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遠征記實錄 第六章 根植東台灣(1954-1963)(七) 影劇四村
2018/10/20 07:04:35瀏覽22|回應0|推薦0
遠征記實錄 

第六章 根植東台灣(1954-1963)(七) 

影劇四村


失去家園,友人遽逝,災禍不幸總令人刻骨銘心,玩童再懵懂,豈能無動於中,苦難的痕跡隨年紀的增長也愈加深刻.
這年的暑假,我的經歷亦如溫妮颱風一般的震撼,接連發生的事情,看似偶然,也是必然.房子被吹垮了,遲早會要遷往新居;失去了舊友,總還會有新的結識.時間的巨輪,輾平了凹凸,也滾出了未來,何況還有父親的推動,梁家遠征軍正迎接一個嶄新的未來.
這年的暑假,附小不只是我的母校,更成了我的避難所.感謝附小,也感謝老天,我們結束了短暫的流落,住進新居影劇四村(簡稱四村).
坐落在美侖山腳下,一批嶄新的平房,搬來了一群天涯客.

國府撤至台灣後,數以百萬計,來自五湖四海的天涯客,流落寶島已近十年,由於兩岸的隔絕,益增彼等思親懷鄉之情,為穩定軍心,蔣夫人宋美齢所領的婦聯會,極力向海內外各界募款,在全台各處興建軍眷村,安置居無定所的軍眷,以免除軍人後顧之憂,美侖山腳下的四村,即是來自影劇界的貢獻.

四村建在美侖山南麓的一座台地,北邊鄰接陸軍811醫院,南邊有個無線電轉播站.四村共有一百個單位,分乙種及丙種兩類,各有五十戶,乙種單位較靠近美侖山,每戶有一房一廳一廚,每十戶連成一排,東西走向,共有五排.丙種單位每戶為一廰一廚,也是每十戶為一排,也有五排,兩類的各單位都有自來水供應.兩區也各有一獨立的公共廁所,並區分男廁及女廁.


影劇四村由十戶相連的排屋共十棟組合成

當時,四村剛建妥不久,內定給化學兵學校的名額,在溫妮颱風過後,優先配給房子被吹倒的人員,父親因此為我們爭取到一個單位,在乙類五排居中一排的正中間,門牌45,這是往後長達二十年,可說是我的老家的所在.

老天不意毀了我們在附小旁的住所,立即又還給我們一個新的家園,此豈非應驗了,偶然有所失,必然有所得.同時也意味,人雖有旦夕禍福,但天無絕人之路.台灣雖多災難,只要能堅忍站立,老天也會來相助.
百戶人家的四村,有四五百人口,來自全中國各省市,各種方言,飲食及習俗匯集在一個小社區裡,逐漸融合為一獨特的族群,也藴出所謂的眷村文化.
剛搬來四村,新的房子,新的鄰居,新的環境,對我來說樣樣新奇.

我們住的一間半的單位,一個大間就是廳,半個間是房,大間貼著右鄰的大間,半間則跟左鄰的半間一前一後貼著,我家的半間面向外,左鄰的半間則向後院,隔牆的下半部以紅磚砌起,上面是木樑竹篾糊泥,屋頂舖蓋瓦片.

一房一廳乙種單位的正面

                                                                                    竹籬圍起前後小院

每單位的廳和房都開有窗,正門開在廳和房之間,廳的後方開一門通後院,廚房貼著廳,並連著一間小浴室,大約一個塌塌米大,自來水則在兩家廚房的中間,各自有水龍頭,但共用一個排水槽.這樣的後院及用水的結構,令相鄰的兩單位住家都很尷尬,為使兩家不互相影響,並保有穏私,住入一段時間後,幾乎所有單位就在共用的後院部分搭起遮蓬,並用木板從中隔成左右兩半,如此雙方都獲得更多自己的生活空間,有些住戶就將廚房移至蓬蓋下,把原來的廚房當房來用.
類似這樣的加搭,甚至改建,在往後的數十年,全省近千個眷村,各自因環境不同,生存空間的需要,從早期的竹籬笆平房,轉變成不同形式的建築模様,以至於後來成批的重建,矮舊的眷村被現代化高樓取代,融入一般民間,眷村逐漸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

重回當年,我們的單位除了加後院的篷蓋,後來又在前後院圍起竹籬笆之外,往後住了近二十年,只添增些新家俱,房子一直保持原樣.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軍人的薪資微薄,能省則省,家具也都因陋就簡,父母親和我的床,都是自己釘做木頭架,大塊平木板放在上面,再墊上軟被,克難而成,我的床放在廳裡的角落,除此,廳裡還有一張桌子和四把單人藤椅,可說是家徒四壁.

新居雖簡陋,鄰居卻滿滿.我們的左鄰姓劉,來自安徽,一家五口,夫婦兩都胖,太太肥胖高大,先生戴深度眼鏡,常在家裡和友人下圍棋,兩個女兒,大的略比我小,最小的是兒子.
右鄰盧中校是北方人,也任職化學兵學校,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唸四年級,還有個小女兒.
對面張中校,來自湖南,也屬化學兵學校,有三個兒子,老大小我一歲,三兄弟年紀很相近,時常吵架,他們的母親也就隨之大呼小叫.
我家的右邊斜對面,郝中校夫婦倆均是河南人,有一個兒子名郝懷生,大我四五歲,已在花蓮工校唸高一.郝媽媽本名蔡松生,風姿卓倬,頗有才學,來台前是婦工會員,她熱心公益曾當選過花蓮縣議員.我家左邊斜對面,是個副司令級的邱上校,他家有四個孩子,兩女兩男,老大是女生,比我小三四歲.

