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際】新年的回顧與展望(三)
2021/02/01 12:37:44瀏覽104347|回應67|推薦32

至於英國脫歐的鬧劇,我早在2019年就已經徹底分析過,當時所做的預測,至今完全兌現:Johnson果然只專注在確保英國不必采行歐盟的稅務和金融法規,尤其是反避稅指令,其他一切都敷衍了事。他的談判策略,就是一個“拖”字訣:故意不動作,事到臨頭才在最後時刻勉强避免最糟慘劇(無協議脫歐),那麽即使是嚴重失敗的次糟結果(接受歐盟版協議),也似乎聊勝於無,可以拿出來吹噓。

以被當作招牌事項處理的漁權談判爲例,最終的妥協恰恰是歐盟一年來反復重申的方案,英方無條件退讓接受,在理論上提升了自身漁民可捕獲噸位的2%,實際上因爲對歐盟出口將會有手續上的延遲,影響了產品的新鮮度,總漁獲收入金額必然要降低。

漁權談判是整個英歐自貿協定的縮影,簡單歸納就是一連串英方的無條件投降:北愛爾蘭劃歸歐盟貿易區,海關設在英愛海峽,由歐盟在北愛新設的辦公室監督管理。歐盟對英國向來有貨品(Goods)順差和服務(Service)逆差,所以自貿協定只包含前者,對英國經濟最重要的銀行執照通行權(Banking License Passporting)被明文排除。爲了保護歐盟國家不受脫歐過程震撼,歐盟同意關稅暫時從零起算,不過歐盟有權隨時單方面判定英國國内違規,從而施加關稅懲罰;英國要求有仲裁復查機制,歐盟説可以,但在仲裁結果出來之前,新關稅先行付諸實行。

即使在貨品貿易的細節上,歐盟也占盡便宜,這是因爲脫歐後通關雖然沒有關稅,但還是必須有進出口檢查、來源地證明和工業標準合格書等等手續,歐盟處理這些事務經驗豐富(來自與挪威、瑞士等國打交道的漫長歷史),所需的規範、機關和電腦程序都是現成的,邊際成本很低,用來遲滯阻擋來自英國的貨品卻有很高的效率。英國則必須從頭建設,根本來不及,目前是完全不設防狀態,只能揮手讓歐盟貨品長驅直入。就算等到新海關都建成了,兩方經濟體量差距太大,英方進口又主要是剛需,根本無力玩對等的把戲;例如制定工業標準,英國理論上可以另搞一套,但實際上會得不償失。

更大的問題在於國土的分裂和喪失。我在兩年前已經詳細討論過北愛和蘇格蘭脫英的前景,今年5月他們將舉行地區議會選舉,沒有意外的話,獨立派將大獲全勝,届時熱鬧還有的看。目前有另一個案例已經發生,也就是Gibraltar;它不但決定像北愛那樣歸屬歐盟貿易區,連人口流動都要轉爲加入Schengen(申根協定)。換句話說,Gibraltar和西班牙之間可以自由通行,但和英國往來,反而需要護照和出入境審查。所以Gibraltar除了名義主權還屬於英國,實際上已經完全成爲歐盟的一部分。

這樣的慘狀,Johnson在乎嗎?保守黨在乎嗎?對Johnson來説,他只是被幕後的大亨雇來推動硬脫歐的打手,任務完成後,自然有高薪顧問職等他退休。對保守黨來説,自己的紅脖子支持者高興就好,等到脫歐的後果一一呈現,讓Johnson鞠躬下臺“負責”,等到2024年的大選,媒體大亨們自然會搞出新的烟幕議題,來分散健忘選民的注意力。所以Johnson在今明兩年之内提前辭職,是可預期的大機率事件,若是做到2024年,反而是黑天鵝。

總之,英國分崩離析、自顧不暇,兩年前我已斷言是定局,現在更加無可懷疑。從2015年我稱贊Osborne的政治外交眼光,到現在這個局面,英國把幾百年的區域和全球霸權一舉敗光,衰頹之快之易,不但令人咂舌,也是一個很大的警惕。

【後註一】幾天前,緬甸發生政變。我一直等讀者來發問,結果似乎大家對此事都瞭然於胸,沒有什麽疑問。那麽我還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讀者在這裏分享;如果是廢話,請見諒。

