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24 19:06:40瀏覽692|回應1|推薦18 | |
堂弟和弟弟同年,都比我小了八歲。不過堂弟沒有任何兄弟姊妹。所以從很久以來,就聽說堂弟個性很內向,不善跟人互動。當我弟一邊讀書一邊打工,和朋友到處去闖蕩,過著多采多姿的學生生活時,卻聽說堂弟總是一個人沉浸在閱讀的世界,經常大半夜不睡覺,埋首在書卷裡。他們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我媽通常逢年過節才會帶我去叔叔家拜訪,所以我跟堂弟也不熟。叔叔是畫插畫的,所以我有時候會跟他請教一些畫畫方面的問題。比如我還在讀五專時,曾經拿自己暑假期間練習的水彩作品去給他看。當時堂弟才讀國中,也在旁邊一起看。後來我剛退伍時曾經想畫插畫,也去請教叔叔,他很熱心的寫了一份清單,列舉各種創作主題讓我參考。有一次我在網路上買到一本廣告設計年鑑,內容蒐羅歷年平面廣告得獎的作品,我就拿去借給叔叔參考,也一併給堂弟看。當時堂弟還在讀高中,未來要唸什麼也不曉得。我拿廣告年鑑給他看,只是提供他一些靈感。沒想到後來堂弟真的就唸了廣告系。
堂弟要去政大報到的時候,叔叔還問我電腦應該配什麼樣的規格,因為堂弟提到可能會安裝一些專業軟體,電腦不能太差。我本來說不用太高檔,因為硬體進步很快,現在只是初學階段,普普通通的電腦就好了。後來據說因為堂弟的要求,叔叔買了一台很高檔的電腦讓他帶去。看堂弟對大學生活充滿興趣,我想應該會唸得很不錯吧!
過了好一陣子,才聽嬸嬸說堂弟似乎唸錯科系了。我問堂弟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嬸嬸說他似乎最熱衷於哲學思想。他從高中時就經常看書看到深夜,而他看的多半都是哲學思想方面的書,那應該才是他真正感興趣的。我說如果他真的很不能接受廣告系的課程,一般的作法就是申請轉系,或者插大轉學考,轉考別的學校。不過嬸嬸又說他好像也不到非轉系不可的程度,因此也就將就待著了。只是我偶爾會想,如果我當初不是拿那本廣告設計年鑑去借他們看,而是拿一本哲學簡史,不曉得是否會影響堂弟的選擇?
* * * * * * * * * *
大學四年很快就過去了。我弟在大學期間累積豐富的打工經驗,並且熱愛運動,參加籃球校隊,經常跟著球隊四處征戰,也常常和朋友騎機車到外地旅遊。堂弟則據說從來沒有打工過,非常文靜,很少跟人互動,經常整個晚上不睡覺都在看書。嬸嬸對他這種沉悶的個性頗為擔心,怕他無法踏入社會。隨著畢業的日子愈來愈近,我弟很快做好當兵的準備,一拿到畢業證書就入伍了。堂弟則據說畢業專題的學分沒有修過,只好先休學去當兵。幸好他是服家因替代役,每天可以回家過夜,沒什麼操到。然而當兵的日子很快就過了,當我弟開始上班,他則回到台北繼續修那兩三個學分,而且遲遲沒有開始工作。
嬸嬸說堂弟最熱衷的事情應該是政治。他當時去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黨當黨工,那個政黨的成員多半是一些學者和老師,具有很高的理想性,但曲高和寡,經費拮据,因此無法支薪。堂弟其實就是在那裡當義工的意思。他希望先在那裡打通人脈,等到那個黨將來發展得比較好,也許他就能獲得正式的職位,或者能夠憑著相關經歷和資源而踏入從政之路。我問他生活費從哪裡來呢?嬸嬸說還是跟家裡拿,不過他非常節省,而且他跟房東協議幫房東做一些影片剪接之類的案件,換取免收租金。
