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1劈無明柴,舂煩惱糠
2020/01/21 21:10:36瀏覽65|回應0|推薦0

劈無明柴,舂煩惱糠》

 

《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云: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 教作何務?」

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

                          

 

【說明】

惠能到達黃梅禮拜五祖,五祖立刻勘驗他的根器,因此問他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自信滿滿的回答: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為求作佛,不求餘物。」惠能言語之間自性流露,顯然在他拜見五祖之前,已經因聞《金剛經》體悟到不生不滅的本性,所以師徒兩人雖是初次見面,隨即禪機相對,一派道人之間的交鋒,沒有任何世俗的客套

五祖見到惠能直截了當的應對趁機向上一著問他:「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五祖說惠能是嶺南人是未開化的「獦獠」怎麼有資格做佛呢?對於來自文化邊陲的惠能充滿了挑戰與質疑的語氣;但是體會到不生滅性的惠能胸懷萬丈地說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五祖面對根性銳利的惠能知道他雖有龍象氣概但尚未成氣候故令他隨眾作務;可是惠能卻立刻回應說:「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惠能為何如此說話?那是禪門的修持是以日常的作務為禪修的方法。當惠能聽到要他隨眾作務(工作),即知叫他再修持,而惠能直覺自性已經本自具足,還需再修什麼?所以脫口應說不用修持的話

其實,這就是只有體悟理體的清淨面,而未更徹悟到雖自性清淨,但無始以來無明宿習還在,必須假藉修持而轉化;那麼修持就是作務所以五祖緊接著說:「汝更勿言,著槽廠去。」槽厰就是舂米間,即是叫他還須再修。弦外之音是教導他悟後起修,因為開了法眼之後,煩惱習氣並未完全斷除,須從日常作務中持續修持才能淨除,因此五祖吩咐惠能到槽場繼續鍛鍊。

面對悟性穎異的惠能,五祖一開始即用非凡的方式測試他,接下來再以安排工作來引導他,這是一分殊勝的師徒情誼,猶如唐一玄在《六祖壇經論釋》中說道:「倘若不遇名師指導放不下這個雖是而猶非的境界,那就輕安反而伏下危險,開闊反將陷落偏差……唐老師指出惠能契入法性之後,五祖更以「破柴踏碓」的勞苦工作,作為親身驗證的方便。所謂「破柴」,即是劈破無明;所謂「踏碓」舂米,正是舂掉煩惱糠。所以這一段師徒看似簡短對話,完全是禪修的指示。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3158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