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是湖南好漢,死為台灣鬼雄
2011/07/15 14:47:54瀏覽3105|回應6|推薦27

新竹城以南,頭份以北,有座尖筆山。山不高,地勢頗為險峻;山的西邊,緊臨台灣海峽,一碧萬頃;山的東邊,斜靠雪山餘脈,直上天邊;的確是個一夫當關的險要之地。

189588日午後,尖筆山北麓,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陣地戰,已經結束。抗日聯軍的前方陣地,在日軍野戰砲及海上艦砲的交叉火網轟擊下,完全瓦解。經營多日的十里長壘防線,化成一條十里火蛇,煙塵沖天。

三千多名義民軍、新楚軍、黑旗軍,灰頭土臉、狼狽不堪的撤回尖筆山上主陣地。剛喘一口氣,發現山上無糧無水,只好一路撤回頭份。捱到天色斷黑,整個尖筆山陣地,只剩下留守的五、六百名新楚軍和三百多名黑旗七星隊。

這天是月半過三日,月亮圓中帶缺,清光普照大地。新楚軍統領楊載雲獨自站在山頭,向西遠眺,台灣海峽波光粼粼,看似無邊無際,其實百多公里之外,就是中國大陸。

轉而南望,沿西海岸南下數十里,就到梧棲港,港中有快船,可直航過海峽。故鄉,並不像想像中那麽遙遠。

想起當初,台灣民主國崩潰瓦解,總統唐景崧倉皇內渡,駐台湘軍統領楊汝翼也拋棄部屬,隨之而去。身為副將的楊載雲,激於義憤,收攏散兵,投靠台灣知府黎景嵩。隨即,招兵買槍,成立新楚軍,擔起保衛中台灣的重任。

悄悄嘆了口氣,楊載雲回首向北看去,陣地前方,隔著山腳下的小溪谷,日軍露營地的營火清晰可見,一前一後兩大片。昨天還旌旗林立、鑼鼓喧天的義軍十里長壘,只剩隱隱約約一條,燒剩的殘跡。

再看東方,沈靜黝黑的雪山山脈,在皎潔的月光下,屹立不動,來也幾千年,去也幾千年。楊載雲頓時心如明鏡,塵埃盡去,不再猶豫,馬上回營安睡,準備明日決戰。

第二天,預期中的尖筆山攻防戰,沒有發生。日軍仍以大口徑野戰砲為主,配合海上吉野、浪速的艦砲,發動火海攻勢。在猛烈的跑轟之下,不過半天,尖筆山上留守的義軍,傷亡漸多。楊統領不得已,下令撤回頭份 

整個頭份已陷入混亂;殘兵敗將,到處覓食,有趁火打劫的,也無人節制。正當,楊載雲忙著收容散兵、整頓防務之際,沿東部山區迂迥而來的日軍山根支隊,已經到達頭份外圍,立刻發起攻勢。 

倉促之間,楊載雲率手下奮勇抵抗,可萬萬沒想到,黑旗統領李維義,見敵勢強大,竟率黑旗七星隊,不告而撤。部份新楚軍也隨之逃跑,只留下楊統領本營,陷入重圍,孤軍奮戰。

好個楊載雲,毫不氣餒,拼死力戰,寸步不讓;雙拳畢竟難敵八手,終於傷亡慘重,全營潰散。僅餘少數部眾,隨楊載雲向東突圍,沿中港溪深入山區;一路上,掉三漏四,到了南莊一帶,只剩孤身一人。 

這時,楊載雲已身中數彈,血流不止,步履蹣跚,走到溪邊大石下休息;一坐下,發現大石下有一隱蔽間隙,可以容身。不自覺中,移身躲入石隙,一時精神鬆弛,沈沈睡去;睡夢中失血過多,就此嗑然長逝。

數年之後,有鄉人偶經石下,發現骨骸,就地加以埋葬。當天夜晚,鄉人夢見一將軍前來道謝,並告之:我乃楊將軍也。次日,鄉人召集鄰近本家,共同出資,就在大石下建造小廟一座曰:楊將軍廟。當地人又稱之為:石爺廟。

此外,頭份人感念楊載雲為保衛頭份,身死異鄉,自動捐銀修築楊統領廟,定時祀祭,使其忠魂,得有歸依。廟中有銘曰:生是湖南好漢,死為台灣鬼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RTaiker&aid=5428973

 回應文章

DEMOer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撲火燈蛾
2013/04/04 18:26

堂主這句:「楊載雲湖南人,為保台而犧牲。辜獻榮台灣人,因賣台而富貴。」真是讓人不勝感慨。歷史像一面鏡子,但人類卻像撲火燈蛾,永遠學不到教訓。


捍衛「信仰自由」與「不信仰自由」



河壩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偶遇此文,聊表心得
2013/02/12 00:57

版主苦心,在下佩服!

