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常與無常
2020/06/03 14:53:58瀏覽196|回應0|推薦0

8-2 行昌問法--常與無常

(原文)

師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佛比為凡夫外道執於邪常,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於涅槃了義教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縱覽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說偈曰:「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師曰:「汝今徹也,宜名志徹。」徹禮謝而退。

(翻譯)

六祖說:「你知道嗎?佛性如果是常,還說麼善惡諸法,乃至直到窮盡無量劫,也沒有一個人會發菩提心。所以我說佛性無常,正是佛所說的真常道理。再說,一切諸法如果是無常,那麼一切諸法就都有自性去接受生死,而真常的不生不死之性就有所不周遍。所以我說一切善惡諸法都是常,正是佛所說的無常真理。

  佛陀是因為凡夫外道顛倒執著無常為常,那些二乘人又執說真常為無常,如此凡夫二乘共成八種顛倒見,所以佛陀在涅槃的了義教中破除他們的偏見,從而明白說出涅槃所具的真常、真樂、真我、真淨四德。你現在依經文的字句言辭而違背了經典的真義,執著有斷滅現象的無常,以及固定不變的死常,而錯解佛陀最後教誨的圓妙深意,這樣縱使閱讀千遍經文,又有甚麼益處呢?」

  行昌忽然大悟,說出一首偈子:「因為有執守無常的心,所以佛說涅槃有常性。不了解方便去除執著,如同春池裡撿取石礫。我現在不假任何功用,佛性自然得以顯現在面前。如果不是大師相授與,我自己也無所謂獲得。」

  六祖說:「你現在已經究竟徹悟了,應該名叫志徹。」志徹聽了,向六祖頂禮拜謝而退。

(說明)禪本身就是對治法,迫執有、無兩邊,使其顯出中道義;志誠本來執著常邊,認為佛性是常,但是六祖以無常破除他的偏執,因為佛性非「常」也非「無常」,如果執著佛性有定性,那麼就是「見」,有「見」就有障礙,與佛經的對病施藥相違,所以六祖點出了行昌內心執著。

佛性雖然有不變的本體,但是也有隨緣變化的作用,所以是常也是無常,它超越了一般的二元對立觀點,只有透過修證才能真正理解,例如新羅大茅和尚曾說:「欲識諸佛師,向無明心內識取;欲識不凋性,向萬木遷變處識取。」因為在萬物遷變中建不凋性,就是真無常,但是萬木依然遷遍不已,所以有無倆倆相因,從中就顯現出中道實相精神。

感官感知的變化,都是假名施設,或稱為「方便」,一般人只見「方便」,不能體會更重要的實相,因此無法離苦得樂,正如志誠大悟之後說:「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猶如在晃亮的池水中,眼睛被閃閃發光的石頭迷惑,沒有智慧法眼辨識真假寶石,所以勞勞碌碌空過一生,所以志誠的故事,正也是我們都會面臨的道路。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37709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