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愛中忍耐丨蘇文安(附音頻)
2022/06/15 11:39:38瀏覽575|回應0|推薦3

作者圍繞「浪子回頭」的故事,向我們闡述父親對兩個兒子的愛,小兒子回轉背後的經歷以及大兒子在家服事父親不正確的心——這所有一切,都告訴我們如何在愛中忍耐。

主題經文:路加福音15:11-32

「讀經貴有心得,為文要有新意。」

同樣一個熟得不能再熟的「浪子回頭」比喻,由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分享,領受也會很不一樣喔!今天我們就以「愛的真諦」中的第一句話「愛是恆久忍耐」為中心,來再次思想浪子回頭的故事吧!

首先,讓我們先弄清楚,「愛是恆久忍耐」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最喜歡新英王欽定本(NKJV)的譯法:Love suffers long——愛能夠讓我們忍耐得更久。

用愛來承擔更多更久

第12節說小兒子分了財產,第20節說小兒子終於回家——這兩節之間,不知道發生了多少事!例如,小兒子離開家鄉、花天酒地、生意失敗、耗盡資財、淪落養豬場、餓得半死、醒悟過來......這兩節之間,也許過了一年、兩年,甚至三年、四年,而父親仍然忍耐等候他,這就是:Love suffers long

友人18歲的兒子去年到亞洲少數民族地區短宣,被暴雨困在山區,三天完全沒有音訊——才3天而已,他爹地不知道掉了多少頭髮,她媽咪也不知道白了多少頭髮!更何況,這比喻中的父親知道小兒子這次出門,絕對不是去幹什麼好事,一定會對他自己造成身心靈的傷害,那豈不更加惦記牽掛?小兒子無論出去多久,對父親而言,每一天都是極大的煎熬,但是他仍然在愛中忍耐等候。

我們怎麼知道這位父親有多麼愛小兒子?

第20節說小兒子回家時,「離家還遠,父親望見了他」,這表示父親一定天天花很長時間在門外張望等候。

古時候既沒網路,又沒手機,小兒子又潦倒落魄,不可能請得起信差去傳報,所以父親絕對不可能事先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出現。現在卻能遠遠就望見了他,這說來容易,背後卻不知道要付上多大的代價呢!

在愛中規勸

小兒子要帶著大筆錢財離家,父親到底有沒有勸阻他?

聖經雖然沒有明說父親曾經勸告小兒子,但是第28節、第31至32節描述,父親出來勸生氣嫉妒、不肯參加弟弟洗塵派對的大兒子。不肯參加洗塵派對比較嚴重?還是揣著大把鈔票出去流浪比較嚴重?連大兒子賭氣抱怨,父親都特地出來勸解了,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當初父親一定更苦口婆心地勸過小兒子。

選擇回轉、承擔責任

路加福音15章17節到21節告訴我們,在愛中忍耐,目標是等候迷路者自己選擇回轉,並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

浪子失去自我認同(identity)——本是富家子弟,如今窮愁潦倒;失去自製自重(integrity)——人格破產、無所不為;失去自尊自愛(dignity)——走投無路之下,為了活命,居然做了養豬工人,而豬是猶太人最忌諱、最厭惡的。

但也唯有到了這步田地,他才能毫無保留直接地面對自己,不再躲在錢財、身份的假面具後面。這時,他自幼所受的教導、心田中早已播下的信仰種子,才有機會發芽,才能驅迫他真正省悟過來,並且願意承擔責任。

若非如此,即使父親當初強留他在家,他還是會千方百計逃家的。這次他回家,是心靈真正的還鄉,父親就永遠得著了他。可見父親最起先勸告無效,終於分給他財產放他離家,也是存著盼望,「在愛中忍耐」啊!