全軍政變的特點,是當時軍方的領導人自然升級為國家獨裁者,權力上升一個數量級,私人財富的纍積速率則上升3-4個數量級。如果不搞政變,乖乖退休,一兩年内影響力必然會被繼任者根除,那就只能過相對清苦得多的生活了。

2010年緬甸當時的軍方領袖賺飽退休,啓動憲政改革,兩個領頭人物分別是30後和40後;接任的國防軍司令敏昂萊卻是1956年出生,在2000年代以火箭速度升上來的,完全沒有參與撈全國油水的過程,所以到了2016年1月依法該退休的關頭,他死活不願意下臺,硬是由國會特許延長一任,大家要不要猜猜延長多久?

猜對是五年的,是個Clever boy/girl,給自己鼓鼓掌。去年年底緬甸大選,原本敏昂萊指望獲得相當的選票,可以挾國會席位自重,軍轉民成爲正國級的高官。結果昂山素季大獲全勝,橫掃國會,這下連讓國會通過另一個延長任期的法案都渺茫了,然後理性的個人利益最大化就無可避免。

【後註二】今天是2021年2月7日,英國貨運業報告(參見《Exports to EU plunged 68% in Month after Brexit》),今年整個1月對歐盟出口量比去年下降了68%。此外還有消息指出,因爲從英國進入歐盟通關過於困難,很多貨運司機選擇滿載入英、空車返回,其結果是英國對歐出口停頓,進口則必須付加倍的運費。這對英國經濟的影響,不言可喻。

【後註三】2021年6月25日消息傳出,Biden和參議院就基建計劃達成妥協,不過原本的1.9萬億美元被刪減至1.2萬億。目前已透露的細節還很粗略,有報導稱總數嚴重灌水,其中約一半是以往已授權的花銷,新的撥款只有6000億美元上下,而且基本完全用在實體硬件建設上。這正是我在幾個月前(留言欄第56樓)所解釋的,原計劃的1.9萬億中只有1/3是真的基建,而也只有這1/3是共和黨能接受的。

Biden也同時放棄了將公司稅上調至28%的計劃。歷史上,美國在Reagan之後經過不斷的減稅,到2017年,公司稅率依舊還在35%。然而Trump把它大砍至21%,所以Biden的原提議只不過是反轉了Trump減稅幅度的一半,就算如此也無疾而終,這同樣是博客在年初就預測過的,而且比基建計劃的大幅縮水更加强烈地反映出美國當代政府的功能障礙(Dysfunction)。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55869506

 回應文章 頁/共 7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
2021/02/06 07:48
恭喜王先生回歸,請您保重健康。

說到歐美媒體的抹黑,我發現經過去年一年的疫情,輿論的攻守之勢已經不知不覺地逆轉了;雖然歐美媒體一如既往地抹黑中國,但過去的抹黑主要是攻勢,是給中國人看的,目的是煽動顏色革命,從兩三年前開始,抹黑逐漸變成守勢,是給他們本國人(包括西方陣營)看的
因為如果不這樣抹黑中國,他們本國人早晚會覺得中國做得也很好,把中國體制視為歐美現行經濟政治體制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所以必須把中國宣傳成魔鬼,誰說中國好誰就是魔鬼的同路人,來這樣洗腦及恐嚇民眾,既然如此,那就完全不必顧慮中國人的看法,可以徹底不顧事實地編造和抹黑,去年疫情的表現中國和歐美差距太大,所以這個改變在去年徹底完成
這不是沒有代價的,代價就是消耗他們在中國多年來建立的信譽,中國人已經不把他們的報道當成謊言,而是比那更糟,當成笑話,可以說以去年為界,歐美媒體徹底喪失了在中國的信譽
但是同時,歐美政府還要在其他場合和中國合作來解決各種國際問題,企業家也要從中國賺錢,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精神分裂,長遠來看一定無法維持,只是不知道會持續多久

------------------
to 3楼:
那个王陶陶是从知乎出来的野鸡评论家,去年由于对疫情发展预测彻底错误被喷到退乎
特色是大量使用15~19世纪的欧美历史作为“论据”生搬硬套地对应现在的局势,他不像公知一样主张中国应当采用西方经济政治制度(或者不表现出来),而是“现实主义地”渲染欧美无比强大中国无比弱小,如果中国不对欧美服软就会遭到惨重打击,制造恐慌来让人买他的评论(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变现),他说的每一句话全当胡扯就对了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06 09:19 回覆:
很好的觀察,我同意,以前也順帶提過,但沒有像你這樣針對性的描述出來。大家可以把這個分析和本周英國禁掉CGTN的新聞放一起參照。
你在參與討論的讀者中,思路是比較深刻的。希望你繼續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盡可能摒棄情緒化言論。I look forward to further discussions with you.

