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歌詞解析:秋意濃
2006/12/11 15:51:59瀏覽6227|回應0|推薦0

曲:玉置浩二
詞:姚若龍

秋意濃 離人心上秋意濃
一杯酒 情緒萬種
離別多 葉落的季節離別多
握住你的手 放在心頭
我要你記得 無言的承諾

啊 不怕相思苦 只怕你傷痛
怨只怨人在風中 聚散都不由我
啊 不怕我孤獨 只怕你寂寞
無處說離愁

舞秋風 漫天回憶舞秋風
嘆一聲 黯然沉默
不能說 惹淚的話都不能說
緊緊擁著你 永遠記得
你曾經為我 這樣的哭過

這一首歌,雖然,不是張學友的經典之作,以前聽的時候,也覺得它很普通,可是,隨著年齡漸長,親身經歷過情感的變化之後,也逐漸對這首歌產生了感覺,為什麼要說「秋意濃」,而不說「春意濃」、「夏意濃」或「冬意濃」呢?而古人的詩詞,秋意的描寫,也都壓倒性地佔了多數?這顯然又跟意境有關。

昨天,看港片【零零漆大戰金鎗客】,劇情倒像是一陣風般,飄忽即逝,然而,中間有一小段,卻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周星馳坐在一架鋼琴前面,因為有些無聊,所以自彈自唱了起來,我忽然想到,他在這部戲裡面的對白,有一句是:「我唱歌很像張學友。」結果,他後來的歌唱情節,就真的選了,張學友的這一首歌,還觸動了,女主角袁詠儀的心靈,而暫時放下了,手中的那把來福槍。

離人心上秋意濃?好熟悉的詞!不錯,這正是「思念總在分手後」的另一種說法,換言之,分開之後的兩個人,或是離開家鄉的遊子,或是往生之人的感覺,可能都如同秋一般地蕭瑟,如同秋一般地淒涼,在一起的日子、在家鄉的日子、健在時的日子,往往是普通的、無感覺的,因為,它未曾有過一絲一毫,可以引起心顫的變化,就像是劉軒的書《顫抖的大地》一般,不只心,連大地都感到震撼。

先前八月之時,我每一天,除了週休、颱風假之外,都必須先搭捷運,後搭公車,到那遠在泰山鄉的農會去實習。每當作上公車的時候,我都會有一種感覺,好像是遠行一般,離彷彿是我家一般的西門捷運站,越來越遠;不時向窗外看的我,也覺得那車站的影像,越來越模糊,終於,它消失了,跑到我看不見的遠方去了,如此的離人之心,怎是夏季的炎熱,所能暖化的?怎是夏季的亮光,所能照亮的?

每天到了這個時候,在我內心,都會有某種雙重人格,一方面,看著車窗外的朝陽,我熱血翻騰,心裡不斷唱著那首灌籃主題歌,也浮現著那些籃球選手自信的表情;但是,另一方面,那種在夏天之中的莫名秋意,卻又屢次襲上心頭,特別是第一天去報到時,這種感覺特別強烈,這不是離鄉啊!何以,這種離人心上的秋意,會在我身上產生呢?難道,是這頗遠的路程,讓我產生了漂泊之感嗎?

或許是吧!當一個人突然離開了他熟悉的環境、熟悉的生活方式,甚至,熟悉的社會價值觀、政治體制的時候,都會產生類似的「離人秋意」,一個渴望自由的人,若處在一個極權統治的國度裡,也必會有這種分離的感覺,只因為,所身處的這個現實,所生活的這個社會,不是自己渴望,不是自己想要的啊!凡是心靈上得不到「歸屬感」的人,即使待在家裡,也一樣會有離人的秋意,不是嗎?

讀《殷海光與近代中國自由主義》,對於「秋意濃」這個字眼,我有了更深層的感知,所謂的「秋意濃」,並不僅限於,詩人、散文家所寫的景觀,也不只是旅遊業者刻意營造出來的空間意象,更不只是新聞記者對於天氣的描述;它也可以是,一種與時代產生隔閡,與社會產生疏離,亦即「思想飆車」之人的悲苦與感嘆。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同時,也帶有淡淡的愁煩。

我想,濃濃的秋意,往往是代表著憂鬱,象徵著愁煩,而多半不是用來形容秋天氣候的涼爽,而是用來形容思想家、知識分子因堅持理想而不被當局、不被社會所容的無奈感受。歷史上,許許多堅持自己理念、想法、主張的讀書人與知識分子,最後都是孤獨一生,甚至主動地「不求聞達於諸侯」,高潔的人格固然值得欣賞,但是,在這「蓮節名譽」的背後,卻帶有蕭蕭瑟瑟的離人秋意。

想起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汎,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他的感覺,雖然與這首歌不太一樣,是偏向知識分子對於「不媚俗」的堅持,但是,他的心境,與這首歌的歌詞、曲調,卻可說是兩相呼應。因為,張學友的【秋意濃】,所表達的心境,乃離人秋意的愛情面;而李商隱的〈蟬〉,所表達的心境,乃離人秋意的社會面。

愛情與社會,我要再次強調:絕對,鐵定絕對,不會是了無關係的!在我的想法裡,愛情可以擴大到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的公益之愛,只是範圍越大,破綻也越多,很容易被人利用、坑陷、侮辱,因此,多數的人,只敢把他們的愛情,侷限在男女互動的框框裡面,因為範圍最小,所以,還不會如同,對理想有所堅持的知識分子一般,往往與執政當局,廝殺、鬥爭、怨懟得不可開交。

可是,男女的離別,所產生的秋意,往往會產生「心碎」的感覺;然而,知識分子不為當局所容,所產生的感覺,卻往往是「心寒」。兩種人的所憂鬱的東西並不同。男女離別之後的「心碎」,還會有浪漫的感覺產生,但是,知識分子對國家、對社會的「心寒」,則會是永久地冷漠與無感。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首「流行歌曲」【秋意濃】的內容,會從愛情面的「離人秋意」去發揮了!

之前那首李商隱的詩,就是屬於知識分子的「離人秋意」;現在,我又想起了一首詩,可以用來與此歌作對照:「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這是張泌的〈寄人〉,全詩與這首歌一樣,都在描寫與心上人分開之後的心情,兩者的差別在於:張學友的【秋意濃】,是以白描的手法抒情;而張泌的〈寄人〉,則是將他的離人秋意,寄託於春庭月、落花。

寫這文章的時候,窗外的天候,恰好就符合,張學友這首歌的歌詞和曲調。離人心上的秋意,對我而言,不只是離家、離鄉的憂愁,它更往往是,知識分子、讀書人對於國家、社會的疏離感,歌詞所提到的「一杯酒,情緒萬種」,若用於搞社運、社會批判的知識分子,可能就會變成「一枝筆,情緒萬種」的形容了!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8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