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4/07 16:01:11瀏覽2481|回應2|推薦16 | |
彰化原名半線,明鄭時代即有漢人聚居。 雍正年間,設立縣治,取名彰化,采彰顯皇化之意。不料,彰化地區民風强悍,光改地名没有用,還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 到了乾隆年間,林爽文扯旗〔天地日月五雷旗〕造反,起于彰化,南攻北打,全台震動,鬧了一年多,愈鬧愈有影。 十全老人终于震怒,派出王牌愛將福康安,搭配老牌猛將海蘭察,再加百多名御林軍巴圖鲁,率數萬精兵,乘千艘戰艦,渡海來台平亂。最後,耗時數月,陣亡官兵好幾千,才平定亂事。 一八九五年,日本皇叔能久親王,奉命率近衛師團,由遼東半島乘船南下,攻打台灣。近衛師團,是當時日本陸軍的第一精銳之師,步騎炮工一應俱全,戰鬥兵員九千多近萬。 八月二十六日,近衛師團師團長能久親王,率師團本部進抵大肚,設指揮所於磺溪書院。這時,大肚溪北岸的日軍,順著溪水流勢,大致成一個斜邊三角形佈署。 右翼隊在大肚西方,兵力三千由旅團長川村景明指揮;左翼隊在大肚東南方,旅團長山根信成率領,兵力二千多;兩個隊都是步騎炮工混合編組,戰力超強;更上游的烏日莊,還有左側縱隊,兵力近千。本隊駐大肚,約三千人,由師團長親領,擔任總預備隊,以步兵為主,並有傳令騎兵隨時待命。 大肚溪南岸的抗日聯軍,呈三道縱深佈署。 正面第一線直接防守溪邊,準備趁日軍半渡而擊之;由黑旗軍前敵總指揮吳彭年率林鴻貴部,親自坐鎮;兩旁還有黑旗軍王德標、劉得勝協防,兵力一千五,算是主防線。 第二線右側八卦山下,由義民軍吳湯興、徐驤為主,黑旗軍沈福山、湯仁貴為輔,二合一,不足千人。其後方,八卦山上定軍山要寨,有新楚軍一營,由胡輪統領。第二線左側,就在彰化城外,由新楚軍李惟義總領,負責保衛城池;城外、城裡加一起,有一千多的兵力。 抗日聯軍總兵力三千多不足四千,約為日軍的1/3。 八月二十八日一早開戰,先呈對峙之勢。不久,日軍繞道由背後偷襲,攻占八卦山炮台,戰局從此逆轉無法挽回。 苦戰至午,黑旗軍前敵總指揮吳彭年、統領胡輪、嚴雲龍、林鴻貴、沈福山、湯仁貴、義民軍統領吳湯興,紛紛血戰陣亡,彰化城就此淪陷。彰化之戰雖然以失敗收場,但不失為彰化歷史上,甚至台灣歷史上,最光榮的一戰。 又過一百多年,少部份彰化人反國光石化,中華民國總統小馬哥,到場傾聽民意。上台講沒幾句話,突然上來一婦人,交換麥克風。可憐小馬哥,一支會響的換來一支不會響的,從此枯站台上,任人嘻戲笑罵。 唉!下次到彰化吃肉丸,一定要先問明裏頭的肉,還在不在?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