聽起來真的有點誇張。嬸嬸其實有很多管道可以幫堂弟介紹工作,他大可不必如此。比如嬸嬸的哥哥開工廠,需要外文業務,他們聽說堂弟英文很好,就想請他去做,而且講了好幾次,但他都拒絕了。嬸嬸在臺中也有認識議員,也可以介紹他去議員那裡做小差,至少還有薪水。但堂弟覺得政治理念不同,也拒絕了。嬸嬸又說堂弟其實根本沒有賺錢的動力,因為他的物質欲望非常低,比如他不用手機(後來嬸嬸把自己的舊機給他才開始用),從不買衣服,包包曾經背到破洞,裡面東西掉出來才換。除了吃飯以外唯一的開銷大概就是買書而已。
我在心裡想像著堂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想來想去,突然想到或許他會喜歡寫程式。寫程式需要文靜的個性、冷靜精密的頭腦,不太需要跟人打交道,這應該很符合他的個性。並且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我自己正在學PHP網頁程式,已經學到一定程度,我想我可以帶堂弟一起學,然後我們可以合作接一些案件賺錢。嬸嬸聽了覺得不錯,就幫我和堂弟聯絡上了。我在Line上跟堂弟大略提出我的想法,並將網站架設的流程和所需程式語言大略介紹了一下。堂弟顯然已經先查過一些資料,一下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也提出了頗有深度的問題來詢問。我告訴他學程式一開始要用點心思,因為有點複雜,請他自己評估看看。結果沒過多久他就說他正忙著專題製作,無法專心學程式而作罷了。
在那之後,叔叔因為身體不好,我們聊天的話題轉向健康養生方面,也就很少聽到堂弟的情況了。又過好一陣子,我自己放棄寫程式了。因為我發現程式進步太快,我才把舊的版本學完,新的版本已經出來了。我必須經常一直在學新的東西,投入大量時間,才能勉強跟上時代的腳步。而且雖然我已經學會許多基本函式的用法,也著手開發自己的函式庫,但需要學的範圍還太多,函式庫的建構也還太過不足。並且函式庫的建構並非單純的累積而已,當程式版本更新,函式庫原先用舊版寫法的部份還要全部重新檢查和修改。自建函式庫無論開發和維護的成本都太高了,需要有一個團隊來支持,一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總之,既然我自己不寫程式,當然不可能再遊說堂弟一起學了。
* * * * * * * * * *
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過去了,聽說堂弟修完了最後的學分,卻還是沒有開始工作。那他平常的空閒時間都在幹嘛呢?據說他都是回學校旁聽課程。叔叔說堂弟很喜歡聽課,特別喜歡感受上課時那種專注和寧靜的氣氛,所以不斷的回去旁聽各種課程。可是這種夢幻般的生活畢竟太過脫離現實,他既然無法解決基本的經濟問題,最後仍舊只好摸著鼻子回臺中了。
不幸的是,他回臺中以後還是沒有出去工作。嬸嬸的哥哥已經不知道跟他談過幾次了,每次都沒有下文。嬸嬸還去請示媽祖,但也都問不出結果。又過了快半年吧,已經快年底了。我跟媽媽又來到叔叔家。本來我們只是要問候一下叔叔的健康狀況,沒有要坐很久的。堂弟出來打招呼,我突然靈機一動,一開口就問他想不想當農夫?