我們後面的兩排住戶,大都屬於空軍單位,不是機場就是防空學校,我的好友姚光根就住我家斜後面.姚家是四川人,兒女成群,一家八口,老大女兒,高中未畢業已出嫁,姚光根是老二,長我兩歳,卻跟我同年級,他有三個弟弟,還有一個最小的妹妹.姚家主人是空軍機械人員,家裡許多器物用品,皆改自飛機零件或降落傘.最奇特的是,他們有一輛鋁製的腳踏車.後來我在海軍服役時,才知道那是當年,台灣海軍在台灣海峽挾持一艘俄國貨輪,所擄獲的戰利品.

姚家對面一排的第一戶,有一大哥級的尤忠憲,是當時花中高三的高材生(後來考上台大醫科),樣子屌屌的,又是姓尤,人稱老油條.
同排的最後一戶,是另一好友王禎石家,他在花中低我兩班,是家裡的老大,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王父原係空軍,先前在別處不幸喪生,據說是因使用汽油不慎,引起火災致命.幾戶人家的簡略概述,實不足表實情於萬一.
來自五湖四海的新鄰居,皆是飽經戰亂洗禮,暫此落腳的天涯客,他們見證歷史,也開創未來,家家有本經,人人是本書.

而此刻此際,可書的大事莫過於八二三砲戰.
中共在竊國,倒行逆施近十年後,又爆一震驚中外的惡行.自八月廿三日起,共軍瘋狂向金門前缐各外島,連續發射四五十萬發砲彈,企圖一舉癱瘓我前線守軍.
非常不幸,國軍的三位將領慘遭砲彈撃斃,其中一位是蘆溝橋抗日名將吉星文.由於國軍堅固的防禦,金門雖受重創,卻能迄立不倒.
爾後,九二海戰中,維源艦奮勇禦敵,成功的護衛美堅艦登陸料羅灣,又營救受重創的沱江艦返航,締造國共海戰史的佳話.九年後,我有緣服役維源艦,光榮的史蹟仍為人們津津樂道.台灣在中美防禦條約保護下,中共畏於美國第七艦隊的威力,難再繼續逞強,八二三砲戰於是逐漸落幕.台灣再次渡過危機,成為名符其實太平洋永不沉的航空母艦.

重回四村.搬來新居後,裕生堂兄來看我們,一起共餐,母親為此加了菜.裕生跟父母親聊彼此近況,他説暑假後他將直升高中一年級,並提到認識花中教務處的一位辦事員,同是大埔鄉親.
也就是有此牽連,父親後來特地去拜訪了這位鄉親,並請他推薦我在升初二時轉入甲班,由於我的學業成績符合轉班條件,轉班乃順利達成.從此,我又結交了一群終生的致友,並且也澈底的改變了我的一生,這全要歸功於父親獨到的眼光.

雖然有了新居,家中卻樸素克難,幾無陳設可言,裕生堂兄看在眼裡,就把我們的狀況寫信告訴泰國家人,裕生父親亨揚伯及文壽伯等,立即發起募捐,集得台幣兩千元,特地匯來支助我們,並吿祖母已在年前過逝.
父親獲此音訊,欠疚未能盡孝,不禁悲從中來,幸知容根全家安好,略感欣慰,他遂即回信給旅泰親人,感謝他們的傾囊相助,言表親情的溫暖,銘記五內,此生不忘,並將盡力協助竹生裕生兩兄弟在台的求學等等.
當年在廣州結婚,矢言他日返鄉,卻因公赴海南島,而一去不回,浪跡在外十餘載,如今漸行漸遠,親人永別,只得深夜獨自涙濕袩巾.

與此同時,另一不幸發生在何順才家,他的母親突因中風往生.母親的姊妹好友遽逝,何其痛心惋惜.喪事結束後,母親乃向何叔叔提出,願代為照顧何順才一段時間.
何順才來和我們同住時,他剛進花蓮工校初中,母親為他多添了床和桌各一,擺在廳前的窗旁.何順才此時因有喪母之痛,人已不如以前的活潑開朗,他在我家住了近半年,待他父親調職台北松山機場,他即隨之遷往台北,一段我與何順才的兄弟情緣暫告中斷.

何順才離開我們的同時,海岸路大院的楊家亦因調職搬去台北,好姊妹傷惜別,楊媽媽特地托當時她的老相識,花蓮機場的張國定主任和飛官劉光起,必定要幫忙母親搭一趟軍機,去台北和她相聚.結果母親自己一直沒機會成行,反而是幾年後,我上大學唸書時,獲得青睞,坐了一趟軍機去台北.我這一趟機緣,頗令人玩味,透過楊媽媽,我們認識了花蓮機場張主任和飛官劉光起,兩人皆是盧景平父親盧錫任,當年空軍官校的同期同學,這番牽連,不就意味爾後我跟盧家的結緣,冥冥中老天早已有安排?

老天還有幾許安排?翌年初,父親又再次調職,被安排到台北的四四兵工廠.
                                                                        空官校十二期的三位飛官百戰榮歸,守護東台灣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ylwj&aid=11820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