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倫敦封城記之三 - 窗裡的孩子 (刊於換日線)
2020/04/23 22:27:57瀏覽1720|回應0|推薦28

202045. 我家自我隔離第16. 英國封城第13.

 

這天晚上八點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會針對疫情,對全國民眾發表演說. 在此之前,女王只有每年耶誕節那天例行在電視上祝福大家耶誕與新年快樂. 女王在位的六十八年裡,只發生過四次例外: 2012年的鑽禧(在位六十年)慶典; 2002年女王母后駕崩; 1997年黛妃車禍死亡和1991年的波灣戰爭. 這是第五次,也是史無前例的一次,女王在電視上發表演說,為的是安定疫情下的民心.

 

我家兩小自從聽說可以看女王上電視,期待了一整天. 八點一到,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全神貫注的見證這個歷史性的時刻. 儘管隔著螢幕,兩個孩子還是彷彿看到女王本人一樣正襟危坐,我想這大概會是他們童年裡印象深刻的重大事件之一.

 

在封城還只是一個遙遠的可能時,我在女演員Mia Farrow(米亞法蘿)Wiki檔案裡讀到這一段: (法羅)九歲的時候,洛杉磯爆發小兒麻痺流行,罹病者據說有五百人,她也不幸染病入院,在隔離病房住了三週. 後來她說這個經驗標記了()童年的終點.”

 

學校關閉後,我想起這段文字,明白我的孩子,和同世代被迫停學的孩子,正在經歷相似的隔離,而且會比三週長得多. 在這場風暴裡,孩子們是無辜的受害者,一夜之間失去了習以為常的生活,我不知道他們之中有多少人將來回首,也會覺得這是童年的終點,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對所有孩子而言,這會是一條漫長的分界線: 冠狀病毒之前與之後; 學校關閉之前與之後; 這個世界之前與之後……

 

成為母親的八年多來,孩子教我的事,遠比我教他們的多適應力與韌性是其中之二. 停學到現在,兩個孩子雖然想念學校,老師,同學和朋友,有時會問冠狀病毒什麼時候才會結束”,偶爾抱怨不能像以前一樣過日子. 但是整體來說,他們適應得比我想像的好得多,好幾天不出門也不以為意,有時要帶他們去公園運動還得三催四請,似乎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對他們而言,最不好玩的應該是在家自學,沒有擅長教學的老師,沒有編組互動的同學,只有不得不自教,耐心和技巧都有待加強的媽媽,還有感情好時說要永遠在一起,吵起架來希望對方從來沒有出生的手足,站在他們的立場想,真的是蠻無奈的. 每天到了自學的時段,兩小乖乖做功課是異常,討價還價才是正常,在家和在學校的心態就是不一樣. 可是不管喜不喜歡自學,是不是和手足吵架,有沒有被大人罵,當下的情緒過去後,他們很快的把不愉快拋在腦後,像充飽氣的氣球,彈回原來的樣子,只留下還調適不過來,筋疲力盡的爸媽.   

 

這樣閉關的生活對大人小孩都不容易,為了不再徒增壓力,我雖然列了課表,但是並不嚴格執行,只要每天有練習一點英文,數學和中文,其他的就視情況更動,不強迫孩子也放自己一馬. (完全不是當虎媽的料!) 剩餘時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畫畫,讀書,和朋友視訊聊天,看益智/教育性的兒童節目,家庭電影和百老匯歌舞劇. 每天(鬆散的)照表操課,時間其實過得很快,並不如我起初想像的度日如年.

 

這段日子以來,各式各樣的線上資源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有些是原來需付費的教育網站,因應停學而改為免費使用; 有些是原本實體的課程,因隔離而移至線上進行; 也有很多機構,個人或知名人士,自願提供運動,美勞,科學,音樂等活動,造福在家的孩子和父母們.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各種可能經常是在困境中被激發出來,我從來沒想到線上教學有這麼多資源,簡直是寶庫. 雖然隔著螢幕永遠不如面對面有溫度,但是無遠弗屆,無所不能的網路,為人們在各自的孤島中搭了一座寬闊的橋.

 

我不是一個有創意的媽媽,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得不想些花樣來讓日子有些變化,增加一點趣味. 既然不能去旅行,就想像我們其實正在度假中,我請兩小像在全包式飯店/郵輪那樣列出每日主題,全家依主題穿著打扮,做相關活動,或是準備當地飲食. 於是我們有了藍色派對全家都穿藍色衣服; 變裝派對兩小打扮成蜘蛛人和英國仕女; 台灣日穿台灣夜市買的T-,晚餐吃滷肉飯配茶葉蛋等等. 孩子們對此樂此不疲,有時乾脆換了短袖短褲,背個背包,戴上遮陽帽,想像自己正要出發去旅行. 每天有一點可以期盼的事,無論再怎麼小,也成了孩子生活裡的重心.

 

有時我陪兩個孩子坐在窗邊,不禁往外環視附近的住宅大廈,揣想哪幾扇窗裡也有其他孩子,看著窗外既熟悉又陌生的景物,想念久未見面的家人同學和朋友. 外出的時候,看到一些窗玻璃上貼著彩虹圖畫,我知道那扇窗裡也有()個期待雨過天晴的孩子. 然而我也知道,對一些弱勢與問題家庭的孩子而言,學校關閉代表沒有免費營養午餐,失去了唯一學習的機會,還可能增加處於家暴中的時間. 此時此刻,全世界無數的孩子被迫停學,正常生活成為記憶與期盼,每一扇門每一扇窗裡,都可能有個初嘗寂寞與困頓滋味的小小心靈. 對幸運的孩子而言,這或許只是童年裡一段奇特的插曲; 對不幸的孩子而言,童年可能真的就此劃下句點.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天安門事件,波斯灣戰爭,柏林圍牆倒塌,黛妃車禍,九一一恐攻等等國際大事讓我印象深刻. 在歐洲多年,每每和朋友談起,問對方某個事件發生時,/她在哪裡,記得什麼,又對當時年幼/年輕的他/她有什麼影響,我發現無論語言和文化,那樣一個重大事件寫下了共同的記憶,卻也形塑了不同的世界觀. 我幾乎可以想像,十幾二十年後,和我家孩子同一世代的年輕人聊起因為冠狀病毒而失學的那幾個月,大家也都會有相似的經歷,和各式各樣的故事.  

 

我希望我的孩子記得一家四口時時刻刻在一起的親密,記得總是滿地玩具的家是安全的堡壘,記得爸媽為了保有他們的童年所做的努力,也記得在電視前看女王發表演說的那一夜. 更希望世界各地的孩子在這段灰暗的歲月裡,仍然可以保有童心,編織彩虹般的回憶.

 

疫情過後的世界會是我們的現在,也是下一代的未來. 重建之路可能很漫長,很艱難,但是正如女王說的: ”We will succeed - and that success will belong to every one of us.” (“我們終將成功而這個成功屬於我們所有人.”) – 這包括了與我們共體時艱的所有孩子們.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vetteinLondon&aid=13267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