他張大眼睛看著我,一臉無辜的樣子。呵,一定會很有趣。於是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勁,一股腦的開始論述當農夫的重大意義。我說,當農夫的用意是要回歸自然,這是一種最符合自然法則的生存方式。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數千年數萬年,都跟自然環境維持了平衡和諧的關係,而他們的生活方式主要就是採集、狩獵和粗放的農耕,並且以手工藝的方式生產日用品。數萬年以來,原住民這樣的生活方式既沒有對環境造成重大破壞,也沒有使他們的族群滅絕,這證明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正確的。相對於我們生活在工業革命以後的現代人,雖然發展各種先進的科技和享用豐富的物質生活,但工業化以來才兩百多年的時間,我們卻已經把環境破壞殆盡,瀕臨毀滅邊緣。這證明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是錯誤的。我們如果想要繼續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下去,應該放棄現在的生活方式,回歸自然,過著類似像原住民那樣的生活才對。而從事農業,雖然不完全等於回歸自然的生活,卻是較符合這種理想的方式。因此當農夫是很有意義的。
接著我又提到,以臺灣社會現況來說,農村人口嚴重老化,勞動力不足,農村土地大量荒廢,糧食自給率持續降低,因此政府近年開始號召青年返鄉務農,甚至開設很多培訓農夫的課程,這說明在臺灣當農夫是很符合時代趨勢的。我舉了幾個YouTube的影片做說明,強調現在投入農業,特別是從事精緻化的有機農業,前景是非常看好的。我又提到現在有所謂「食農教育」,也就是教導小學生認識稻米栽種的過程,甚至讓他們親自耕種,了解食物的生長和生產過程,體會食物一涓一滴皆得來不易,培養珍惜和感恩的態度等。這說明農耕不是只有單純的生產糧食,甚至還具有教育意義。另外,臺灣農村因為人口大量外移,造成偏鄉的教育、醫療等資源嚴重不足,許多社會團體還要動員大量人力物力去解決偏鄉的教育和醫療等問題。但究其根本,就只是因為偏鄉的年輕人都離開去外地工作而已。如果年輕人能夠回到偏鄉,藉由從事精緻化的有機農業賺取足夠的收入,偏鄉資源不足的問題自然會得到緩解。也就是說,現在去鄉下當農夫,講更偉大一點,可以平衡臺灣城鄉差距,有助於解決隔代教養、老年照護、平抑都市房價、振興地方特色產業等諸多問題。簡而言之,去鄉下當農夫就是在拯救臺灣社會、拯救地球!!
我簡直有點佩服自己亂掰的功力。堂弟還真是被我唬得一愣一愣,眼睛張得好大,專注的聽著。我以前介紹他學程式的時候,太過偏重於技術面,缺乏願景,給他的感覺就只是程式好難,而且好像也沒什麼意義,他怎麼可能會想學呢?這一次,我給他新的提議,當然要講得天花亂墜,描繪一幅偉大的藍圖才行啊!況且我心裡確實也是這麼想的。那一陣子我自己想搬去鄉下當農夫,閱讀許多相關資訊,所以才能講出這些話。我想,堂弟既然對政治感興趣,表示他有改善社會的高尚理想。但改善社會不一定只能依靠政治,而是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所以當我推薦他從事農業,就必須強調農業和改善社會兩者間的關聯,這樣才能引起他的注意。
* * * * * * * * * *
那次去叔叔家,他們剛好在台南鄉下買了一間房子,準備要搬過去。由於搬家的過程很緊迫,他們請我幫了一點小忙。後來嬸嬸就說要請我吃飯。我是吃素的,叔叔也是,我以為他們會請我在素食餐廳吃飯,堂弟似乎也這麼以為。不過嬸嬸可能考量到堂弟平常並沒有吃素,怕他不習慣,於是還是在一般的餐廳請我,幫我跟叔叔點了素食火鍋,她和堂弟則吃魚排和豬排的樣子。
那天堂弟坐在我對面,看起來很不情願的樣子,大概覺得嬸嬸怎麼要請客也不尊重請客的對象。我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堂弟幫我點菜時很客氣,嬸嬸叫他點菜時卻顯得很不耐煩,勉強點了一份豬排。之後整個用餐的過程,我跟叔叔和嬸嬸講了很多話,堂弟卻幾乎一句話也沒說。而且當我們要離開時,我發現堂弟的整份豬排完全沒有動過,他只有把旁邊的菜都吃掉,豬排一口都沒吃。這是巧合嗎?他的身體不舒服?還是有什麼原因故意不吃呢?我感到有點驚訝。
