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感恩節特刊】秋,是感恩的季節丨羨曦
2022/11/25 12:19:39瀏覽913|回應0|推薦3

人生在世,得於人多,出於己少,凡事感恩,是感恩節的核心精神,與中國敬天愛人的思想深相契合。那麼,我們是從誰領受恩典、向誰發出謝意呢?

十一月初,綠草覆上白霜,鼻息漫出薄霧。早上七點,北國太陽還惺忪著眼,農人市集(Farmers Market)已精神抖擻,氤氲著咖啡與甜甜圈的肉桂香味。霜降才過,攤位物品都已改換;夏日的萵苣、菠菜、莓果、桃李不見蹤影,繽彩鮮花也隱了身形。

一路望去,攤位一派橙紅。有新鮮蘋果、果醬及蘋果西打(Apple cider,一種蘋果酒),大小南瓜、奇形異狀的袖珍裝飾瓜,以及印第安玉米。蔬菜以根類居多:蘿蔔、蕪青、甜菜根、馬鈴薯,還有一簍簍各式瓜子與堅果。花類僅存寒中君子菊花,簇簇鮮黃、殷紫或橙橘,熱鬧地擠在吊籃或花盆裡。冰冷空氣驅不走人們的興致。這是秋收季節,陽光開始為市集加溫,肉鋪冰櫃裡新進了時令貨——新鮮火雞。感恩節就在轉角了。

感恩節是我多年前來美留學時,才開始認識的節日。它的歷史可追溯至早期乘五月花號來到新英格蘭的清教徒;在惡劣環境中,他們胼手胝足、狩獵墾地,經過炎暑寒冬的艱辛,終於安頓下來。在秋收時節,他們與當地土著一起歡慶,感恩上帝的帶領及賜予。

美國的感恩節是11月第4個週四。在這天,家人好友聚集,一同享受豐盛晚餐。節期延續到週末,雖僅數日,但它濃厚的團聚意義,與中國人的農曆新年頗為相似。在這期間,社區群體會舉辦各樣頗具感恩意味的慈善活動,如分送食物,或招待晚餐給有需要的人們。

感恩節大餐的主食通常是火雞。一隻中型約14磅(約6.35千克)的火雞,就足夠全家吃上幾天。傳統配菜有烤玉米、南瓜派、蔓越莓醬、糖釉紅薯、焗四季豆等。大餐一般在下午就開始了,家人朋友們有充分時間享受美食與情誼。

剛來美的幾年,我也曾受邀到美國家庭,享用感恩節晚餐。初來乍到的我,胃口尚未與美式食物和解。油亮脆皮火雞溢出濃濃的迷迭香,看著誘人垂涎,入口才知肉粗味淡,與中式燒雞不可同日而語。然而燭光下精緻瓷盤中的美麗菜餚,那紅莓醬、金黃玉米、青翠焗豆、橙橘南瓜,籠上主人一家和善的關懷,使我這英文磕巴的異鄉學子,感到分外溫馨。

雖然感恩節是北美節日,但中國文化也有類似的傳統,只是沒有特定節日。這讓我想起中學課本上,陳之藩寫的《謝天》。他雋永溫暖的文字述說異域留學時,在美國友人家用餐的情景。搖曳微光中眾人圍桌,白髮斑斑的老祖母,以顫抖的聲音帶領禱告,感謝上帝賜予、歡迎客人來臨。這引發他思考中西文化的感恩傳統,領悟到「凡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實在找不出具體的感謝對象,「無由表達,還是謝天吧!」

領受太多、出於己少,為一切獻上感謝,這是感恩節的核心精神。

感恩的心,將食物調出新味。火雞或許乾澀,紅薯過於甜膩,四季豆在蘑菇醬裡失了青翠;然而回首一年或順或逆的經歷,此刻大家同聚一堂,這桌豐盛菜餚溢出的,是感恩的滋味。

而窗外大地,由春之嫩芽到夏的盛綠,樹根汲取養分,生長、儲存。及至秋的臨到,大地交出飽滿的南瓜、閃亮的玉米,及肥厚的馬鈴薯,使人們飽足暢快;熟透的紅楓黃杏開始落下,回饋孕育它們的大地。這是豐收,是慶祝,是歡讚,是感恩。