以下是一位朋友「省悟過來」的經歷——

「叮咚!」門鈴響了。12歲的老二衝到大門後,從窺孔往外一瞧,立刻驚天動地大叫:「爹地回來了!爹地回來了!」

門一開,鬚渣滿腮、油髮打結、形容枯槁的李定(化名),丟下少得可憐的行李、甩掉泥濘不堪的破鞋,直衝到餐桌旁因意外驚詫而瞠目結舌的妻子面前,當著一兒一女的面,雙膝跪下,泣不成聲地說:「太太,我得罪了上帝,也對不起你。我沒資格做一家之主,請你暫時先收留我,如果發現我沒改變,隨時可以把我踢出去!」

這似乎只有連續劇中才會出現的現代版「浪子回頭」場景,就發生在幾年前的聖誕前夕。

李定當年意氣風發、隻身挾資赴上海。當地合作夥伴集團首腦,派了年紀只大李定女兒四五歲的「乾妹妹」照顧他,對他百般溫柔體貼,讓他立即瘋狂迷戀,以為終於找到此生真愛。

才兩年多,他就將硬向老父「預支」來的數十萬美元「遺產」耗損一空。窮愁潦倒,在華中某大城躲債,最後居然淪落到在菜市場收市後,撿人家丟棄的爛菜葉下面充饑。就在此刻,又驀然發現,一直對他「不離不棄」的情人,正準備完成最後任務——將他交給詐騙集團綁架囚禁,向他在美國的家人狠狠勒索一大筆錢,然後撕票!

心膽俱裂的他向家人求救,家人透過管道,請當地教會弟兄緊急救援,萬幸在千鈞一髮之際,將他救離魔掌。歷經整整兩個月,輾轉逃亡,最後在聖誕前夕狼狽不堪地回到家裡。

他終於知道,誰才是真正珍愛他、守望他、接納他的。他如此分享:「上帝讓我落得一無所有,為要讓我知道自己樣樣都有。上帝讓我命懸一線,為要讓我知道生命氣息全出乎祂,為要讓我珍惜夫妻親子之情,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

幡然悔悟的浪子,對自己、對太太、對兒女,都是最美的聖誕禮物,因為他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15:32)。

莫做「家中的浪子」

在第29節,大兒子對父親如此抱怨:「我服事你這多年......」NIV譯成「I have been slaving for you all these years.」現代中文譯本是「這些年來,我像奴隸一樣為你工作」。

多可惜呀!他原是繼承人、是兒子,這麼多年來卻一直用奴隸的心態在父親身邊事奉!兒子和奴隸有什麼不一樣?

兒子是出於愛,出於要父親的喜悅而事奉;奴隸卻是出於恐懼,出於逃避責罰而事奉。兒子無論做什麼,都是在為自己積攢未來的基業,因此一定會甘心樂意,全力以赴;奴隸卻無論做什麼,都不能為自己累積財富,因此很容易敷衍了事、交差了事。

這就是羅馬書第8章15至17節所描述、所比較的「奴僕的心」與「兒子的心」了——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

倫勃朗:浪子回頭

大家不妨在網路上搜索「倫勃朗浪子回頭」,仔細觀賞這位17世紀荷蘭畫家的名畫。盧雲在同名著作中指出,父親的面容、姿態、衣著,及一粗壯一細膩、象徵上帝公義與慈愛的雙手,如何表達出天父忍耐、細膩、平衡的愛;浪子的禿頭頂、血腳板、爛衣裳、空刀鞘、癟錢囊......則顯示他是何等窮愁潦倒,而他那近乎想要五體投地就近父親的姿態,又顯示他的悔改是何其心真意誠。

請大家留意畫面右側那雙手抱胸、表情冷漠、高人一階的大兒子。他雖然在家中天天與父親在一起,心卻與父親離得很遠很遠。因此,小兒子是「外面的浪子」,他卻是「家中的浪子」。若不能體會天父的心腸,一味用奴僕的心來事奉,即使當了傳道人、資深同工、文字事奉者,不管付出多少時間、金錢、恩賜來事奉,都仍然是「浪子」呀!

我願脫去奴僕的心

弟兄姐妹們,讓我們向天父懇求:「天父啊,若我們名為您的兒女,卻因犯罪、不認罪、掩蓋罪而仍在祢的家園外流浪,求祢讓我們早日體會到祢在愛中的忍耐,徹底省悟,迴轉歸家。若我們雖已在祢家中,心卻仍遠離祢,也求祢讓我們脫去奴僕的心,換上兒子的心,與團隊歡歡喜喜同心事奉,享受祢家中一切的豐盛!」

—END—

作者簡介

蘇文安

現任「真愛家庭協會」副會長和《真愛家庭雜誌》總編輯,並義務擔任「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文字牧者和《神國雜誌》總編輯等,長期培育、帶領家庭及文字傳媒事奉者,協助教會發展相關事工。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518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