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悔而能改蒙恩福丨蘇文安
2022/12/16 10:23:42瀏覽799|回應0|推薦2

真正的懺悔,能修補生命,讓自己得醫治、他人被彌補、周圍被更新。那麼,你明白懺悔的意義嗎?在懺悔中,我們可以尋見什麼呢?

文字有播種生命的力量,如何耕耘自己的一方地土,使生命的種子開花結果?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GR01《文字人基本功》課程。

我曾與您分享過「黃昏的誘惑」,談到大衛因情慾攻心而「心中無神,目中無人」,犯下了可怕的罪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然而,聖經為他蓋棺論定時,仍稱他為「合神心意的人」。由此推測,大衛的懺悔一定做得誠摯且徹底,「悔」而能「改」,至終重獲上帝的認可。

這是我自己掙扎思索多年的課題,因此我很有感動與您一同查考上帝差遣先知拿單責備大衛之後,他所作的詩篇第五十一篇,好深入理解「懺悔」的意義。 翻開中文和合本聖經,在詩篇第五十一篇第一節前面注解的小字「交與伶長」,是什麼意思?

照註釋書的解釋,就是將這首詩譜上曲調,正式交付國家詠唱團兼交響樂團指揮,在國家重要儀典上公開傳唱。這豈非等於一國之王為宮闈醜聞敲鑼打鼓,公開在上帝和全國人民面前認罪?這樣的懺悔比起中國古代皇帝在重大天災人禍後為保住皇位而頒布的「罪己詔」,可以說是極有誠意了。

大衛王彈琴,Jan Boeckhorst

不但如此,從詩篇第五十一篇,我們更可以看見,對上帝子民而言,「懺悔」絕不僅止於以頓足慟泣、誠心認錯來紓解心靈中沉重的罪咎感,求得精神上的解脫。悔而不改,正如拚命由破船中向外舀水,卻不去補船身的漏洞。真正的懺悔,乃是修補生命、重建生活的一道門,目的是讓我們獲得醫治自己、彌補別人、超越環境的熱力、愛力、生命力。

那麼,懺悔可以讓我們尋見什麼呢?

第一,向上帝懺悔,可創造一個新的自我,讓你我不只能由罪咎感中得到徹底救贖,且能重獲尊嚴與希望。(詩51:1-5)

韓劇《大長今》劇情接近尾聲時,長今的對頭崔尚宮眼見大勢已去,在長今母親墳前向長今俯首認錯、求她高抬貴手。長今平和卻堅定地告訴崔尚宮「反省就是為自己的所做所為負責。要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為所犯的錯誤付出代價,而且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然而,崔尚宮只想眼前過關,並未真心悔過,至終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越過死亡線》(Dead Man Walking,又譯《死囚漫步》)電影中,當死刑犯馬太臨刑前,終於在海倫修女的最後勸說下鬆口認罪時,修女喜極而泣說:「你已成為耶穌的孩子!你雖必須為罪行付上代價,但卻在上帝眼中有了尊嚴!」

但我們在這兒也要小心查究,是否人有真誠懺悔之心就必然可以得到解脫?人類有能力自救嗎?人能夠抓住自己的頭髮,將自己從罪咎的泥沼或流沙中拉拔出來嗎?

就拿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懺悔意識最強的《紅樓夢》來說吧。作者曹雪芹及他在《紅樓夢》中的人格化身賈寶玉,可說是良心最敏銳、最有自省能力的一類人了。能生動細膩地刻畫這些人類心靈中最微妙、最深刻的惆悵悔恨之情,帶讀者領會悲劇之美,本身就是偉大的藝術成就。只是,要真正領受上帝的救恩,卻萬萬不能只停留在揪心悔恨,甚至也不能單單停留在認罪悔改的層面。

