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3 02:51:26瀏覽11407|回應2|推薦14 | |
與網友 拙拙聊到taking chance這電影,就再談我一直也很想談的另兩部片-實尾島風雲與太極旗飄揚-生死兄地。
這兩部片都是韓國電影,《實尾島風雲》是真實事件改編,1968年1月21日深夜北韓31名「124部隊」潛進青瓦臺的謀刺樸正熙但失敗。朴正熙被激怒後成立了一支同為31人的特種部隊要向金正日「報仇」,成員則是31位重刑罪犯,就在靠近西部仁川外海的實尾島訓練,政府承諾成功後將大赦並重賞,即「684部隊」(1968年4月成立)。 後來兩韓情勢和緩,684部隊不斷延後攻擊時間,情報局決定「消滅」這支秘密軍隊,因部隊長洩密給他們知道,684部隊先發制人逃生,更決定向總統朴正熙「討公道」,最後被軍隊圍勦而全滅。 這部電影在南韓上映後有上千萬人觀看,該事件其實原本也被軍方掩蓋,因為這部片的效應,軍方承認並公佈名單及資料。 《太極旗飄揚》講的則是一對兄弟被政府強制入伍的故事,哥哥振泰十分不願弟弟振碩入伍,拼命殺敵希望換得免戰勳章讓弟弟回家,並因英勇受到表揚。後來南韓在統治區開始濫殺有通敵嫌疑的平民,哥哥振泰的情人被殺。毛澤東抗美援朝後韓戰情勢逆轉,哥哥振泰被北韓擄獲後成為北韓的軍人,他的精神狀態已經不穩定,變成北韓的一員勇猛士兵。哥哥振泰終於與弟弟振碩在戰場相逢,幾近瘋狂的哥哥也清醒了,他想著讓弟弟「回家」,但一聲無情的槍響還是停止哥哥的心跳,弟弟最後總算平安回家,只有幾十年後再回戰場來憑弔他。 這兩部電影可以說是非常反戰的「戰爭片」,在《實尾島風雲》中,「684部隊」發現自己已經是國家的「敵人」時他們決定用生命「抗議」,沒有什麼「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的屁話,我對「684部隊」這個舉動很欣賞:敵人不是北韓,是要你命的南韓軍政府! 固然「684部隊」個個是重刑罪犯,但國家不可以玩弄他們的生命,人民先於國家而存在,當國家任意解決人民時他就欠缺人民效忠、維繫他的任何基礎。安聖基飾演的訓練指揮官在跟空軍長官爭辯時說「684部隊是國家成立的,當目標不存在時,國家應負起責任。」。蔣介石時代任意以軍事對平民拉伕一直被我認為是極大的暴行,不知何時才能清算他的罪惡,差別待遇還被他的黨國掩蓋,令人厭惡。 後來情報局的長官教訓安聖基應該服從「國家命令」,安聖基質疑「情報局能代表國家?」,情報局的長官拔出槍往安聖基的身旁射了一槍,他說「高層決定並下達的就是國家命令!」,當時安聖基那個震驚的眼神應該就是本片最精彩的一幕… 這就是我所效忠的「國家」嗎!? 也所以,安聖基會洩露情報局要來解決他們的秘密給「684部隊」,他無法再「效忠」這樣的國家,但也無法跟這些「兄弟們」去抗暴,他最後的選擇是「684部隊」開始反抗後開槍自殺。 我認為台灣未來都不會有這類片的出現,一個原因是商業,另一個原因是沒有人會關心那批「老竽仔」,揭穿外省人間的差別待遇更是政治不正確。至於蔣介石國民黨對台灣的壓迫就不少人拍了,我相信以後一定會更多。 關於《太極旗飄揚》則可以說是拍出了內戰的荒謬,至少台灣第一代外省人算是在中國大陸「內戰」,而共產黨的廖承志在1982年7月25日《人民日報》給蔣經國的公開信說“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台灣第一代外省人對中國大陸來說是「兄弟」嗎? 我聽過太多老兵回鄉不被當作「兄弟」與沒有親情的故事,觀看過大陸網友對「集結號」內戰的評論讓我更明白,我在2年前的『原來共產黨是這樣看待台灣外省人的!?從「集結號」到「內戰英雄」再到蔣介石、蔣友柏與蔣方智怡』一文就說: 『「集結號」這部大片高唱「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看了許多大陸網友的反應,也許在一部份大陸人心中(也許是絕大多數),解放軍的死叫「犧牲」,國軍的死叫「活該」?…』 中國人的「內戰」只有「成王敗寇」,來台灣的都是國民黨的幫兇與走狗,這大概就是大陸方面的看法吧?我相信只要中國共產黨繼續執政,應該永遠拍不出南韓《太極旗飄揚》這種揭示內戰荒謬的「浪漫戰爭片」。 雖然「台灣國」還沒有建立,但只要看過台獨的文章就知道「台灣國」若成立必定帶來內部永遠的分裂,不同意他們的就是「滯台中國人」,所謂「滯台」也就是總有一天「該走」,這樣強烈的「敵我意識」下的台灣當然只有朋友與敵人。 說了這麼多,我要說的是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台灣國」,不是背叛過人民或正在背叛或以背叛人民為訴求,這樣的「國家」算什麼? 我認為「國家的背叛是最惡劣的背叛」,難道只是我看了這兩部片然後「想太多」了嗎? Written by blackjack 2010/3/3 Link: 原來共產黨是這樣看待台灣外省人的!?從「集結號」到「內戰英雄」再到蔣介石、蔣友柏與蔣方智怡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