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5/07 06:03:33瀏覽1812|回應1|推薦27 | |
2020年4月17日. 我家自我隔離第28天. 英國封城第25天.
暫代首相職務的英國外交部長,Dominic Raab,在三週評估期結束後,宣布封城延長三週,而截至目前為止,政府還沒有解封的時間表.
這幾週英國的疫情似乎達到頂峰,但是短時間內還沒有緩解的跡象,就算現在解禁,我也不敢貿然回復正常生活. 眼下延長封城是唯一可行之道,政府這樣宣佈,我反倒鬆了一口氣.
因為早在預料之中,看完新聞我就繼續忙家務,陪小孩,沒有什麼情緒起伏. 要是在封城之前,有人告訴我這一封至少六週,還可能更久,我應該會光想就崩潰. 不過近一個月後的現在,我發現這樣的生活並不如想像的痛苦漫長,在生活基本需求與身體健康都無虞的情況下,能夠像這樣名正言順理直氣壯的待在家裡,享受現代科技提供的便利,免於老是在外奔波的壓力,其實是一件幸福的事.
這段時間以來,我除了偶爾採買食物和帶小孩去公園放風之外,幾乎沒有出門,最長大概有三天沒出過大門一步,連下樓收信丟垃圾都沒有. 這對一輩子都住在大城市裡,每天都得去哪裡做什麼,十足都市人的我來說,完全是破了紀錄 – 連國小時放寒暑假,我都會自己跑出門閒逛,從來沒有像這樣長時間待在家過.
英文俗諺說”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英國人的家是他的城堡),這幾週我真的覺得家像一座城牆高聳,門禁森嚴的堡壘,把所有人和外界隔絕開來. 不過幸好我們不是生活在中古世紀,所謂的”隔離”,並不代表和外界斷絕聯繫,也不像字面上看起來那樣無趣. 儘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網路還是提供了一條無處不通的康莊大道,讓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裡過著仿真的生活. 而困頓的非常時期,特別需要找些能讓自已開心或期盼的事,讓生活不致於枯燥乏味,度日如年.
決定自我隔離後,除了採買生活用品和儲糧之外,我家老公前所未有大手筆的網購了他夢想很久的玩具: 家用啤酒機. (內裝可替換的6公升酒桶,一壓拉把,啤酒就源源不絕流進杯子裡,頂上還有濃密的泡沫,和酒吧裡是一樣的操作和成果.) 先生的確提過他要買”一些啤酒”,我以為一箱可樂娜就是全部,沒想到他竟然藉機買了(如果沒封城他大概一輩子也不會下定決心買的)啤酒機. 機器送到時,我實在很想開罵 – 廚房已經塞滿家電和存糧,哪來的空間放這台沒用的龐然大物? 不過看在他平常節儉,內褲襪子穿到破都捨不得丟,也很少花錢買東西犒賞自己,外加現在休夫不易(最快也要解封後,而且一定會排很久)的份上,我也只好任他去了.
他在客廳清出一塊角落,放了個小櫃子,然後像擺神壇那樣小心翼翼的把啤酒機供上去,於是別人家客廳會放花瓶的位置,我家放的是老公的新歡. “小三”進門後,老公對她呵顧備至,為了把她介紹給家人朋友,還從法文的Apéro(餐前酒)這個字,自創了新名詞”WhatsApéro”. 顧名思義,就是用Whatsapp(和Line一樣的通訊軟體)進行法國人最愛的餐前社交活動: lapéro. 於是每一兩天,他就和家人朋友約好,時間到雙方準備好啤酒(一定要現壓一杯獻寶)與小點,就這樣透過螢幕邊吃喝邊聊天,很愉快的度過晚餐前的時光. 更”大攤”一點,還會揪堂表兄弟姊妹,加上家中長輩,一起上Zoom吃飯,很有圍爐的感覺.
這WhatsApéro其實很”便民”: 不用盛裝去別人家作客,尷尬的揣測到底要吃多少才不失禮; 也不用大費周章作東,費心招待娛樂客人. 大家邊聊邊吃喝,吃喝多少各自決定,不用客套禮貌,聊完天電話一掛,沒有人需要擔心回家時間,也不需要為”聚會”清理善後,非常的省時又省事. 我們就這樣和散居世界各地的家人朋友們保持聯絡,期待再相見的那天.