因為,「以悔過來消除罪咎感」與「罪惡過犯蒙上帝赦免」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前者是「自力救濟」,一時看似得到心靈的平靜,罪咎感卻會如潮汐般不斷回頭拍岸、日夜攪擾。後者則有一位救贖主為我們背負罪擔、償還罪債並賜下你我靠自己所不可能生發的大愛與大能,使我們心中得享真安息。正如保羅在加拉太書第五章第一節所寫:「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第二,向上帝懺悔,可以讓你我因接通天上的泉源而自心靈深處湧流出無窮的力量,煥發出嶄新的生活形態與人格特質。(詩51:6-11)

在這兒,我想再談談《紅樓夢》。書中賈寶玉的所謂「懺悔」,其實質較近似於「悔恨」(remorse)。而基督徒的「懺悔」(repentance,又稱「認罪悔改」),乃是以聖經真理為自我要求、自我省察的底線,以上帝為悔過求恕的終極對象,以受傷害者為必須採取醫治彌補行動的目標,而懺悔的過程則為與上帝、與自己的對話,至終使自己、使受害者、使周遭眾人皆得改變、被更新。

賈府鼎盛時顯赫富貴,貴族們享受著人間的錦繡紗羅,對此,滿門公子少爺、夫人老爺,個個都覺得理所當然、意滿志得,都在自傲、自炫、自誇,只知享受、不知罪惡,只知奢侈、不知恥辱;惟獨寶玉這個最能自省、最有智慧的少年公子,感到不公平,感到自己的醜陋、家族的齷齪、人間的恥辱。然而,我們的懊悔、功德、誠意,都不能救我們,只有上帝的能力和恩典才能。

正如以弗所書二章八至九節所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所以我們惟獨透過耶穌基督所完成的救贖之功,才蒙救恩獲赦罪,而不是靠著自己的美善。換句話說,我們的「悔恨」一點兒也無法救我們,只因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們的心靈才能從罪咎的重壓下得到真正的自由,讓我們煥發出嶄新的生活形態與人格特質。

第三,向上帝懺悔,使我們樂意看到遭遇失敗、挫折,困陷悔恨、羞慚的人,同樣有懺悔的機會,因我們深知自己曾何其不堪。(詩51:12-15)

我曾在《更新》月刊上看到一篇叫《生命檔案室》的寓言:

在半睡半醒之間,我走進一個房間。房間中空空的,只有一面牆上滿滿都是小卡片的檔案標籤。這些檔案從地板直到天花板,兩端一直延伸,上面標示著各種不同的項目標題。

當我走近這面檔案牆時,最先注意到的是貼著「我喜愛過的女孩」標籤的那個抽屜。我打開抽屜,翻過一張張卡片來看時,大吃一驚,忍不住將抽屜猛然關起來。因為上面的每個名字我都認得,我突然知道自己在哪裡了。這個房間,裝滿了記錄我生命各樣事情的源檔。

這兒有著我的每一個或大或小的舉止動作,細節清楚到遠勝我的記憶力。驚訝之情夾雜著好奇心,還有些許恐怖感在我心中迴蕩,我開始隨意打開一些檔案,看看其中的內容。有些是甜蜜喜悅的回憶,也有些讓我後悔與羞於見人,我不禁回頭看看是否還有別人在場。

屋中有個檔案抽屜名叫「朋友們」,旁邊另一個抽屜叫「我背叛過的朋友」。還有「我讀過的書」、「我撒過的謊」、「我給別人的安慰」、「讓我大笑的笑話」......有些準確到令人捧腹,例如:「讓我對兄弟大吼的事」; 也有些讓我笑不出來:「我在憤怒中做過的事」、」我在父母背後抱怨過的話」。總有些內容使我驚訝不已,而有些卡片比我想像的要多許多,也有時比我希望的要多。

為著所活過所做過這麼多的事,我感慨不已......真的有這麼多內容,可以填滿成千上百萬張卡片嗎?可是每張卡片都認了是事實,因為上面都有我的親筆筆跡,有著我的簽名。

當我打開名為「看過的電視節目」的檔案時,發現檔案中擠滿了卡片,在翻過長達八九英尺的卡片之後,還沒有止盡。我深感慚愧地關上抽屜,不是因為節目的品質,而是這些檔案顯出我居然花這麼大量的時間看電視。