季節如此,人生亦然。大學畢業二十出頭的我,在異地度過人生的青澀、風華、壯盛與成熟。曾於暴風狂雨中哭泣,也在貧瘠乾旱裡迷惘;歲月年輪一圈圈畫,生命功課一步步學。如今異地已成第二故鄉,奮勇前衝的心境早已煙消,取而代之的是秋的平穩淡定。我不時佇足回顧,讓過去的美麗哀愁,在成熟過程中結出生命漿果。這是沉澱的喜悅,是秋的豐收,是生命的感恩。

或一年,或一生,無論路走了多遠,當來到豐盛餐宴,親嘗感恩滋味,苦澀與疲累似乎就化解了。感恩提醒我們,看到自己擁有的何其豐富;感恩改變我們,使心境從匱乏化為知足。感恩是一面透鏡,重新詮釋人生歷程,給晦暗與低靡的日子添了光亮,注入新的喜樂與生命動力。

正如TED名講員布芮尼·布朗教授(Brene Brown)在《脆弱的力量》一書中提到的,感恩與喜樂緊緊相連,能凡事心存感念的人才有真正的喜樂,也才能勇於面對生命的挑戰。

或許,我們毋需等到每年11月,才記得拾起感恩的心。或許,每一天我們都能活在感恩的喜樂中。

昨天清早帶著15歲的狗兒散步,發現前院楓樹的細緻紅葉中,嬌藏著晶瑩的晨露。幾天前精神不佳、抗拒出門的狗兒,此時竟活潑起來,如駿馬般前後雙腳輪換馳騁。回家後,我在早餐桌前坐定,吸一口晨光,品片刻寧靜。如何在每天的平凡中感恩?若能慢下腳步,讓心靈細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周遭充滿著以往視而不見的恩典。

然而我思索著,是因這些恩典,所以感恩?還是因感恩才看到這些恩典?兩者應是互為因果、彼此輔助吧!若再深思,感恩的真義,應當不僅止於「領受恩典」與「發出謝意」。「感恩」(Thanksgiving)是描述一種行為:向給予恩典者表達謝意。那麼,我們是從誰領受恩典、向誰發出謝意呢?

陳之藩在《謝天》中提到聖經中的約伯,他「富亦謝天,貧亦謝天,病亦謝天,苦亦謝天」。約伯所感謝的,不是陳之藩所說、那空泛籠統的「天」。

約伯感謝的,是愛他、賜他一切並掌管他生命的永恆上帝。無論貧富、病苦,約伯的眼光總是聚焦於上帝;他深信在永恆中,一切都將歸回完善。因此,他有穩固的盼望,能越過苦難,向上帝發出感恩。

秋,是感恩的季節,但它不總是秋高氣爽、疊翠流金。冬日將近,陽光漸逝,更多時候是厚雲低垂,赤裸樹林低吟著蕭瑟。我在這季節佇足,不僅回顧,還有前瞻。

長一輩的漸漸年邁,走向人生冬季,我也踏往同樣方向,學習老去。在這與歲月和好的過程中,我學習以感恩的透鏡,反思過往、眺望未來,向賜予盼望的上帝獻上感謝。

農人市集中,幾個攤位搶先擺出了紅綠相間的聖誕裝飾;感恩節一過,耶誕節就近了。有永恆盼望的人生,冬天不是終點,而是路程中的休憩處,等候下一季春的來臨。

心中隱約響起《普世歡騰》(Joy to the World)的曲調了。

-END-

作者簡介

羨曦

來自台灣,大學後赴美讀研究所,留學期間信主。現在與先生及三個孩子住在密西根州。以前學的是分子生物,有了孩子後成為全職媽媽,孩子獨立後開始擁有自己的空間,尋回以往喜愛的讀與寫。2016年開始參加創文網路課程,裝備自己,並摸索文字事奉的道路。2019年加入創文團隊,學習服事。

圖書推薦

《天國的影響 上帝的時間》

莫非 著

超越,

不只活在此時、此刻、

這一個地方,

而是會問,

我、你、他,

在這世上

所做的每一件事,

是否都有

天國的影響和意義?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7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757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