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逃家與冒險
2011/12/15 21:37:04瀏覽690|回應1|推薦17

「爸爸,我想去高雄。」

一定,一定去,我放下手邊所有的工作,回答他,雖然子誼只有三歲,在那兩個小小冒險家的新聞出現後,為人父母的就更認真的看孩子的訴求,想都不想的把「直昇機父母」的警告丟到垃圾筒裡,畢竟,「你孩子冒險了沒?」這可不是我們平常願意聽到的閒聊,我也在想,全天下孩子一定在某個秘密花園裡研究過,關於如何報復你父母不能滿足你的願望,他們有了清楚明白的決議,離家出走。

沒離家出走過的人,不是他們沒參加那神秘會議,有些是因為他們「晚熟」,如我摯友,到了三十幾歲才想要離家出走。

更有些人,上天祝福,他們到七八十歲時才離家出走,因為,他們變成了小孩。

熱戀中男女,打心底成了變成大男孩小公主,誰又沒出走過?

說遠了,看到翹家兄妹回家,除了佩服那近乎偉大的冒險精神,還有父母足以變成範例的「面對小孩離開出走的態度」,我想,會讓人感動的是這社會總是充滿關懷與光輝,很值得驕傲,也還好臺灣小,他們也沒計劃要「出國」,要不然牽動的心會更龐大。祝福他們,也真心的為他們平安的團聚而感到快樂。

孩子的世界觀因人而異,我覺得有辦法教養出想要冒險的孩子父母很利害,非但孩子對自己要很有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勇於追求,這在臺灣傳統的教育中不易辦到。大兒子從小出去玩倦了,他喜歡待在家裡,總在旅程才要開始的三十分鐘,他就說要回家,不過,我們怕危險對他有很多要求,去哪裡一定要說,所以他乖乖的連喝杯水都要報告,至於三歲的子誼,很有主見,覺得他懂事而早熟,一邊又很擔心他會做出許多「出乎你意料」的事,我們總是叮寧他不可以離開大人身邊。

現在是這樣,長大後呢?我坦白說,永遠也不會有心情去鼓勵他們冒險,做些危險的事情。

最終,他們還是得偷偷的去,如果他們真喜歡冒險與刺激。

那時候,我也老了吧,管不動了,很熟悉對不對,我們的爸媽就常這麼說。

曾經偶遇一個二十來歲的日本青年,不會英文不會中文跑來台東「找茶」,他坐到車上很緊張,一直說要去住火車站,死活不願,我拉著他去找一夜五百元的民宿,因為我從來不知道台東的火車站可以住人,癡,他的名片上明白的印著,茶癡,我懷疑覺他把「白癡」印錯了。這故事寫在「小說發表」那篇文章裡,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有著冒險性格的人,多麼的不凡,多麼的有想像力,臺灣是海島國家有高山有峻海,血裡流著有冒險的基因,我常在海岸公路上看到許多「勇者」苦哈哈朝著遠方前進,也在根本沒有路的山裡(路,我們正在鋪)看到布農族的少年一根木棒的在探險(另說打獵),每一次我們都朝他們揮手致意,像在看星星發光彩。

也很危險,夜半十一點,一群國中年紀的孩子背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在騎車,沒有路燈,不著村不著店腳踏車又沒有燈,我開車在後面跟了許久,見到他們浮上恐懼的臉,只好離開。

當孩子開始嘗試在控制自己時,就是我們開始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簡稱「失控」,恐怖的字眼,讓人心驚肉跳,所以我們用長成大人來說,實質不變,生養孩子就是一步步讓他擁有全然的自己,能自我控制的個體,普天父母都明白也一步步在習慣,我們不能忍受的只是,當你給孩子自由時,卻看到他們無法控制自己,這足以讓人瘋狂而忿怒。

所以,新聞上父母失控痛哭,他們的擔心,許多父母感同深受。

也許是我習慣亂想,我們最後用冒險來說他們的離家出走,另一方面,更多孩子是用逃的,逃家,差別在哪裡?

張姓李姓王姓小弟小妹,最應該要逃的卻逃不出來,成了社會局裡的受虐兒(死亡,重傷,性侵)的案例,一年幾百件。

孩子沒有辦法自己出來開記者會,寫部落格與臉書大概沒人會聽。

這需要更大的道德勇氣,也需要更多群眾的注意。

孩子是父母在養的,我們將擁有許多歡笑與淚水,但是,一個可以讓孩子環島差一點成功的溫暖社會,就不應該有受虐兒的存在。

那是小孩無助的淚......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vata17&aid=5935396

 回應文章

Miss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無法想像"虐兒"這種事情
2011/12/16 00:16

當然我也無法完全認同

父母為了教育小孩而給予一些些的體罰

就會被認為是違反了什麼..什麼...

我想

除了"虐兒"那種無良的人

為人父母者真的要身體力行倫理道德的規範

做好孩子的榜樣

並且用心對孩子正確的教育

否則不是打小孩,就是向小孩下跪那種行為

我們的社會將來該怎麼辦?!

雲淡水平(avata17) 於 2011-12-18 22:16 回覆:
這樣想就偏了一些啦
你有否看過男友向女友下跪求她回心
或者女孩子為了男人的負心而殺了另一個女人
以上說的都不是少數也真實的發生過
人都是脆弱 所以失控 情緒傾向暴力終結
我們要問的是在這處處是規矩道德規範的世界
何處是出口?

你說的事在寫文的過程有想過
對父母來說 失去了對小孩的控制 一直很難忍受
尤其是你眼看著他被別人別事(你不能接受)所控制
你能怎麼辦?
兒童被視為國家財產的一部份(法律上)
你不能打他 不能傷害他 你有照養的義務

我覺得你點出一個有趣的問題

要是你太照顧對孩子太好太溺愛
有沒有對等的懲治

寵物呢?

道德上我們的標準其實相當簡單
以不傷害任何無辜的生命為第一優先
只要你去傷害任何生命 就是不道德

至於向孩子下跪 對孩子太好

我的觀念是 面對於生命
人本來就是要謙虛一點
不管他是你爸你兒子還是你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