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5 21:51:39瀏覽1346|回應1|推薦12 | |
長白山天池
道修以誠敬為主 以乾淨為旨 修行不是為了「成就」自己嗎?不是為了成神成佛嗎?不是一級一級往上爬嗎?不是會有神通力嗎?不是會有法力嗎?不是會有感應嗎?不是會有神佛來見面、來教導嗎?也對也不對,對的是有些修人確實有些經驗,不對的是不能證實、不能確定,重要的是這些不是修行的必修功課。沒有上天派的特定任務的修人是不會有特殊天賦,單一的能力如同人單打獨鬥比不上群策群力。我們講究合參、合坐、合誦、合靈。並且如同 孚聖對於點石成金法術的心態,心態對了、觀念對了,技術容易教。當有了「什麼」的時候,就是考試的時候,就是關卡的所在,往往也就因此「卡」在那裡,不上也不下。我們只要作義工,為 老祖服務,為道院服務,為同修服務,不要忘了 基督說的「以服務眾人者為大」。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無所得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不要想太多,在2012年1月7日訓文中 濟佛教導我們「入初步者。正意息心。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心不忘想。知恥力行。(言口 音ㄎㄡˋ)接道充。冥合於道。功進二度。視無所視。聽無所聽。心無所知。動無所逐。正息胎腹。以觀眾妙。入三脫二。無見而無不見。無聞而無不聞。無知而無不知。內外洞然。光明一片。可接上天信息。上帝。神。佛。大愛。光。原來宇宙人生的答案。明心見性。誠存真境。一真法界。完全明白。而永証菩提。」由初度二度進而入三度,過程中沒有要修人學富五車、飽讀詩書、深入經藏。太乙北極真經還說「不可以本經認為讀本」。沒有要修人學很多、背很多、記很多,還不要「誤於強悟」。不是要「得」很多,而是要「丟」很多、「捨」很多。先把「妄」的部份「丟掉」。再把「不妄」的部份「丟掉」,不妄也是妄啊!「有捨才有得」的說法是為了「得」而有的「捨」目的還是「得」,還是培養貪心、還是捨不得,是不對的解釋! 我們道院用的名詞是「道修」而不是「修道」。修道要有一個 修人作修行;道修有更深的含意,「道」是自動修,不是人修道。上述初度「正意息心。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心不忘想。知恥力行。(言口 音ㄎㄡˋ)接道充。冥合於道。」不妄視、不妄聽、不妄想都要修人「不」做什麼,總要有個人來「不」。當修人體悟到佛說四十二章經裡的「不可信汝意」的意思,原來我們的意識是不清淨的,所作的判斷也不正確。如同太乙北極真經所說「全在私修。不在事理」,是是非非、對對錯錯有那麼重要嗎?放在心裡產生痛苦,損失不是更多嗎?不甘心損失努力去挽回,損失不是更多嗎?進了二度,了知「妄」與「不妄」都還是「妄」,「功進二度。視無所視。聽無所聽。心無所知。動無所逐。正息胎腹。以觀眾妙。」不做什麼,都嘛是妄,二度三度都不是修人「修」出來的。「道」自動修。 「主旨」意思是主要遵行方向。兩個字分開用,是主是旨仍是主旨。 蓮台聖(觀世音菩薩)在2012年4月28日的訓文中「道修以誠敬為主。以乾淨為旨。」末學的解釋是:「道修的主要方法原則是誠敬、是乾淨。「誠」是不欺騙,不欺騙人,不欺騙神佛,不欺騙自己。正當的人都自認不欺騙人,自認為所講的事,所講的道理都是有根據。問題是「根據」本身是不是正確?另一個問題是「根據」的解讀是不是正確?本意都不是要欺騙人,一切都是為對方好,一切都是為大家好!只是自己不知道、沒察覺對自己最好。難的不是在有沒有騙人,難的是在有沒有發現強迫自己接受的部份?有沒有無從查證就不了了之,但還是一樣堅持?這樣追問自己就是「不自欺」。尤其是「抽象」「形而上」的領域,是感受、領悟,是真正的觸動?還是模擬、想像,自圓其說?時時反省、時時檢討,反省開始的時效,如同發出聲音時的回音一樣快速,即是比「喜怒哀樂之未發」更深一層的心中天(言口 音ㄎㄡˋ)的功夫。「(言口 音ㄎㄡˋ)接道充。冥合於道。」 人都希望被尊敬。自認有成就的人,甚至希望被頂禮膜拜,因此有了把自己神化的造神的言行。想要「得到」是引起煩惱開始,希望得到禮敬也是不對。對方會怎樣反應,是對方的事,顯示對方的程度,與我何干?為什麼拿來折磨自己?「敬」其實是用來提醒自己不要「矜」,用來發現自己有了「矜」的心態,更要對周遭的人加強「敬意」。有位菩薩的德名為「常不輕」。由名字知道不輕視人可以成為菩薩,當然也應知道不輕視人不容易做到。不輕視是敬的負面舉列,敬可以是禮敬,可以是叩拜。重要的是對老師、對神佛心悅誠服。滿心歡喜接受各式各樣的指導,期待的是神佛、老師必定利用各種機會教導我們!什麼是新的?什麼是以前沒想到的?什麼是以前沒學到的?而不是「我都知道」!「我已經會了」!都會了還在這裡浪費時間,不是矛盾嗎?期待的是不斷的進步,不斷的突破,而不只是期待鼓勵、只是期待安慰性的鼓勵。 訓文中「思中覓無。即合虛通空。」從情緒、慾望、不清淨的意識中尋求「無」的真義,這些引起煩惱的事物、心念都是有不當因緣所產生,都不會永恆存在,都是聚聚散散變化中,都是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此放下了人世間的價值觀即是合虛通空。是修後天合先天。是練假修真。 訓文中「悟中捉有。即知應盡之禮義。」悟中尋得真如自性,就會知道應該怎麼做。「本來自性清淨。功德水自能洗自他眾生界。一切諸心非心。常樂我淨。得一以清。天一之論。自能了了。太乙之真。充滿身心。」說明悟中捉有的意思。是入三脫二的境界。自能了了,不必解釋,不用猜測。能悟者自能「捉」。不悟者誤於強悟。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