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子道德經》58 至 60 章註譯~2013/04.04
2013/04/04 01:29:00瀏覽5642|回應12|推薦110

《老子道德經》58 至 60 章註譯~

 ..... 雁南飛/2013/04.04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其不欲見賢〉

 〈註:一版本有「其不欲見賢」句;疑後人批註羼出。宜刪略;茲從王弼《老子道德經》通行本。〉

成語熟語: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註解: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悶悶,渾噩貌,又寬裕貌;喻施政鬆弛寬容,猶渾沌迷糊,不懂為政之道。淳淳,淳樸敦厚貌;喻百姓生活從簡,欣然接受教化也。
 全句譯解:國君為政鬆弛寬容,猶如渾沌迷糊,不懂為政之道。如此百姓自然淳樸敦厚,百姓生活從簡,欣然接受教化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察察,分析辨明貌;喻施政嚴峻苛求也。缺缺‧獪獪之借詞;謂虛偽狡詐也。
 全句譯解:國君為政嚴峻苛刻而責備求全,則百姓亦競相虛偽狡詐以陽奉陰違。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倚,言肇因也。伏,言隱藏也。孰知其極,謂誰能預知窮盡其道理。
 全句譯解:故以災禍為樂極生悲之所由生;福樂為災厄轉安之所由隱。誰能預知窮盡其禍福相生之道理?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正復,猶言正之反。奇,喻詭詐也。善復,猶言善之反;妖,喻邪惡也。
 全句譯解:正道之反面,謂之詭詐。善良之反面,謂之邪惡。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之迷,猶言常人之迷失正道。固久,謂固然由來已久也。
 全句譯解:常人之迷失正道,固然由來已久。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方而不割,喻公正無私而不損及正道。廉而不劌,喻廉潔拒貪而不傷及純樸。
 全句譯解:所以聖人公正無私而不損及正道;廉潔拒貪而不傷及純樸。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直而不肆,喻率直不阿而不剛愎自用。光而不耀,喻忝居榮顯而不耀武揚威。
 全句譯解:聖人率直不阿而不剛愎自用;忝居榮顯而不耀武揚威。

譯文:

 國君為政鬆弛寬容,猶如渾沌迷糊,不懂為政之道。如此百姓自然淳樸敦厚,百姓生活從簡,欣然接受教化也。

 國君為政嚴峻苛刻而責備求全,則百姓亦競相虛偽狡詐以陽奉陰違。

 故以災禍為樂極生悲之所由生;福樂為災厄轉安之所由隱。誰能預知窮盡其禍福相生之道理?

 正道之反面,謂之詭詐。善良之反面,謂之邪惡。

 常人之迷失於正道,固然由來已久矣。

 所以聖人公正無私而不損及正道;廉潔拒貪而不傷及純樸。

 聖人率直不阿而不剛愎自用;忝居榮顯而不耀武揚威。

老子〈維基分享〉

= = = = = =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為嗇,是謂早服。
 早服,謂之重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成語熟語: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註解:

 治人事天,莫若嗇:治人事天,猶言治理民生、治理國事。莫若嗇,謂首要者莫不以儉樸無為為根本。
 全句譯解:聖人治理民生、治理國事,首要之務莫不以儉樸無為為根本。

 夫為嗇,是謂早服:夫,語首助詞。為嗇,喻能收斂奢侈私欲而崇尚儉樸。早服,喻率先依從常道而行。
 全句譯解:聖人為政,能收斂奢侈私欲而崇尚儉樸;此謂之率先依從常道而行。

 早服,謂之重積德:重,厚也。重積德,謂厚植德業之聚積。
 全句譯解:而率先依從常道而行,謂之厚植德業之聚積。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謂凡事無不克竟全功。
 全句譯解:若能厚植德業之聚積,則凡事無不克竟全功。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喻無為之道其用無窮,無不成就其偉業也。
 全句譯解:凡事無不克竟全功,則無為之道其用無窮,無不成就其豐功偉業。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喻一國之君。可以有國,喻斯可以為一國之君。
 全句譯解:無為之道用無窮,無不成就其偉業;則斯可以為一國之君。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母,指道之本體。有國之母,喻一國之君以常道治國為本體。長久,長治久安也。
 全句譯解:一國之君以常道治國為本體,則國家可以長治久安。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深根固柢,喻國家穩固之根本大道。長生久視,引申國祚長久生生不息。
 全句譯解:是以謂之國家穩固之根本大道;國祚得以長久生生不息。

