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5/08 14:20:35瀏覽2302|回應3|推薦21 | |
話說1895年六月七日,侵台日軍在台奸辜獻榮引領之下,攻占台北城。六月十四日,新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進城。 六月十七日,樺山資紀在原巡撫衙門前大操場,舉行台灣始政儀式,誇誇而言,一月平台。六月十九日一早,派阪井支隊出台北北門,直攻新竹城。 阪井支隊的新竹攻擊行動,在四天之內完成;快則快矣,所佔的只是新竹孤城一座。台北到新竹之間廣大地區,仍然到處是義民軍;其中有兩股聲勢最大、鬥志最旺。一是中壢東南方安平鎮的胡嘉猷,一是新竹城東方山區的吳湯興、徐驤、姜紹祖。整個北台灣,形勢仍然十分緊張。 六月二十四日,新竹城內的阪井支隊長,布妥防務;寫好了新竹縣攻擊行動完成報告書,派出一小隊騎兵,快馬飛報台北師團本部。因城外敵情不明,特委派全師團騎術第一名,天皇侍衛,吉田曹長率一行六騎,攜書出東門,往北急馳而去。 騎兵是日軍的精英兵種,兵都是千挑萬選而來〔羅圈腿者優先錄用〕,制服鮮明,馬靴雪亮,跨騎在高大的戰馬上,睥睨四顧,不可一世,真正是馬俊人驕。吉田曹長一行,雖然只有六騎,一旦放韁奔馳,馬刀叮叮,蹄聲隆隆,有如怒龍捲地;轉眼之間,只留下滾滾沙塵,迷濛了前哨陣地上,步兵們欽羨的眼光。 北行十餘里,來到頭前溪;溪床上佈滿大小石頭,馬匹無法奔馳,只能踟躕而行。突然間,右邊溪床上高大的芒草叢中,衝出一彪義民,約三、四十人,大呼小叫,舉槍就射。領頭的吉田曹長首當其衝,當場身中數彈,落馬身亡,魂歸黃泉。其旁的一名騎兵,也飲彈而死。剩下四兵,趁義民重新裝彈之間隙,下馬躲在大石後,負隅頑抗。 眾義民一見打死日軍兩名,士氣大振,一擁而上,想要盡纖日兵。日軍騎兵佩備村田騎兵槍,槍身短,射程近,頗適合近戰;四兵四槍,十彈連發,火力並不差;一陣齊射,就擋住了眾義民的攻勢。溪床上大如牛馬的溪石甚多,提供良好的掩蔽;眾義民仗著地形熟悉,放棄正面攻擊,改由兩側逐石偃行,包抄殘餘日兵。 眼看包抄將成,駐城外前哨陣地的日軍,聞槍聲,趕來助戰。 戰局一下逆轉,眾義民從包抄敵人,變成雙面受敵,立刻陷入苦戰;又過半刻,守城門日軍也兼程趕到。 義民軍見大勢已去,一聲呼嘯,藉大石掩護,朔溪向東就逃。大批日軍眼睜睜的看,打赤腳的眾義民,在溪石之間,跳躍如飛,時隱時現,迅速遠去。有些心急的日兵,脫去軍鞋,如法炮製,只三下兩下,無不摔倒在地,狼狽不堪;再爬起時,眾義民已經消失無踪。 眾日軍垂頭喪氣,收拾陣亡同僚的屍體,黯然開回新竹城。 阪井支隊長痛吉田曹長之死,在頭前溪邊立碑,碑文曰:「吉田曹長光榮奮戰紀念碑」。光榮奮戰,說得好;因奮戰而光榮,陣亡也。吉田曹長一彈來發,就被打死,何來奮戰?只因他是天皇侍衛,阪井不得不保留面子。 台灣光復後,此碑被鄉人拆去,敲斷當洗衣石,一用三十年。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