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9 21:54:20瀏覽966|回應4|推薦9 | |
訓文共修小記 修道與道修 初見「道修」這名詞先是一楞,次序顛倒會有什麼特殊含意呢?還不都是指同一件事?仔細端詳一番,哈!是眾人心中的「修道」沒弄清楚,所以有了不同。 眾人認為修道是找到「得道高人」,在「明師」指導之下學習,就可以「得道」,就可以「開悟」,就可以「明心見性」,就可以「超凡入聖」。「明師出高徒」,「強將手下無弱兵」粗看是沒有錯阿!世間的學問是這樣沒錯,高明的老師必有許多獨到的心得,學了高人一等的知識技巧自然也高人一等。在這種觀念下,「修道學法」也是用學知識技巧的方式來學習,老師教什麼我們就學什麼,老師教的都是對,一切都交給老師,「道」就可以修成。這是一般認為的「修道」。 有些人修道學法是為「神通廣大」、「法力高強」來的。無論「明師」如何告誡,什麼事都往「神通」、「不可思議」穿鑿附會,自圓其說,道聽塗說、以訛傳訛。一輩子糊塗。就算學了一身本領,其實只是「法術」,是「術」,不是「法」,不是「道」。 有些人是為了「完美自我」來的,努力於讓「自己」圓滿,塑造美好的形象,眾人在相互讚嘆中陶醉!強大的「我」因此慢慢形成,將來變成自己最大的障礙。 「先入為主」根深蒂固,就把老師的教導誤解。 末學的學習四階段裡。1.老師講,我們聽。2.我們問,老師答。3.我們問,自己答,老師確定。4.我們問,自己答,自己確定。在第四階段就是「道修」,「道」修不是人在修。「找問題」、「找答案」、「確定答案」這些工作都不是「人」做的,都是「悟」,「悟」都是悟自己itself產生,「人」想要悟是悟不來的,或者可以叫「感應」,或許可以說「道」是道itself修。 「法就在那兒,看到的人拿去用」,這句話是「道修」的另一個角度。「法」是要用在哪裡?當然適用在調整起心動念!這時候就是修道、就是道修。怎樣才是「看到」呢?不在語言、不在文字。而在心的變化過程中。「觀」得到心才觀得到變化,才「看」得到變化。「長心眼」才看得到!「法眼」才看得到! 或許有「無始無明」障著我們的真如自性。無限時間以前累積的「無明」。聽起來「量」很多,沒有機會清除完。再怎樣多也要從前的這一步跨出去!試試找出自己比較「無明」的時候!試試找出讓自己無明的「東西」!「道」不在書中、不在經中, 蓮台聖(觀世音菩薩)訓示我們「道。自道也。」,試試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