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思惟業果的總相—業的四個特質(六)
2014/03/08 08:25:30瀏覽2414|回應0|推薦6
※本文係從《菩提道次第廣論》課程裡,法師所開示的內容中所節錄出來的。本文接續上一篇「思惟業果的總相—業的四個特質(五)」,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

我們現在到目前為止,業的四個特質介紹過,我們如何來修習這四個特質呢?我們可以從…我們可能這樣子聽下來,會覺得說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也覺得說業果道理的確是如此,沒有錯。可是事實上我們可能…當我們沒有強烈的因緣的時候、強烈的對境的時候,我們可能覺得要深信業果是一件不難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來觀察,我們到底是不是深信業果呢?已經非常地、能夠如實地、如量地,生起這樣的一個信心?

我們可以從…我們平常如果有看新聞或者報章雜誌,從社會事件來設身處地的省思,如果當我們處在同樣的處境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能夠以業果這樣的一個觀點,能夠心平氣和來接受,來接受這樣的一個因緣。譬如說像我們都…可能有些人她已經是母親的,或者是為人父親的,像有一些社會事件、意外傷害,把人撞死,或者譬如像白曉燕的事件,為人母親的,我們已經為人母親的人,我們如果是作為這樣的一個對象的母親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能夠以業果這樣的一個思惟,來對對方(我們這個對境的對象)生起慈悲心,然後能夠對我們過去的業果,作消業跟懺悔的想法?還是說我們在這種強烈的因緣之下,我們還是會覺得憤慨難平,還是覺得一定要置對方於死地,才覺得能夠消我們心頭之恨?

現在的社會事件太多太多,如果我們常常有去看這些新聞,我們就可以用這樣的一個緣境,來檢視我們自己對業果的道理的深信,到什麼樣的程度;或者是說,我們對譬如說歷史的典故、歷史非常的有興趣,也讀得很多、學習很多,我們也可以從歷史事件,古今中外一些事件來省察自己,如果設身處地在同樣的處境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能夠心平氣和?要有境界,才能夠知道我們自己到底是不是能夠…這樣的一個思惟,能夠真正地深入。我們可以就我們常常緣的境界來思惟,或者說以我們現在身邊的一些違逆的或者是順遂的因緣來省思,譬如像親子之間的關係,還有跟自己的父母,跟自己子女,或者是跟自己公婆,或自己的岳父母,或者是夫妻之間,這種關係是最親密,可是這個恩怨其實可能也是最甚的。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就是明明心腸都是蠻好的,也很想要孝順,不管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或者是岳父母、公公婆婆,可是有時候覺得說,就是那個叫無力感,常常會…可能會覺得有些無力感,會覺得為什麼這個老人家這麼難以取悅啊?為什麼老人家這麼難以相處啊?為什麼我這麼一片好心所作的這些事情,為什麼他總是不相信我?當我們費了很大的勁,費了很大的力,可是還是得不到希望的成效的時候,我們心裡面不免有抱怨的心生起的時候,是不是能夠想到「這一切也是業感緣起啊」?為什麼他就是不能…我講的話雖然已經這麼懇切,為什麼他就是不能相信我啊?這一定是有過去的宿業,所以可能我們過去就是人家講的話,我們都不相信,就想這個可能知識性不夠吧,所以一定是有一些宿業的。所以我們也要從我們自己現在順逆的…順境或者是違逆的因緣來省思,如果也是能夠心平氣和的時候,可能我們對道理就是比較能夠堅固。

白板上寫的這個(如上圖),是在印光祖師《文鈔》裡面,它有一段紀錄就講到《清涼山志》裡面有一個記載。清涼山就是我們說五台山嘛,清涼山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在《山志》裡面記載在隋代、隋朝的時候,有一個趙良相(趙先生),他家裡非常地有錢,他有兩個孩子。我怕我講的不是很清楚,各位聽了一頭霧水,所以就寫一下,各位可以對照一下,它就是一個輪迴的故事。《清涼山志》裡面記載,趙良相趙先生他兩個兒子,老大這個哥哥叫趙孟,弟弟叫趙盈。這個弟弟能力非常地強,哥哥的能力比較差一點。他父親趙先生在往生之前,就把家產分為兩份,哥哥是給他比較好的一份。可是當這個父親死了之後,因為弟弟他的能力很強,趙盈他能力很強,就用他的能力把他哥哥所分得的財產,全部霸佔了。霸佔之後,留下一個小屋,一個園子(一個小小的菜園吧,還是果園),還有一個屋子。他哥哥最後就是幫人家幫傭啦,幫傭來過活。

