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紐約日記丨如鹿
2023/07/21 10:36:33瀏覽637|回應0|推薦2

時代廣場、自由女神像、華爾街、大都會博物館......這些地名承載著紐約的城市記憶。穿越時光和地域,人與人有哪些共通處呢?這是作者旅途中的思考。

2015年夏,爸爸從中國到多倫多探訪我們一家。趁假期,我攜爸爸、兒子、女兒一行四人,開車9小時,從多倫多出發,經西點鎮,過哈德遜河,抵達紐約。開始了一週的美國自由行。

這趟旅行,所思所見豐富,收穫頗多,曾以影像作品收錄見聞。每次看到這些照片,內心仍激蕩著感動。故整理那時留下的回憶,再以文字存記。

7月21日 晴

住進訂好的酒店,看著窗外熙熙攘攘的遊客,說著不同口音的英語,我突然意識到:

紐約,我們來了!

聽到過太多有關紐約的傳說,有好有壞,今天我們終於來見證她的傳奇了。

擁擠的街道,混亂的交通,嘈雜的人群,所有城市為人所詬病的,紐約都表現到極致。可是紐約——仍然以無與倫比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觀光客。

走在紐約的街頭,仰望高聳的大樓,我驚奇於它們的高度,也感受到它帶來的壓力。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古舊高樓,與現代化的摩天大廈相互輝映,似乎在向世人宣告:美國,擁有著世界最強的力量。高樓的縫隙間,穿插著一個個施工場地,如雨後春筍般,努力向上伸展,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這股力量。

而這樣的街道上,忽然晃過一輛緩慢行進的馬車,可想而知,我是多麼驚訝。我慌忙用手機拍下這不協調的一幕。高速發展的城市,無論變化得多麼快,總有一絲人們想要抓住,並想要留下的舊時記憶。

早就聽說,時代廣場要晚上去,因為閃爍得如同白晝的霓虹燈就是她的名片。所有商家在這裡打廣告,都必須使用鮮豔的燈光。於是,五光十色的彩燈下,是穿著稀奇古怪服裝的人群,帶著各式各樣的面具,笑著,鬧著,叫嚷著,販售著各類商品。我們走在中間,睜大眼睛觀望,也隨著他們的聲音,感受一波又一波人潮的湧動和熱浪。

兒子有些困惑地問我:「媽媽,紐約每天都這樣嗎?」我說:「是的,你喜歡嗎?」他笑了笑,不置可否。

穿過時代廣場,我們一行慢步走回酒店。喧鬧聲漸漸遠去,黑色重新包裹住異鄉客,提醒著我們,那屬於夜晚的寧靜,是造物主寶貴的恩賜。

我想著那些面具下的人,是否也渴望夜的寧靜呢?

7月22日 晴間多雲

帝國大廈,高102層,1931年建成。這個在好萊塢電影裡看過無數次的高樓,因著浪漫的愛情故事,我們雖與她從未見面,卻早已相識。門票雖貴,但每天仍有上萬人與我一樣,欣然前往。

我們排隊坐上電梯,到達最高層。水泥防護欄的周圍擠滿了人,爭相留影。我看著下面的樓群感歎,昨天還令我仰慕的高度,如今已是我俯視的對象。這就是掌控世界的感覺嗎?

我再探頭往下看,已看不到人影,車輛彷彿是地圖上的黑點,前後移動。放眼所望,是一個個灰色的樓頂,以及遠處與天相連的哈德遜河。一切都變得那麼渺小而遙遠。我抬眼,上午的陽光穿過雲層,在對面樓的玻璃上反射出一道道冰冷的光。那是高處才能體會的寒冷嗎?我再次感受到,這就是紐約!

從帝國大廈下來,我們乘船遠眺自由女神像。那歷經風雨,仍然屹立的雕塑,手舉火把,遙望遠方,好像點燃了世人對自由的渴望。人們朝聖般擠進這片土地,以為美國就是自由的象徵,就是自由的天堂。只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心靈是否真的得到自由?靈魂是否安息在天堂呢?

911,難忘的日子,成為那場悲劇的代名詞。震驚世界的爆炸聲似乎還迴盪在耳邊,濃重的硝煙也依然瀰漫在人的腦海裡。「歸零地」(Ground Zero)紀念建築儼然是紐約新的旅遊景點。

在原來世貿雙子塔的地基上,留下了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黑色大坑。坑的四周刻著一個個死難者的名字,提醒著世人,他們曾經來過這個世界。然而人心中的仇恨,令他們在恐懼和哀嚎中消失,沒有來得及告別。湧向坑底的潺潺流水,像極了人們的嗚咽,為死去的人,也為活著的人。而旁邊,是還在建設中的911紀念博物館、地鐵站和新的世貿大廈,新的世貿大廈將比原來的還要高。

7月23日 多雲間晴

大名鼎鼎的華爾街,是許多人的夢想。不承想,聚集著全世界精英的地方,竟是如此狹窄的一條街道,連它的路牌也是這樣不起眼。若不是慕名而來,我們可能不會多看它一眼。然而,這樣短短的一條街卻與美聯儲、美證卷交易所,這些在世界新聞裡頻繁出現的名詞緊緊相連,也令街道兩旁算不上特別的大樓,充滿了神秘氣息。

爸爸提醒我看對面的三一教堂。我才發現,原來華爾街的街口,正對著三一教堂的尖尖塔頂。從我這個方向望去,彷彿在狹窄的縫隙之中,一個箭頭筆直地指向蒼穹。我一時啞然,心中驚訝不已。若建築能夠說話,這個景象會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以為可以改變整個世界的華爾街,是如此擁擠,全世界的精英都傾軋於此;然而若抬起頭,就必能看到教堂尖頂指向的天空——那是上帝的寶座。

