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202思不出位
2012/02/29 21:22:57瀏覽800|回應1|推薦11

 

 

思不出位

   「超越」是形容進步的用詞,「超過」卻也用來形容錯誤。超越自己是進步,超過別人含有「比較」,人比人氣死人,有「比較」的習慣會落入「比較」的煩惱。比較細節的異同,可以找到改進的要項。「超過」含著欲望與煩惱,「超不過」往往只剩下「過失」。「不超過」是在安全範圍內。超過法律的規範是犯法,超過別人的私領域是侵犯,過份的言行也是不對。原因是先有了「超過」的想法、有了「過份」的想法引起的。所以要「思不出位」。

 

   先要把「罪」與「過」分別。當然各人的角度不同定義的範圍不一樣。有些人被法官判「有罪」也說自己「沒罪」。有些人為了減少刑期而認罪,有人在證據前認罪。法律歸法律,修行歸修行。修行人要在神佛前認罪過。我們先天救教道院每星期有「默過」的儀式,修人對這星期中的每一天所做的事做反省,填寫默過表。不必把過錯公開,為的是鼓勵修人勇於面對真正的自己。真正知道自己是怎樣才可能知道要怎樣去調整。不要徒留形式、照表操課,入寶山空手而回,就可惜了。再則對自己認罪,自己承認有過失。「禮義忠信孝悌謹行」做得不夠好是過,超過了也是過,過猶不及。雖說禮多人不怪,見了人就叩拜,一定被人以為怪,禮也要有節,所以說「禮節」。用心去執行才能學得其中奧秘,才明白太乙北極真經申集所云「禮義忠信孝弟謹行。俱是約穿之絚。護丹之寶。一有他念。胚胎非是。又焉能求其元素炁體之充。本氣胥歸靈胞耳。」如何是約穿、如何是護丹、如何是元素炁體之充、本氣胥歸靈胞!

 

   「過」是如何界定的呢?界線在哪裡?由誰來界定?怎樣才是對的界定?恭錄太乙北極真經寅集「見之未至。腦即不充。」必須到「至」的程度才怎樣才是真正沒問題的「見」。隨著自己的程度會有不同的「見」。如何知自己「超過」?戒是一種很好的練習。   老祖在真經中教我們四誡,告誡我們不要犯了矜躁偏急。剛開始時沒有財富地位、修行年資、修行心得,「矜」不來。隨著各種的收穫增加,「我」越來越大,「我執」、「我慢」越來越強,這就是「矜」。這是漸進的,自己不易發現。不過,當覺得某人不行,「我」比他好;旁人都不行,「我」最好。覺得「我」應該受禮遇受尊重,那就是「矜」。想要靜坐,又想誦經。誦經時卻想研經。這就是躁。只靜坐,不誦經。只參加獻禮,不參加誦經。都是偏。是不是有這種經驗:希望趕快把一本書讀完、希望典禮趕快結束、希望誦經趕快結束、希望修行趕快有成就。那就是急。如果只知道四誡,從沒發現自己犯了四誡的修人都是犯了四誡而不自知。修到「五蘊皆空」,沒了「我」,去「我執」才不「矜」,才不犯矜誡。不犯四誡談何容易。

 

   怎樣才能不犯戒?怎樣才能不犯過?怎樣才能不超過?發現自己犯戒、犯過、超過的能力越來越強,越發現越多,越發現越細膩,將來越不會犯。若是掩飾自己不會犯戒,倒反是「不誠」,自我欺騙。從犯躁誡開始,到犯四誡之一。從「日三省吾身」開始,到時時反省。從事後反省,到即時發現。從喜怒哀樂不中節,到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都有控制,進入喜怒哀樂之未發就能發現,就接近「思不出位」了。

 

   易經艮卦彖辭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適當得時候「行」,適當的時候「停」。難就難在怎知道什麼時候是適當。艮卦象辭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在適當的位置,山才能重疊在一起。思考的範圍不要離開自己的角色扮演的範圍,才能得宜得當、穩當如山。 孚聖奉   老祖命頒周天靈運鎮化寶的艮偈「靜者惟山。仁者得壽。止於所安。接適彀。思不出位。其趾無咎。時行而行。允焉敦厚。」指導我們修人「思不出位」就不會犯錯,停在「安」的狀態,心安理得,先天炁後天氣都得以接適彀,後天身得壽,先天炁靈性命更得無量壽。如同山一樣立在那,靜的功夫不是不動,時行而行,該行就行、該言就言、該做就做、該止即止、掌握到「時」,在適當的時空,做適當的事,就不犯錯,做事得宜,即是仁的表現,也是有了敦厚的美德。「思不出位」與「從心所欲而不俞矩」是同意思。孔聖七十歲做得到,我們準備幾歲做到?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achiese&aid=6160217

 回應文章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過錯
2012/03/07 17:45

過就是錯

過 很難發現

希望別人好 其實是我執 因為是我的觀點 不一定人家需要

有時 自己表現太過  也會讓別人不舒服

總之 靜觀宇宙人生 就會發現生命真相 見到細微處

溥新(apachiese) 於 2012-03-11 19:29 回覆:

歡迎您

希望人好  僅止於祝福

表現太過 常常成了反效果  過就是錯

末學常常多嘴而犯不必要得錯  需多學習

過與錯  只有自己觀察 才會成長  培養觀察能力 自能進步

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