之後他的弟弟趙盈死後,就投生作哥哥趙孟的兒子,他名字叫環,趙環;而哥哥趙孟死後,又投生作他弟弟的孫子,叫做趙先。趙環長大之後,就作趙先家的僕人。趙環其實就是趙盈(弟弟)來投胎的嘛,但是因為我們隔陰之迷,已經不識過去的因果,他心裡就很恨他的先祖趙盈(就是趙先的祖先)霸佔他家的產業,使令他現在這麼貧苦,所以他心裡想要報復。剛好趙先準備想要去五台山朝聖,就叫趙環跟他一起去,到了山中四下無人的地方,趙環就拿出他之前準備的刀子,就跟趙先講:「你的祖父侵奪我家的財產,我要殺了你來洩憤。應該原本是我該得的。」趙先一看,非常害怕,趕快逃,趙環就在後面追。結果遠遠就看到一個茅蓬,一個老比丘在裡面修行,趙先跑進去之後,趙環也跟著進來了。

這個老法師把他們安撫下來之後,就拿湯水給他們喝,給他們坐下來喝個湯。湯喝下去之後,趙環跟趙先就像大夢初醒一樣,突然就是…喝了這個,其實就是這老比丘他的一個方便,就記起過去世的事情,原來趙環他所恨的,就是過去他自己。所以兩個人都非常感慨、非常悲傷,原本是兄弟一場,落到如今彼此的仇恨、彼此相殺。這老法師就說,趙盈其實就是趙環他的前生,其實趙環的過去就是趙盈嘛,你霸佔人家的家業,其實你就連你自己的家業也放棄了,意思是一樣的。這個趙先,是你哥哥趙孟的再來、投胎再來,就繼續來承受他先祖所給的財產,因為弟弟把哥哥的財產全部都霸佔。所以這兩個人就非常地感觸,之後就出家修道,在五台山。這兩個人也是因為他們宿世有善根,所以才能夠蒙菩薩這樣一個點化。所以我們說,你說有沒有佔便宜,絕對沒有佔便宜的事情,而且恨的居然是過去的自己。

所以我們在沒有成就聖道之前,沒有成就神通之前,其實我們常常…只能說顛倒吧,真的是很顛倒。所以斷惡修善,至少要懷著善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說古時候曾經有祖師,他為了要教導大眾業果的道理,他把他的鞋子(還不是破爛的舊鞋),新鞋,放在市場,連放三日都沒有人來把它拿走,這就是因為他過去多生以來,不曾犯過偷盜。我們前面第三個特質講「沒有造的業,不會遇到」,可是現在不是這樣…我聽一位師兄講,他們住在大樓裡面,還有門房管理人員的出入,連放在自家門口外面的鞋櫃裡面,鞋子都有人偷,所以家裡面變得很擁擠,因為裡面還要一個鞋櫃。你說這叫什麼,已造的業,絕對不會失壞。如果曾經過去有偷過,即使你家門房、管理員,還是會被偷。

但是在這裡面有一個要提醒,就是我們自己在學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們要多多地思惟,對業果的道理能夠深信、堅固不移,可是如果我們面對正在處於這一種逆境、厄難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告訴他:「業有四個特質,所以你這是自作自受、報應來的。」千萬不能這樣子,因為我想…各位這邊我們古道熱腸的人還是很多,所以碰到境界的時候——「哎呀!剛好我最近學了深信業果,業的四個特質,趕快跟你分享。你看這個就是『已經造的善惡業,絕對不會失壞』,可見你就是過去的惡業成熟了,你就作消業想吧,歡喜受報。」除非他跟我們是換帖的好朋友,不然他如果認識不到這裡的時候,我們這樣跟他講,他可能會覺得我們在罵他、詛咒他,反而會觸惱對方。

所以在這邊先跟各位提醒一下,對於正處在逆境或厄難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用菩薩的「四攝法」,布施愛語(愛語就是要柔和語,就是講了能夠讓他心裡面感到歡喜、感到柔軟,對他能夠受用,真實的受用),然後利行(就是幫助他的行為,利益他的行為),然後同事(可能跟他一起,陪同他一起作一些善行)。其實就是要跟他打成一片,而且讓他對我們能夠接受、對我們有信心、對我們能夠產生歡喜心、對我們能夠信賴的時候,才能夠慢慢地用業果的道理去引導他。所以這個地方先跟各位提醒一下,因為這個也是…因為最近有一天在路上,剛好看到有一位盲人經過,經過之後不久,又來了一位師姐,因為看我們是出家人,可能也是有學習佛法,其實我們學習佛法的人也知道,一切都是業報,可是對於這樣子已經這麼辛苦的人,你跟他講這是因果報應的話,會不會太殘忍了一點?我們想是的,的確是太殘忍。所以我們對自己,我們要這樣子修持,使令我們自己對於我們生命裡面的一切順逆因緣,能夠以平常心、歡喜心去面對,隨緣消舊業嘛;可是對於我們對境,在幫助別人的成分上面,我們一定要在菩薩四攝法裡面來行持,會比較理想一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in0121&aid=1158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