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04 23:29:04瀏覽2560|回應1|推薦29 | |
凌晨3時15分就醒了。原本設定四個鬧鐘,3:30開始每十分鐘一個,居然都沒派上用場。也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雖未聞雞而正是起舞之時哉。4時整準時從家裡出發,先去加油站加了油,而後直奔復興路,朝著三百年歷史的一級古蹟彰化孔子廟邁進。 崇聖祠的釋奠程序跟大成殿基本上是一樣的,原本還在想為什麼同樣的祭祀要舉辦兩場,後來才知道崇聖祠供奉的是孔子五世祖先以降到生父的神位。先前在台中都只有參加大成殿釋奠,對於祭孔的真正程序還是一知半解。有聽說在大成殿釋奠之前還有另一場釋奠,但從來沒參加過(一般來說崇聖祠釋奠不對外開放,彰化則允許民眾觀禮)。如果不是這次到彰化祭孔的話大概永遠不會了解其中道理了。崇聖祠的釋奠進行約40分鐘就結束了,而在結束前10分鐘左右精誠高中的童子軍已抵達現場維持秩序。真令人驚訝,這些年輕的學生居然如此乖巧,居然可以這麼早起床參加釋奠工作。 如上圖所示,圖片中央站在平台邊配戴胸花的小人影就是糾儀官,由彰師大學務長擔任;中央偏右面向崇聖祠的小人影則是主祭官(大成殿釋奠則稱正獻官,並有分獻官數名),由彰化縣長擔任;主祭官身後若干穿紫色禮服者則是陪祭官。糾儀官是祭孔典禮的靈魂人物,一般來說應由地方耆老且學養深厚者擔任,請大學的資深教師擔任正合乎古禮(台中則都由民政處長擔任,大概因為祭孔是民政處業務的緣故)。曾經聽老師說過一個關於糾儀官的故事:前清時代有一年山東曲阜舉行祭孔大典,當天下著毛毛細雨,縣長就命人在旁邊撐傘。等到要登上大成殿獻祭時,糾儀官就對撐傘的人喊道:「去蓋。」撐傘者只好把傘放下。縣長不覺瞪了糾儀官一眼,此時糾儀官又喊道:「失儀。」 6時整,大成殿釋奠典禮正式開始。典禮程序大致與台中相同,鳴鼓三番後,樂生、佾生和禮生(執事人員)次第入場,而後糾儀官單獨入場,接著陪祭官、分獻官和正獻官依序入場就位。啟扉之後進行「瘞毛血」(瘞音ㄧˋ),也就是取牲牢(此處為牛、羊、豬)的一部分毛血埋於土地中,表示滋養土地和潔淨等涵義。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古禮,毛血的取得是釋奠前一天晚上宰殺牲牢以取之;然而在典禮結束後我觀察大成殿抬下的牲牢,發現是用類似紙黏土之類的材質做的。這意味主辦單位並沒有宰殺真的牲牢獻祭。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論語》中子貢曾經和孔子討論過是否應該取消每月諸侯在太廟告朔時所宰殺獻祭的餼羊,否則國君荒廢禮數,根本不臨告朔,非為行禮豈可徒殺餼羊。孔子答覆他「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意思是維持餼羊的供奉,尚可維持一部分告朔之禮,若連餼羊都不供奉,則告朔之禮盡廢也。這麼說來,彰化政府辦理祭孔而不宰殺實際的牲牢獻祭,豈不是像子貢那樣愛牲牢而不愛禮了?這真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不過進一步想,孔子也只是說「我愛其禮」,並沒有說非殺羊不可啊!孔子本身重視的是禮的精神而非形式,如果能達到恭敬的本質,則黏土做牲牢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了。以下為瘞毛血的程序,以毛血盤捧牲牢毛血往殿門外掩埋。
接著進行「迎神」,迎請孔子神位。迎神隊伍出大成門時分別走東西兩邊側門,進入時則走中門;登大成殿時走中央台階,下大成殿則又分走兩側。這顯示中間的走道只有孔子的神位才能走。去年在台中觀禮時馬總統親臨獻祭,也是走中央走道,但偏西側,東側則是孔子神位才能走。以下是迎神程序。 進饌與上香的程序,以及接下來的三獻禮(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十分相似。都是正獻官率領部份分獻官登大成殿上香及獻祭,另一部分分獻官則分別進入東西廡孔子弟子神位前上香獻祭。進饌時樂奏「咸和之曲」,上香及初獻禮時奏「寧和之曲」,亞獻禮奏「安和之曲」,終獻禮奏「景和之曲」。 佾舞也值得一提。台中的佾生是國小學生,且用八佾;彰化的佾生是國中生,僅用六佾。主要應該是場地太小的關係。另外台中的佾舞有蹲下的動作,彰化的佾舞僅彎腰而已。見下圖。 初獻禮結束時會宣讀祝文,此外與亞獻禮和終獻禮並無明顯區別。終獻禮完畢後,典禮已接近尾聲。撤饌之後即送神,恭送孔子神位出大成殿。程序與迎神時大致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接著有「捧祝帛詣燎所」的程序,是將祝文和獻祭的幣帛拿去燒掉。參下圖。 接下來就是闔扉,而後依序撤班。撤班的順序大體上是入場順序的相反,也就是正獻官先離場,而後分獻官、陪祭官、糾儀官離場,接著才是禮生、樂生和佾生離場。釋奠程序至此結束。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