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圓覺筆記(6-1)凡夫隨順與菩薩未入地隨順覺性
2021/08/07 17:55:21瀏覽73|回應0|推薦0

6-1

(原文)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

(心得)佛陀為眾生說明輪迴原由、菩提種性差別,以及教化眾生的方便,都是過去未曾見聞的不思議事,循序漸進誘導眾生,使其身心蒙受利益,清淨慧菩薩於篇首禮敬之後,陳述心中感謝

(原文)『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心得)清淨慧菩薩接著請問,佛從因地依圓覺境,修圓覺行,直到成佛果位,才圓滿此覺性;從眾生位發心起,致於佛位圓滿覺性止,中間必經過菩薩階位,不知須證何種理?才能得到何等位?菩薩不僅為會中法眾起問,也為末世眾生開悟見性而問。

(原文)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心得)慧菩薩啟問的重點,重在令末世眾生聞教開悟,漸次進入聖道;因為末世眾生,去佛既遠,如果不知聖教修行方法,必定失去正確依靠,所以此地特別強調,其能為末世眾生,有特別的意涵。

(原文)『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心得) 圓覺自性,如從真實性中說,實無差別;但從眾生迷倒修行功用上說,便顯現出不同。因眾生與菩薩之性,原都是幻化非實有諸性,所以無取無證,幻化沒有自體,幻化當體就是真如本性,並非不是幻化之體之外,而另有取證於圓覺。例如眼根與見性平等無二,眼根不自見眼,比喻圓覺不自取證圓覺,所以在實相中,圓覺性本自平等,從眾生至佛沒有差別,並非強力使他平等。若未能發心,未悟圓覺,就在一切幻化用功之間,出現差別種性;如果隨順覺性,絕諸對待,就能證智與所證理平等無二,因此得如來寂滅隨順。

(原文)『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是名凡夫隨順覺性。

(心得) 眾生從無始來,不了身心幻化,無不執著有我,不知我無自性,既執有我,必執我所;但眾生不知這念念生滅前後不同的,卻起憎愛、耽五欲。若逢善知識教導,悟入淨圓覺性,無始的妄想心得以歇止,發現執著自我非圓覺性,這是一的無明所致的徒自勞慮罷了! 若有人勞慮永斷,開悟圓覺之後,決知圓覺性不搖動,即得理解清淨,勞慮永斷後,對一切法得清淨理解。雖有清淨理解,但於事修還未全面相應,這類的人雖是隨順圓覺,但不能自在隨順,所以還未圓融自在。

(原文)『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心得) 三賢位的菩薩,對於之前的淨解是比量推論,事理還沒完全相應;今修透過禪觀,使從前比量的理解,成為現量自證體驗。三賢菩薩雖然超越前面「信位」的「解礙」,但仍住於「見覺」而成「障礙」,於覺性未能自在隨順。此三賢位有定有慧,成就現量智,與前信位不相同,所以說: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原文)『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己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心得) 見解為礙,仍是有照;猶住見覺,仍是有覺。登地菩薩不假功用而無時不照,所以說常覺不住;雖常照覺而無照覺之相,因此照與照者同時寂滅。這個寂滅之相究如何?例如人自斷自己的頭,在未斷之初,頭為所斷,人為能斷;一旦頭既斷了,能斷與所斷都消亡,菩薩滅除障礙,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還有照有覺之心稱為礙心,在還沒有滅的時候,諸障礙是所滅;礙心為能滅,如人;直到障礙既滅,那麼能所雙忘,就是照與照者同時寂滅。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662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