路哥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6 00:31

请教王先生,民主化是不是不可逆的?我感觉一旦采用了这样的制度就很难扭转,像英美这些国家,因为扭转制度必须依靠一定的权利机制,而这个权利机制本身就是依赖民主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自然不可能自己将权利交还,类似于熵增原理一样,没办法凭借自身的力量完成逆向整合。港台地区,如果中国力量足够,可以用外力给它们强制扭转过来。但是这样的想法似乎也在渗透中国,中国到底能坚持多久。

前面提到媒体,我的感觉是西方的媒体人比较契合它们的制度,因为媒体人自然希望拘束较少,可以自由发挥,所以西方媒体相对自主力较强,而中国的媒体因为管束较多,当然希望挣脱束缚,自由发挥,也能像西方媒体一样,搞个大新闻,谋取利益,所以中国的媒体人容易反体制。这样的结果,中国的宣传能力自然就比不过西方媒体。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06 08:11 回覆:

有關媒體、資本和政府管理之間的交互作用,我已經反復討論過了,請自行復習。

至於民主化可不可逆,只要回顧歐美歷史,自然有答案:民主化顯然是國家整體腐化過程的重要成分,既是結果、也是動力。等到腐化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在逆轉和崩潰之間做選擇。


世界对白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5 12:42

常年关注当地并有一手消息来源的博主“缅甸东子”当天给出的解读同王先生在后注里说的大体一致,并指出了细节:前两任都得到法律层面的保证不会被找后账清算,而在之前多次谈判中昂山素季方不愿承诺特赦,在失去国会多个席位后这位怕政党身份也难保他不成背锅侠。

同时面对国际上紧盯罗兴亚人的事件,连同转型后都需要对军政府历史行为的清算压力,除了鱼死网破外别无他招。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05 14:45 回覆:
真正的問題在於,你明明是被迫和一隻老虎當室友,結果不但不保證喂飽它,反而故意讓它餓肚子。全國頂尖的政治精英,智慧只到這樣的層次,難怪緬甸永遠是緬甸。

Niets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5 04:29

谢谢王先生解惑。


令我惊讶的是像经济学人这类专业新闻杂志都认知失调到如此地步,真是匪夷所思。每一期Chaguan的叙述论调读起来和低劣的反华媒体没什么区别。


但经济学人的经济金融版块谈起中国还是相对理性。像您在[真假新聞]中提到,经济学人那篇“Seek And You Shall Find”也指出他们自己新闻版块的准确性也只是在第二梯队。难道他们内部的编辑团队也默认对中国的抹黑是政治任务,而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操守和公信力?


我一直很好奇欧美媒体怎么能在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下(CFR/ECFR也是比较松散的)完成如此大规模系统性的宣传?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05 06:03 回覆:

英美式資本主義體系先天就是很鬆散的啊,因爲財閥巨頭人數不少嘛,誰也不服誰。

在紀律管理上,只須要抓董事會,確定他們是自己人,重要的事接了電話會照辦就行了。這裏最直接的辦法,是財團并購,例如過去40年美國近千家媒體公司被整合為6家聯合企業Conglomerate。控制6個董事會,簡單得很。

董事會負責大事上監督,日常執行細節由總經理和總編輯貫徹,每家媒體兩個人,這也不難找。偶爾必須從CFR/ECFR空降已經算是很著痕跡了。然後他們再確定只雇用“志同道合”(亦即完全接受白左或右翼民粹洗腦)的記者,很難嗎?有時這些記者良心發現,行業就嚴格封殺,幾年一次就足以殺鷄儆猴,你真以爲多數人會願意爲了誠實描述中國而選擇職業自殺嗎?