過農曆年時,叔叔台南的新居落成,其他的姑姑和我們都去他們家作客。沒看到堂弟,叔叔說他過年前去台北上班了,在餐廳工作,過年期間很忙,就沒有回來。我問說他沒有考慮當農夫嗎?叔叔說沒有,他還是想回學校聽課,所以還是去台北工作。
其實和我預期的差不多,當農夫這件事我只有提出一個方向,卻沒有提供具體可實行的方法,比如介紹一個培訓課程之類的給他,他當然不太可能真的跑去當農夫。當個上班族賺錢、學一點社會經驗還是比較實際的。但我覺得給他提出那些建議還是有價值的,或許將來有一天他厭倦都市的生活時,真的會回歸鄉野也不一定。
* * * * * * * * * *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前陣子叔叔身體不好,看完醫生以後來我們家坐了一下。叔叔這次比較詳細提到了堂弟的情況。說他是在台北的一家素食餐廳上班,而那間餐廳居然提供午晚兩餐,讓他節省不少伙食費。並且因為是中午以後才上班,所以早上他還可以去學校聽課。顯然他十分喜歡這樣的生活,9個月以來穩定的工作,每個月還匯一萬塊回家。
真好,堂弟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經濟上能夠自力更生,精神生活也有所寄託,真是非常值得慶幸。也許教育專家會批評這又是一個學非所用、浪費高教資源的失敗案例。職場專家則會批評這個年輕人太過不長進,安於一個沒有前景的職位,進修方向不合乎實際需求,幾年以後一定會再度失業云云。社會觀察家則可能會警告年輕人再像這樣只求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不思考規劃成家立業,少子化將更加嚴重,危及人口結構……我不禁在心裡想像著那些專家口沫橫飛的嘴臉,覺得十分有趣。
我覺得堂弟這樣很好啊!有什麼不可以的嗎?能夠從一個宅男跨出家門、踏進社會,而且還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這不是很好嗎?還有,我不禁自作多情的又想,堂弟之前什麼工作都不願意做,現在居然到素食餐廳上班,這是不是反映了某種意義?他既然不具備相關工作經驗,是什麼讓他注意到這樣的工作的?只是巧合?我們去面試過,都知道主管一定會問我們從事這份工作的原因。如果我們傻傻的說因為找不到其他工作,所以來做這份工作,應該會被轟出去吧。我們通常都要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所以,哦,堂弟當時講了什麼理由進去素食餐廳呢?我不得不發揮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推理出這樣的情節:堂弟面對著面試主管,一本正經的說,有一次他和堂哥去吃飯,堂哥吃素,但他發現吃素的人常常都不受到尊重,所以他希望到素食餐廳工作,為素食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啊!多麼好的理由,我要是主管一定很喜歡這樣的員工。總之我只知道,堂弟曾經和吃素的人一起用餐過,沒多久他就去素食餐廳找到了他生平第一份正式工作。至於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兩者是否有必然的關聯?已經不得而知了。
從最初拿一本廣告年鑑給叔叔,到後來跟堂弟提議學寫程式,之後又跟他論述當農夫的意義……沒有一次是真正有實質成果的。但聽到堂弟的近況,我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有意義了。因為教育的意義本不在於教學者提供了什麼樣的知識和理論,而在於學生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我感覺到真正的影響,其實是在陪伴的過程中自然發生的,而不是刻意安排的。我講出來的那些話,他都只是聽一聽參考;我沒有想到要講的話,而是生活中偶然發生的一些細節(比如我拿了一本書、我吃飯的習慣),卻真正產生了影響。所以教育真的不是用嘴巴說,而是就發生在日常生活相處的過程中。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觀察自己的生活,就會開始對「影響力」這件事有更深刻的體會。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