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考和義務役的聯想 I
2023/09/12 12:26:42瀏覽650|回應1|推薦10

看到政府說志願役士兵明年大幅減少數千人,而政府也預計在明年起恢復一年期的義務役,加上我家孩子最近要參加大學甄試,一時間我忽然想起了當年的我!

 

因為我年輕的時候,台灣社會議題上有兩個議題亮點,一個就是對於所謂一試定江山的聯考,還有就是長達兩年的義務役役期。我想當年許多人都應該有同感吧!當時社會對這兩個議題討論頗多,而實務上也做了大幅修正,但是等我們三十年之後回顧,我們是不是走對方向了呢?

 

先談聯考吧!當年許多專家一再宣稱成聯考只會產生考試的機器,僅憑一次考試成績也不考慮在校表現就決定了學生就讀的科系,所以必須要改革,首先廣設大學,學校開始要求在校表現,鼓勵多元學習,有關學校的排名也加以模糊化,入學也慢慢由考試成績轉成以甄試為主,就許多數字來看,台灣的大學入學率大增,學生也多了許多選擇,似乎一切都是朝好的方向前進。但是如果我們從另一方面去看,卻不得不說廢除聯考的教改對於台灣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怎麼說呢,因為以往在台灣,正如以往的歷史所證明的,考試進入名校是一個家庭翻身的機緣,也就是說教育是一個家庭社經地位轉變的重要推手,但是教改後,以往聯考的這個優點有被繼承下來了嗎?我想是沒有的,以我在國立大學擔任過系友會委員曾經了解過大學招生情形下,我相信教改時實際上阻斷了寒門學生的路,你會說不是很多新聞說許多名校用繁星計畫招到很多偏遠地區高中生嗎?還有研究說甄試的學生比考試招收的學生更好等研究嗎?但是大家如果仔細看看這些新聞,許多所謂繁星招生所招的學生都是較為冷門的科系,甚至大家要理解,以目前招生人數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進入國立大學和當年聯考的難度根本不可相提並論,當年你是需要頂標才能上國立大學,要上頂尖大學可是得要前5%才有機會,而現在10%可以上頂尖大學,這根本無法相比,反倒是一種安慰性的指標,因此說繁星計畫可以讓弱勢生進入頂尖大學,到不說是高中差異化減少的結果。而說是甄試學生比較好更是一種誤謬,理由很簡單,目前大學是先甄試後考試,好的學生如果甄試上了,自然不會再去考試,所以起始點根本就不公平,我相信如果順序顛倒過來,我保證結果一定是甄試的學生比不過考試的學生,因為先挑的就是有優勢!

 

二來在我那個時代,教授和子女在同一個大學就讀是很稀罕的事,當年我念書時因為校長的女兒念同校中文系就被學生廣為議論,但是現在就我的母校竟然有多位教授的子女是同系畢業,甚至還有院長頒獎給自己小孩的,當然我也同意,一般而言教授的子女一般因為家學淵源是比較容易讀到好學校,但是這種比例也太高了吧!甄試這種歷程看請來似乎很公平,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就是因為甄試是一種很主觀的價值判斷,我們很難去有效防止弊端,而且台灣還是以公立學較為主的教育體系,並不像美國有私立名校的壓力,這種質疑更是無法斷人悠悠之口。這種制度真的可以讓弱勢更有機會嗎?

 

那你會說就算這些事實上都存在,那只要教學成果好,學生成就高那不就對了嗎?是的,如果你的重點是培養出世界一流人才,或許有一點道理,畢竟教育還是一種投資,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台灣,我相信大學教育最重要的目標不是教育出世界一流人才,而是提供社會階級流動的跳板,而我們教改有做到這點了嗎?

 

我在當系友會委員時,在做年度預算時,常常會遇到一個很荒謬的問題,竟然許多年都沒有學生申請清寒獎學金,真的你沒有看錯,頂大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家境小康以上的家庭,但是我當年可是拿著清寒獎學金的,而如今我能有此小小的成就,也是因為我曾經受過良好的教育。可惜的是如果就結果來看,我的母校在提供弱勢學生翻轉社經地位的功能上已經蕩然無存。這難道是教改所想看到的嗎?一個無法提供機會來翻轉社經地位的大學系統,難道真的是好的嗎?就台灣的而言,就愈出世界頂級人才和增加社會階級流動哪一個才更重要呢?我是堅定支持後者的!

 

當然有許多人會說,這也是沒有辦法啊!有資源的家長就會多投資在教育上,所以小孩自然有更多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聯考還是造成填鴨式教育,所以兩者取其輕,當然還是教改比較好。只是這種說法的是一種似是而非的邏輯而且經不起實務的考驗,社經地位優劣本身是存在的事實,但是重點如何降低其在教育上的影響力,大家想想,如果今天要報考多個學校和科目,還要有學習歷程,要知道這些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每多一個成本,事實上就是將一部份資源無法到位的學生屏除在外,一個清寒學生如果週六日都要打工賺錢,那請問學習歷程該怎麼處理?聯考因為只重視知識部分,所以有錢人家雖然也可以花錢補習,請家教來補強,但是終究只有一個項目的優勢,領先的項目並不明顯,雖然還是有不公平,但是已經將社經地位的影響降至最低。大家回想一下在聯考盛行的年代,許多社經地位高的家庭也是常常以自己小孩聯考成績好而自傲他人,這些人不是傻瓜,他之所以自傲是因為他內心認為聯考是公平的!所以當年聯考可以成就我。只是我常常想,如果我活在今天,以我家的社經地位(我父親是文盲,母親也只有小學畢業),我應該是上不了頂大了!

 

但是台灣教改是否提升了學生的素質了嗎?好像也沒有吧!反倒是讓學生無窮盡的追求更高的學歷,所以現今滿街的碩士,甚至是博士,但是企業卻缺工缺的厲害,當年的填鴨式教育,台灣還訓練一大批優質工程師造就了台灣許多世界級企業(如台積電),甚至諾貝爾獎得主,而教改這二三十年來,台灣的世界級大師何在?我常常說,理想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接受現實的考驗,台灣的教改的目標真的達到嗎?如果沒有卻又丟掉了聯考的優點,那不是一種雙重損失嗎?大家想想,這對那些社經地位低下的家庭是多殘酷的打擊啊!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MC3242&aid=179863304

 回應文章

甘平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9/13 21:16
非常同意作者主張 "大學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提供社會階級流動的跳板."
我參加的聯考是先填寫志願, 再參加考試. 若是考試的結果和預期不同, 已經來不及更改志願了.
聯考時代常常有人抱怨一試定終身, 那個年代我們不太知道自己的興趣, 只約略知道電機工程和土木工程都和物理相關, 化學工程和化學相關, 即使考上一個專業, 也不見得該領域工作一輩子, 哪有一試定終身?
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嗎? 你填寫的志願符合你想要學的專業嗎? 戰戰兢兢參與 2年的校內考試, 最終還要把 "類聯考" 的成績混在一起計算, 付出這種時間成本去選擇一個不確定的科系, 怎麼看都不划算.
美國的大學吸收全世界的頂尖學生入學, 和台灣的大學著眼於招收本地學生, 性質不同, 招生的方式本就應該不同. 污名化自己已有的優勢 - "聯考," 去學西方人的 - "申請," 結果變成學步邯鄲, 淪為歷史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