其實,49年以前沒有太明顯的省籍區分,只有所謂早來晚來的分別,所謂晚來就被稱之為唐山(49年以後戲稱來台者為阿山即源自此)。說直接點,乙未年大家只有一個共同信念:抗日,沒人去區分省籍,這點與四川有不少東北軍後裔卻自稱四川人一樣。

楊戴雲,又稱紫雲,因為擔心日本人破壞其墳墓,鄉人故意稱之為再雲。湖南湘潭人(李元簇所考,許多典籍謂其湖北,非也)

新楚軍,實際應該說是臨時的混合軍,它包括霧峰林家的棟軍,楊汝翼留下的湘勇、當地募集的漢勇與土勇,以及從彰化、苗栗等地募集,合計七千多人,據說建營14,有的說5,但有名字留下者,只有4人。楊戴雲為統領。是當時繼任知府黎景嵩所建立(唐景嵩逃,黎景嵩抵抗)

據當地(頭份)楊統領廟的記載,他是被手下從後方開槍致死。因為他與北埔姜家共患難,與客家兵團善,據說是由當時大湖勇,保存其尸骨

其實不僅這些,當時黑旗軍就有兩營的潮勇(潮州),防禦台灣,沒所謂省籍之分!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滬尾湖南勇古墓(圖片)
2011/07/15 18:03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7-15 19:37 回覆:
再謝補充。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滬尾湖南勇古墓
2011/07/15 18:00
 http://www.hach.gov.tw/ha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FA09602000136&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siteId=101

 滬尾湖南勇古墓位於淡水鎮中正東路與竿蓁一街交叉口斜坡上,佔地面積約218.22坪。淡水開發極早,西、荷時期皆曾駐兵於此,入清之後,淡水即為北部最重要的港埠,特別是乾、嘉以來,取代八里成為臺北盆地的咽喉,清廷於此置有重兵,以為海防及治安之用。
清同治十三年(1874)牡丹堂事件後,清廷加強臺灣的「開山撫番」工作,於是,陸續調派兵勇來臺,當時以楚軍、淮軍、湘軍為多,這些部隊調派來臺時,南路多自安平登陸,北路則由淡水、然後再調派到後山、內山進行「開山撫番」戰鬥任務,淡水湖南勇就是湘軍「擢勝營」的兵勇,客死淡水後,就地埋葬長眠於斯。
「擢勝營」是由湘軍名將孫開華所募。孫開華,湖南澧州直隸州慈利縣人,生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於光緒十九年(1893),享年五十四。他自十七歲即以武童應募參將鮑超所統領的霆軍成為湖南勇,此後,追隨鮑超,屢建戰功,同治三年(1864)因功賜號「擢勇巴圖魯」,接著又以功擢提督。孫開華治軍得法紀律嚴明,牡丹社事件後,孫開華奉命來臺處理海防事務並辦開山撫番,同時招募鄉勇組成「擢勝營」五營,此後孫開華數度往來於臺閩之間。
擢勝營赴臺最早是光緒二年年底(1877年初),進剿後山「番社」;光緒五年(1879)再度來臺分防基隆與淡水;光緒六年(1880)孫開華奉命前往楚湘照募精勇,編為擢勝中、左兩營以固臺防,並築基隆、滬尾諸礮臺。滬尾湖南勇古墓的這六座兵勇,就是屬於擢勝營左營者。光緒十年(1885)二月,孫開華第四度率擢勝軍三營扺滬尾與法軍作戰,此後擢勝營擊敗法軍,孫開華因功恩賞給騎都尉世職,並賞白玉翎管等物,慈禧太后還賞給出力將弁內帑銀一萬兩。孫開華及其擢勝營不但與臺灣關係極為密切,其令譽更耀然青史。
滬尾湖南勇古墓共有六名,全為擢勝左營,其姓名如下:故勇李有章,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袁致和,湖南善化縣人; 故勇張月升,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胡芳之,湖南善化縣人;故甬嚴洪勝,湖南善化縣人;胡勇李佑佺,湖南永定縣人。此一歷經百年滄桑之營勇古墓,於民國87年8月,正式公告為臺北縣縣定古蹟。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7-15 19:36 回覆:
多謝補充。看樣子,草山兄是台灣史的愛好者,佩服。

銀正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意在言外
2011/07/15 17:28
不要誤會,這可不是捧老宋的,差得遠了,外帶還損了一堆自稱是台灣人的綠色台灣人。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7-15 19:32 回覆:

銀兄既然點破,那就講白好了。這篇是呼應前文,賣完台北賣鹿港。楊載雲湖南人,為保台而犧牲。辜獻榮台灣人,因賣台而富貴。歷史是面鏡子,就看你照不照?


YesYouGotI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湘軍戍台往事》楊統領廟見證團結禦侮 宋楚瑜:湖南子弟血汗護台
2011/07/15 16:34

http://youtu.be/xGX-p0GN_7A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7-15 19:06 回覆:
多謝補充。我就佩服楊載雲,与湖南人無關,他如是湖北人,我一樣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