繞了一圈,我們終於找到美證券交易所前的銅牛雕塑。這個銅牛,自從1989年被雕塑家迪莫迪卡放到這裡後,就承載了世人對財富的期盼和訴求,人們靠著它祈求股市「牛氣衝天」。銅像前聚集了很多人,每個人都在摸它,它的額頭和牛角已經被摸得黑亮。

我卻想起了摩西在西奈山上40天,神頒布了十誡;還沒等摩西下山,人們就鑄好了牛犢膜拜,說這是帶領他們離開為奴之地的神;摩西下山,怒摔石板......今天,華爾街也造好了銅牛,人們也爭著摸它,說它能帶來好運。世界正以不可思議的方式,按照聖經詮釋的劇本在表演著,進行著,發展著。

下午,我們參觀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現代藝術,有些讓我們感歎和困惑。幾個釘子,一把鎚子,或者一個青蘋果,藝術家們想要表達什麼呢?我在空曠的展覽大廳給女兒照了一張照片:她望著高掛的毯子,眼神充滿迷茫,好像在思索這個毯子的奧秘。

我想不僅她迷茫,我也迷茫,這些藝術家心中,恐怕也充滿了問題和不解吧。所以,他們用顏色和線條展示他們的求索,想努力在生活中找到答案。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找到了,但一個比一個抽象的圖畫和展品,令我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矛盾和不安。

看到三幅排列在一起的畫,下面有三個名字《那些再見了的人》、《那些留下的人》和《那些遠去的人》。深沉的色調後面,是影影綽綽的人,有的近,有的遠,想要看清他們往何處去,卻又彷彿隔了一層面紗。我試圖辨認這三個名字所對應的畫,但因畫面太過模糊,終不能確定。這可能是畫家有意為之,要我們從作品裡自己尋找起點和終點;也或許,畫家並沒有答案,因為現代人的生活目的和生命方向,本就模糊不清。

7月24日 晴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是紐約最有價值的景點。不同於昨天的現代派藝術,這裡的展品除了藝術收藏,還分門別類地展示世界各國不同時期的風貌。半天時間,只能走馬觀花。

埃及館裡陳列的都是幾千年前的文物,我在它們面前緩緩走過,告訴自己它們最初並不在這裡,而是屬於某人。那些歷經歲月掩埋,顏色依舊豔麗的首飾服裝,也曾在某個女子身上,她會因它們而展露笑靨。我嘗試走進那些歲月,貼近那時的人,感受他們的生活氣息和喜怒哀樂。巨大的展廳內,埃及神廟完整地佇立在中央,似乎昭示著人類自古以來所面對的恐懼、掙扎和盼望。上帝用十災擊打埃及,豈不是要毀滅埃及人心中奉若神明的謊言之靈嗎?

現代人心中的恐懼並未減少,可是現代人把敬畏給了誰?縱然相隔幾千年,我們仍有共同點,不是嗎?

我在一個雕像面前駐足許久。那是一座人物群雕,純黑的釉彩,木然的表情,瘦削的肢體,噴張的血脈,好像述說著生活的重負和艱難。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在忍耐什麼?我的腦中出現了一個詞——凝固的苦難。人類歷史上,到底有過多少苦難,誰能說得清呢?但不可否認的是,每一次苦難,都會刻下傷痕,凝固在人心裡,不能忘記。

與這樣的沉重不同,教堂壁畫、彩繪玻璃,每幅作品都色澤鮮豔,引人矚目。仔細看,所有主題都跟耶穌有關。耶穌的降生、受難和復活,不停地講,和我們今天聽到的一樣。那是歷史永恆的主題:昨日,今日,明日,耶穌永不改變。

離開大都會博物館,走幾步路,就進入了中央公園。這是此次紐約行的最後一站,下午我們將驅車前往波士頓。

從熱鬧的鋼筋水泥都市,走進綠樹成蔭的中央公園,我們的身體和精神都為之一振,彷彿來到了世外桃源。都市裡的喧囂已經被遮罩,靜謐的樹木間,聽得見雀鳥的啼鳴聲;成蔭的小路上偶有孩童的自行車和旱冰滑輪快速穿過,留下一串清脆的笑聲。一個街頭藝人在橋洞下自在地吹著薩克斯,浪漫的曲調在夏日微風裡伴著我們前行,舒緩了我們匆忙的腳步,也吹散了我們滿身的疲憊。

藍藍的天空中,有幾朵白雲悠閒地漂浮。不遠處的一座城堡,在綠樹中間逐漸顯露身影,給這樣的美好,再添上童話般夢幻的色彩。我用相機記錄下這個圖像,讓這個畫面永遠停留在我的腦海裡。

這就是人間天堂的樣子吧!我在心中輕輕說。

光陰荏苒,幾年已過。我有時會想,紐約還是那樣嗎?其實,那又如何呢?「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道書1:9)

2022年10月

-END-

作者簡介

如鹿

1999年與丈夫移民加拿大,有一子一女,現居多倫多。參與教會服事多年。2021年開始參加創文網路課程,學習寫作,還是文字事奉路上的新兵。

圖書推薦

《天國的影響 上帝的時間》

莫非 著

超越,

不只活在此時、此刻、

這一個地方,

而是會問,

我、你、他,

在這世上

所做的每一件事,

是否都有

天國的影響和意義?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7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960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