當我來到名叫「色慾念頭」的檔案抽屜時,不禁打了個冷顫,把檔案抽屜只拉開一英寸,不想看它的數量。抽出一張卡,它的內容細節讓我發抖,居然有這樣的時刻被記錄下來,讓我極為難過。

我腦海中只想到:「不可以讓人看到這些卡片!絕不可以讓人看到這個房間!我要摧毀它們!」在瘋狂的暴怒中,我把檔案抽出來,不管多少,我要將這些卡片倒空,燒個乾淨。可是當我把抽屜拉出,卻無法移動任何一張卡片。我急切地想要將它們全抽出來撕掉,卻發現每張卡片都強韌得像塊鐵片。我極為挫敗,全然無助地把檔案抽屜放回原位。我把額頭靠在牆上,發出長長一聲自憐的歎息。

然後我看到了那個叫「我傳過好消息的人」的檔案抽屜。它的把手比旁邊的都亮都新,幾乎沒有使用過。我拉開把手,拿出一個不超過三英寸長的小盒子,只要一隻手就可以算出其中所有的卡片。眼淚湧了出來,我雙膝跪下,開始大聲哀哭,為著我的羞恥而哭......知道這個房間,我一定要把它鎖起來,把鑰匙藏起來。

但就在我抹乾眼淚時,我看到了祂。

不!可不要是祂啊!......不要在這裡,千萬不要是耶穌啊!我無助地看著祂打開每個檔案,抽出卡片來看。我無法面對祂的反應......就在這時刻,我看到了祂的面孔,祂的憂傷遠超過我。

祂走到最糟糕的盒子前......為什麼祂必須細看每張卡片?最後祂從房間那頭轉向我,滿眼憐憫地看著我,走過來用雙手環繞我。雖然很多可講的話,但是祂不發一言,只是安靜地與我一同流淚。

然後祂站起身來,回到牆上的檔案櫃前,開始把檔案一個個拿出來,在每張卡片上簽名。 「不要啊!」我呐喊著衝向祂,「不!不!」是我唯一能說的話。

我把卡片從祂手中搶過來,祂的名字不可以寫在這些卡片上!可是鮮紅色粗大字體已經生動地寫上了,耶穌的名字蓋過了我的,是用祂的血寫的。祂溫柔地把卡片拿了過去,露出憂愁的笑容,繼續在卡片上簽名。

我無法明白祂怎能簽得這麼快,一眨眼間,祂就簽完了最後的檔案,走過我身旁,把手放在我肩上,嘆口氣說:「成了!」我的眼淚湧了出來,這不是祂在十字架最後所說的話嗎?

祂站了起來,帶我走出房間,回頭看看房間,抽屜裡還有許多空白的卡片,將要寫下我的人生,與我同寫以後的人生記錄!我對祂說:「請祢留下來,與我同寫以後的人生記錄!」

第四,向上帝懺悔,使我們突破傳統宗教或文化觀念,掙脫僵固的教條框架,在祂的恩典中享受真愛,也付出真愛。(詩51:16-19)

是的,不再戴假面具做假冒為善的人,不再只是呼口號而無行動。相反地,因在上帝面前已徹底悔改認罪,所以能對神有信、對己有望、對人有愛。從此,人際社群不再成為相咬相吞的叢林,而是成為互相扶持、榮神益人的樂土。

我願蒙赦罪之福

在這篇分享結束之前,我誠懇地邀請您與我同心來到天父面前求告:「天父啊,讓我們不只知罪、不只懺悔,還願順服祢真理的原則和標準,來被祢的大能更新改變,以至我們都能享受蒙赦罪後的真安息,在祢面前有新生命、新生活,以至在祢為我們所命定的文字、文化工場上有嶄新的事奉。」

-END-

作者簡介

蘇文安

現任「真愛家庭協會」副會長和《真愛家庭雜誌》總編輯,並義務擔任「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文字牧者和《神國雜誌》總編輯等,長期培育、帶領家庭及文字傳媒事奉者,協助教會發展相關事工。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771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