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7/15 14:47:54瀏覽3463|回應6|推薦27 | |
新竹城以南,頭份以北,有座尖筆山。山不高,地勢頗為險峻;山的西邊,緊臨台灣海峽,一碧萬頃;山的東邊,斜靠雪山餘脈,直上天邊;的確是個一夫當關的險要之地。 1895年8月8日午後,尖筆山北麓,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陣地戰,已經結束。抗日聯軍的前方陣地,在日軍野戰砲及海上艦砲的交叉火網轟擊下,完全瓦解。經營多日的十里長壘防線,化成一條十里火蛇,煙塵沖天。 三千多名義民軍、新楚軍、黑旗軍,灰頭土臉、狼狽不堪的撤回尖筆山上主陣地。剛喘一口氣,發現山上無糧無水,只好一路撤回頭份。捱到天色斷黑,整個尖筆山陣地,只剩下留守的五、六百名新楚軍和三百多名黑旗七星隊。 這天是月半過三日,月亮圓中帶缺,清光普照大地。新楚軍統領楊載雲獨自站在山頭,向西遠眺,台灣海峽波光粼粼,看似無邊無際,其實百多公里之外,就是中國大陸。 轉而南望,沿西海岸南下數十里,就到梧棲港,港中有快船,可直航過海峽。故鄉,並不像想像中那麽遙遠。 想起當初,台灣民主國崩潰瓦解,總統唐景崧倉皇內渡,駐台湘軍統領楊汝翼也拋棄部屬,隨之而去。身為副將的楊載雲,激於義憤,收攏散兵,投靠台灣知府黎景嵩。隨即,招兵買槍,成立新楚軍,擔起保衛中台灣的重任。 悄悄嘆了口氣,楊載雲回首向北看去,陣地前方,隔著山腳下的小溪谷,日軍露營地的營火清晰可見,一前一後兩大片。昨天還旌旗林立、鑼鼓喧天的義軍十里長壘,只剩隱隱約約一條,燒剩的殘跡。 再看東方,沈靜黝黑的雪山山脈,在皎潔的月光下,屹立不動,來也幾千年,去也幾千年。楊載雲頓時心如明鏡,塵埃盡去,不再猶豫,馬上回營安睡,準備明日決戰。 第二天,預期中的尖筆山攻防戰,沒有發生。日軍仍以大口徑野戰砲為主,配合海上吉野、浪速的艦砲,發動火海攻勢。在猛烈的跑轟之下,不過半天,尖筆山上留守的義軍,傷亡漸多。楊統領不得已,下令撤回頭份。 整個頭份已陷入混亂;殘兵敗將,到處覓食,有趁火打劫的,也無人節制。正當,楊載雲忙著收容散兵、整頓防務之際,沿東部山區迂迥而來的日軍山根支隊,已經到達頭份外圍,立刻發起攻勢。 倉促之間,楊載雲率手下奮勇抵抗,可萬萬沒想到,黑旗統領李維義,見敵勢強大,竟率黑旗七星隊,不告而撤。部份新楚軍也隨之逃跑,只留下楊統領本營,陷入重圍,孤軍奮戰。 好個楊載雲,毫不氣餒,拼死力戰,寸步不讓;雙拳畢竟難敵八手,終於傷亡慘重,全營潰散。僅餘少數部眾,隨楊載雲向東突圍,沿中港溪深入山區;一路上,掉三漏四,到了南莊一帶,只剩孤身一人。 這時,楊載雲已身中數彈,血流不止,步履蹣跚,走到溪邊大石下休息;一坐下,發現大石下有一隱蔽間隙,可以容身。不自覺中,移身躲入石隙,一時精神鬆弛,沈沈睡去;睡夢中失血過多,就此嗑然長逝。 數年之後,有鄉人偶經石下,發現骨骸,就地加以埋葬。當天夜晚,鄉人夢見一將軍前來道謝,並告之:我乃楊將軍也。次日,鄉人召集鄰近本家,共同出資,就在大石下建造小廟一座曰:楊將軍廟。當地人又稱之為:石爺廟。 此外,頭份人感念楊載雲為保衛頭份,身死異鄉,自動捐銀修築楊統領廟,定時祀祭,使其忠魂,得有歸依。廟中有銘曰:生是湖南好漢,死為台灣鬼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