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歌詞解析:幸福•這麼遠•那麼甜
2006/12/11 16:08:27瀏覽775|回應0|推薦0

作曲:劉德華
填詞:劉德華

命運是不能改變 又何必再留戀
你慢慢用心去領會
會找到最深的體驗

淡淡的生活裡面
隱藏著多少痛的危險
別讓一天好像過了一年

如果你 有點疲倦
請把雙手輕輕擱在我的胸前
那份愛 一閃電 深深穿過你指尖
去溫暖你的心田

一雙眼 能看世界的表面
卻永遠看不見 人生的另一邊
綻放著一道美麗的光線

一顆心 代替一雙眼
世界變得真一點
只要相信自己 有愛就有明天
雖然幸福這麼遠 但那麼甜

這是一首為社會公益而作的歌,從歌詞的內容看來,它是一種傾向於宿命論的基調,但是,卻非涂爾幹《自殺論》當中所論證的那種【宿命型自殺】,而是一種偏向於樂觀的、堅強的【無米樂宿命論】,也就是說,它所強調的觀念,就是面對坎坷的命運,不要去懊惱,不要去怨恨,而應該用一顆光明的心去體會。

日常生活的個人,即使在四肢方面是健全的,是完好無缺的,但是,卻可能因為愛情、親情、友情的問題,而終日過得不快樂,或者,可能會因為父母不平等的愛,如「媽媽都只愛弟弟」或「爸爸都只愛妹妹」等,而整天不高興,或是影響到了自己的人生觀,而變得憤世嫉俗,對週遭的一切均看不順眼。這固然算是一種都市生活中的缺憾,但是,這樣的缺憾,其實是可以彌補、可以掩蓋的。

正如歌詞所說的一樣,在一個看似平淡的生活裡面,往往隱藏了許多不知名的【悲痛風險】,它要告訴聽眾的,就是生活當中可能令人悲傷的事情,已經太多太多了,如果再過度地敏感,過度地多愁善感,那麼,只是會增添引發悲傷情緒的因子,提高造成傷害的風險罷了,就像是電影【最長的一日】所揭示的,在一個戰火連綿的環境裡,對於黎民百姓而言,每天都是生命中最長的一天。

在我看來,現在的這個社會,對一些堅持傳統觀念、傳統習慣的人而言,或許是一個不屬於他們的社會,換言之,是一個與他們產生了異化的社會,常常可以聽到,許多戰後嬰兒潮出生的長輩們,不斷地在言語間、行動間,表現出對當前社會的不滿與無奈,特別是新一代所謂【X世代】或是【Y世代】的價值觀,有許多的不滿。不過,也有些那時出生的先輩,卻能容忍,甚至接納這種新觀念。

對了!我剛剛所說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是指那些出生於50~60年代,目前在職場中打滾的人。那些對新時代不接納的人,每天的日子可能會是痛苦的,即使外表上、言語上不表示,我想,在內心上,抱持【時代否定論】的人,必定會是不快樂的,因為,他們只要一看到,媒體、雜誌的流行時尚,或是有關青少年次文化的報導,甚至,面對自己兒女的叛逆行為時,就會非常地不高興、憤怒。

但是,另外一種人,卻是以跟這篇歌詞相似的態度,來看待與他們成長經驗不同的社會,他們可能在看到一些青少年的話劇表演,或是大學生的一些迎新儀式之後,會覺得說,其實新一代的年輕人,也有可愛的地方,也有獨特的長處,持這種【時代接受論】的嬰兒潮世代,生活肯定比前面持否定態度的人,過得要快樂許多,我那位60年代出生的大學導師,甚至還說:七年生真是可愛、有趣。

說了這麼多,其實,這篇歌詞的主旨,也與之前的一樣,都是在後半段,在我看來,這篇歌詞的主旨,是從「一雙眼,能看世界的表面」開始,一直到「雖然幸福那麼遠,但那麼甜」為止。這段歌詞所描述的,正是我所說的那種”see the bright side”,也就是近似於農人那種尊敬自然的樂觀宿命。然而,即便是看不見,卻也能用其他的感覺,亦即味覺、嗅覺、觸覺、聽覺等,來感受這個世界。

而且,人的情感,不一定要靠視覺才能產生,劉德華的歌詞寫得好:「一雙眼,能看世界的表面,卻永遠看不見,人生的另一邊,綻放著一道美麗的光線。」可不是嗎?我們有很多人,都只用那兩雙眼睛所看到的東西,來鑑別一件事、一個人、一個環境的好壞,卻往往忽略掉,許多更動人的、更美麗的事物,隱藏在不知名的角落裡,等待著我們去發覺、去體會。若是錯過,豈非可惜?

我認為,劉德華歌詞的哲理啟發性,從這段也可以看出來,最動人、最持久的感覺,往往都是用內心去體會出來的,一位朋友所喜愛的「意境」,我想這篇歌詞,才是它真正的詮釋吧!在我看來,一切憑視覺感官所締造出來的美感,都是難以持久的,反而用心去體會的美感,能永遠銘記在心中。就拿「閱讀」這件事來說,我認為,對於環境簡陋的書店,卻還屢次去光顧買書的,才可以自稱【愛書人】。

因為,在我看來,閱讀的價值,是在於從書本當中所體會的意義,而不是對於周圍環境的氣氛感知。一個人若是執著於,一個典雅的書店裝潢、一個帶有音樂的閱讀環境,那也只是一個受制於環境的奴隸罷了,根本不能去談什麼愛書人的尊嚴,既然是看書,我認為應該忘掉周圍的環境,忘掉身旁的人群,而全神灌注地投入文字的閱讀當中,即便是廁所,只要夠愛書,也是個讀書的環境。

我舉這個例子,主要是在襯托,歌詞作者對於人生、對於事物的體會之深刻,一位作家曾這麼說:「看不見,也能感受到的真心華仔。」這個形容還滿接近的,尤其是這篇歌詞,更是能用她的這句評語來形容。何況,用一顆心,去代替一雙眼睛,所能看到的東西,反而會更多、更美,最重要的是:它也更真實。所以,這篇歌詞的用意,不只是對於盲人的關懷而已,它更有「用心看世界」的哲理。

如果問我,為什麼會喜歡劉德華,「他的外表固然很迷人,但是,他所表現出來的美感真性情,更令我心生敬意」便是我的回答。因此,這篇歌詞,除了如前面所說的,可引導聽眾多用內心的體會去觀察世界以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說明「我為什麼把劉德華當成偶像」的原因,我喜歡劉德華,倒不是因為他的俊俏令我很羨慕,而是如這篇歌詞所呈現的,那種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觀看的美感認同。

卡爾頓說:「人有別乎其他動物者,是因為有思考的能力。」我的詮釋是這樣的:人最大的特色,就是有比較多的機會,透過心靈的感知,來理解、觀看所生活的社會,再由此延伸到自身所存在的世界。眼睛所看到的,固然是世界,但那只是世界最表層的形象,然而,人情的愛恨冷暖,卻得靠心靈,才能一探究竟。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8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