老公大方把新歡搬上檯面,我也趁機讓舊愛 – 音樂劇 – 登堂入室. 對我而言,隔離期間最痛苦的是要身兼老師廚娘打雜清潔工,整天忙不停. 不過有小孩忙其實是好事,每天在各項大小雜事中無限輪迴,時間咻一下就過去. 轉眼到了傍晚,事情忙得差不多,老公還在工作,我幫自己和小孩準備飲料和零食,母子三人坐下來看音樂劇. 這段晚餐前的快樂時光,是支持我一整天的動力.
從十七歲看了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後,我就成了音樂劇迷,不過知名音樂劇很少來台公演,只有難得出國才有機會朝聖. 當年選擇念碩士的城市時,我只想去紐約或倫敦,為的就是可以到百老匯(Broadway)或西區(West End)看戲看到飽. 剛來倫敦時,學生時間多,可以一早到戲院門口排隊買特價票,還真的看了不少劇. 後來出社會工作,沒有閒工夫更沒有閒錢,有好幾年只能在戲院門口嚮往的看著五光十色的廣告看板,羨慕那些走進戲院的人們. 當了媽媽後,因為不放心小孩,更是鮮少晚上出門. 好不容易熬到小孩大一點,終於可以帶他們上戲院或是自己去看戲,去年和今年初,我看了幾齣想看已久的戲碼,但是這些年錯過的不知凡幾.
封城後,所有戲院都被迫關閉,然而許多劇團和音樂劇相關網站紛紛推出線上看戲的串流服務,有的免費(但是請觀眾捐款給相關慈善機構),有的採Netflix那樣月繳會員費,無論哪一種,都比上戲院看便宜得多. 雖然看電視(腦)和看現場的感覺不能比,但是在戲院沒開和/或戲已下檔的情況下,這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選擇. 就這樣,我加入了可以線上看音樂劇的網站,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什麼都想看,也什麼都看. 每週五晚上七點,安德魯洛伊韋伯在Youtube頻道上播放的音樂劇,更是我一週最期待的重頭戲. 我已經好久沒有這麼密集的看戲,有種一口氣補做好多功課的快感; 更棒的是和小孩一起看,不用花三張戲票錢,不用辛苦帶他們到市區,也不用擔心座位視野不好,完全是私人家庭戲院級的享受! 這是這段時間以來,我最大的收穫.
當然封城不是好事,一直封下去也不是辦法,英國的經濟在脫歐後已經受到很大的打擊,再加上這波疫情,景氣短時間內不會好. 相較於很多失業或留職停薪的人來說,我們很幸運的暫時還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沒有壓力,沒有憂慮,沒有為政經局勢煩惱. 然而身為父母,我們肩上扛著的不只是自己,還有年幼的孩子,如果不努力維持身心健康,不設法減輕焦慮,絕對擔不起這樣的重量. 因此我們其實是在最壞的時機裡,以各自的,奇特的方式在面對未知的局勢,就像抓住一根浮木,讓自己不至於沉沒在波濤洶湧的大海裡.
浮木可以以很多種形式出現,不一定是啤酒機或音樂劇. 這幾週裡,我也重新開始慢跑和嘗試很多沒做過的菜色與甜點,這都是在之前”正常忙碌的”生活中,無暇顧及的興趣. 每晚小孩睡覺之後,老公請Netflix幫忙顧,我終於有了幾小時的Me Time. 這時我的另一個浮木(根本就是救生筏吧?) – 寫文章 – 就上場了. 我沒有想過疫情與封城竟然能帶來這麼多題材和時間(其實時間沒有變多,是家務不急著當天做完,而且雜事與外務都變少了),讓我這個總是空有想法沒有行動的人,認真的坐下來,為自己和其他人留下一點紀錄.
無論做什麼,重點是找到能讓心情愉悅的事物,分散焦點,投注熱情與填補空虛. 疫情剛開始時,我每天上網看新聞,查看每日確診與死亡人數,越看越焦慮,越看越絕望,影響了情緒卻也不能改變什麼. 封城之後,我逐漸減少閱讀相關新聞的次數,看到也只瞄一眼大標題,覺得有必要才詳讀. 這樣做以後,我覺得自己快樂得多,也比較能夠正面思考-這不是不在乎或不關心,而是避免過度資訊造成心理負擔.
現在的我,覺得封城像一段意外的長假. 忙碌奔波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我不得不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位置,關照身邊的親朋好友,思考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事,並且自問: ”有什麼事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
於是主婦如我,就展開了(想很久但是懶於行動的)清倉大掃除. 每幾天清一個櫥櫃,總有清完的時候吧?
清不完就算了,人生就該花在美好的事物上,還是看音樂劇去吧!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