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方朔老已!
2013/09/13 14:04:44瀏覽491|回應2|推薦10

幾年前禁不住大陸友人一再邀約去看了張毅謀的英雄電影,因為張毅謀的電影頗有口碑(如秋菊打官司等),所以就跟著去了。雖然是多年前的事了,但是我還記得,只不過看了約半個小時,我整個人癱軟在座椅上,好像一個中風的病人,口中還喃喃自語道:江郎才盡,江郎才盡。。。。。。。

    南方朔的文章是我年少時重要的知識來源,也伴隨我度過那段青澀歲月,在那段威權政府時代,他總能給我一些啟示和希望。但是我大了,世面也見多,自己也很喜歡閱讀(我常常自豪說我有超過三千本書的收藏),我卻對我這位年輕時的導師越來越感到失望和不解,尤其是近來看到他在一些媒體的文章,我真的受夠了,或許就像張毅謀一樣,人是會老的!

    老實說,像南方朔這種的文化評論者,我不能說他們沒有學問,但是這些評論員卻會常常在老年後掉入了所謂媚俗自我異化的結果。

所謂的媚俗,就是因為每個時代都會過去,總會有新的思潮流行,這些老一輩的學者自然會慢慢從公眾眼光中隱沒,只是對於這種改變,依人之常情是很難接受的,為了延續自己的身份和曝光度,學者也就跟著人云亦云,完全忘了學者思辯的角度(這時候我就想起尼采一再告誡我們的:人要承認和尊重一無是處的我),近來有關大陸政策到洪案到院長關說案,南方朔先生的文章完全就是民粹的升級版,完全沒有看到理性的思辯而是全篇的陰謀論,我知道用陰謀論可以解釋所有的事,但是這是一個學者所為嗎?你看看現在的新新聞成了學者版的壹週刊,哪復當年之勇!就以最近一期談王院長關說一案,文章一起頭就點名認為關說不過是小事,拜託,評論員是要以事實為依據,而不是一開頭就認定事實卻不說明。這和電視名嘴有何區別!

而自我異化更是學者最容易犯的毛病,一般人是比較容易認錯的,因為認錯又沒有關係,但是對於許多學者而言,他的經歷和用時間累積而來的知識卻是很不容易改變的,著名的政治漫畫家CoCo竟承認因為年輕時看過太多國民黨的壞事,所以即使到今天他仍然對國國民黨心存戒心,這句話就很清楚說明他們也知道自己不是公正的,也是經驗的動物,但是如果一般人都可以根據事實來改變,為什麼這些學者不行呢?更有甚者,許多學者常常會因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學問已經過時或是錯誤,卻還是找出種種理由來替自己辯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共產主義的邏輯和說服力的確驚人,多少知識份子為之傾倒,但是明明今天已經證明共產主義是一種空中樓閣,但是許多學者還是努力為之辯護,簡單一點的講,學者原本研究學問是為了讓人類更好,到最後卻反而被學問所困住了,只能不由自主的被所學所控制無法逃脫。

南方朔先生就是其中的很明顯的例子,由於他的生活經驗,他對藍綠陣營的標準不一,由於他對於經濟學的誤解,導致他一方面想用社會主義的邏輯來解釋經濟活動卻又希望社會有效率。無奈之下,他只有搬出一大推術語和名人嘉言錄,什麼鄂蘭,什麼史底格里茲,但是對我們而言,這些理論在精巧,言詞在華麗,推論在嚴謹,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好像也是某個名人的嘉言錄),如果ECFA並沒有造成他們所說的結果,為什麼南方朔不願意改變自己?如果洪仲秋一案只不過是意外,他願不願意道歉?

或許時代的前進總是會有人被淘汰,但是說真的,我年輕曾經從南方朔學到不少東西,今天看到這樣,我也只能仿效史記中廉頗傳的一句名言:南方朔老矣!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MC3242&aid=8468852

 回應文章

FrankC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9/18 09:14
看過他的文章,用了一大堆字詞,但常常是狗屁不通的論調,
好像是南方的塑化劑。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9/14 13:53

某些學者專家常喜歡用艱深的文字讓人看得霧剎剎,

但文章犀利條理分明言之有物者所在多有,

年歲增長智慧更高,

老和腦殘絕非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