還有,確定段落之間沒有太大的空白是你的責任,再犯我要開始格殺勿論了。


AbzX5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5 02:23

王先生, 很高兴看到您慢慢恢复健康, 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我很想问 (1)南海填岛造成中美关系破裂(2)中国生育率过低重蹈日本覆辙 您对这两个观点的看法. 微信公号上一位很有见解的评论家叫王陶陶, 他的许多判断都和您非常吻合, 例如对Trump的评论几乎一致. 但是他有两个地方和您观点显著不同.

(1)他首先认为造成中美真正决裂的是2015年的南海填岛. 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往往存在底线误判, 美国是一个海洋国家, 极为重视海洋霸权, 美国视南海的自由航行甚至高于台湾问题. 他举例说, 日本在1941年入侵越南南部, 威胁到马六甲海峡, 以及一战前夕德国入侵比利时, 威胁多佛海峡是他们与英美决裂的关键点. 之前美国虽然有戒心, 但关系良好. 您的分析我也觉得很有道理, 2010年美国的精英阶层就已经在谋划对付中国了, 从媒体的大量抹黑可以看出, 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正确分析. 我想问的是, 造成决裂的关键点, 究竟是2010年, 是2015年, 还是两者叠加的效果?

(2)其次他认为中国的低生育率不容乐观. 傅高义(Ezra Vogel)曾经写过一部"日本第一"的畅销书, 书中描述了日本当年传统工业如日中天的状况. 但是, 日本最终没有超过美国, 首先科技没有追上美国的互联网, 更重要的是, 日本拼命工作的文化和高强度的生活压力摧毁了日本的生育率, 使得日本人口严重老龄化, 财政负担极大. 因此, 中美争霸, 时间很可能并不在中方一侧, 中国很可能马上要遭受人口萎缩的严重打击, 结局可能像日本一样输掉. 我觉得人口决定论有一定道理, 这个略显悲观的判断令人不寒而栗, 请问, 中国目前的低生育状况, 会不会摧毁中国的未来? 我很担心这点变为现实.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05 06:00 回覆:

我説過,網絡上的野鷄(亦即連真實身份都不明的)評論不能搬到這裏來污染環境。再犯拉黑。

其次,你顯然沒有讀完整個博客。禁言一個月。


路哥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5 02:14
请教王先生,这条新闻是什么意思?【SWIFT联手央行清算总中心、数字货币研究所等成立新公司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JTabSya/
我记得Swift是美国的制裁工具,为什么会来中国,中国为什么让它来!这有什么好处?
另外我比较奇怪,国外的媒体报道中国,总是各种春秋笔法,明示暗示,中国的新闻连基本事实背景都懒得说!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05 05:30 回覆:

我在六年前就解釋過,SWIFT是歐洲公司,只不過因爲主要處理美元,被美國人捉住小辮子,强迫與之合作。

如果人民銀行覺得必須和SWIFT合夥開公司,有大機率是因爲中國燕子CIPS的擴張遇到障礙(包括行業的惰性),需要一些外來的助力。


Niets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2 17:27

王先生,若英国在未来几年陷入内困外焦,他们的外宣机器会受到影响吗?

像BBC,经济学人这类有影响力的英文媒体和杂志会不会因为英国国力衰退而相应的萎缩?

与此同时,他们会因为国内的形势而自顾不暇,从而降低对中国的舆论攻势吗?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03 05:53 回覆:

英美媒體對第三世界群衆的影響力,自然會隨著整體國力而下降,但在中短期内,他們只會更加瘋狂極端:不但是他們背後的財閥有需要轉移仇恨,他們國内外的愚民聽衆也會主動要求更離譜的謊言,以調和Cognitive dissonance(認知失調,亦即信仰與現實出現明顯衝突)所帶來的迷惑和痛苦。

別忘了,媒體人和他們所依賴的名嘴本身也面對著認知失調。我以前解釋過,只有具備相當高的科學修養的人,才能夠超越自己舊有的錯誤信仰,接受事實證據的改正。媒體人和名嘴往往是文科生,而現代的文科教育並不注重邏輯思辨,所以固然有極少數人天賦異稟,絕大多數是死不回頭的,即使學識淵博如福山也是如此。

頁/共 7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