譯文:

 聖人治理民生、治理國事,首要之務莫不以儉樸無為為根本。

 聖人為政,能收斂奢侈私欲而崇尚儉樸;此謂之率先依從常道而行。

 而率先依從常道而行,謂之厚植德業之聚積。

 若能厚植德業之聚積,則凡事無不克竟全功。

 凡事無不克竟全功,則無為之道其用無窮,無不成就其豐功偉業。

 無為之道用無窮,無不成就其偉業;則斯可以為一國之君。

 一國之君以常道治國為本體,則國家可以長治久安。

 是以謂之國家穩固之根本大道;國祚得以長久生生不息也。

《老子心印》第 59 章

= = = = = =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涖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成語熟語: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註解:

 治大國,若烹小鮮:大國,此處言國家:與小鮮對比。小鮮,謂小魚;亦喻彈丸之地〈譬如鄉鎮村里〉。
 全句譯解:聖人以簡樸無為之道治理國家,如同烹飪小魚般駕輕就熟。

 以道涖天下,其鬼不神:涖,通蒞;猶言蒞政。以道涖天下,喻以無為自然之道蒞政天下。鬼,喻邪淫之徒。其鬼不神,喻邪惡之輩無能假借神通以害人害世。
 全句譯解:聖人以無為自然之道蒞政天下,則邪惡之輩無能假借神通以害人害世。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鬼不神,謂不是邪惡之輩沒有害人之能力。其神不傷人,謂邪惡之輩之害人能力無法興風作浪。
 全句譯解:不是邪惡之輩沒有害人之能力,而是邪惡之輩之害人能力已無法興風作浪。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喻聖人仁君施政亦不以害人為依據。
 全句譯解:也非邪惡之輩之害人能力無法興風作浪,而是聖人仁君施政絕不以害人為依據。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兩不相傷,謂聖人仁君施政不害人,使邪惡之輩亦無法害人。德交歸焉,喻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而將德政之功悉歸諸於聖人仁君。
 全句譯解:聖人仁君施政不害人,使邪惡之輩亦無法害人。是以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而將德政之功悉歸諸於聖人仁君。

譯文:

 聖人以簡樸無為之道治理國家,如同烹飪小魚般駕輕就熟。

 聖人以無為自然之道蒞政天下,則邪惡之輩無能假借神通以害人害世。

 不是邪惡之輩沒有害人之能力,而是邪惡之輩之害人能力已無法興風作浪。

 也非邪惡之輩之害人能力無法興風作浪,而是聖人仁君施政絕不以害人為依據。

 聖人仁君施政不害人,使邪惡之輩亦無法害人。是以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而將德政之功悉歸諸於聖人仁君。

附柱:

笑笑格主精闢解說併列參照~04.09 補充:

 笑笑格主曰:「因為[小鮮]是小魚,烹煮時不可常常翻動,否則便會麋爛,要以不撓它為尚。」這就是老子重要思想[清靜無為]的發揚!

 此一成語有自然輕鬆熟練技巧以成大事之意。「治大國,若烹小鮮」火候需控制好,確實不能太過。

按:韓愈《關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

原義:駕輕車,走熟路。比喻對某事有經驗復頗熟悉,則做起事來輕鬆愉快。〈輕鬆烹小鮮如駕輕車,亦即勿使翻面過熟麋爛也。〉
= = = = = = = = = = = =
關於老子學說概要,請參閱《老子學說的思想體系略說》:

 http://blog.udn.com/Axeman/6629569

推薦參考《老子》譯解及考證書目:2012/0914

 一、《老子章句淺釋》/劉瑞符  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二、《老子讀本》/林翠萍  註譯/漢風出版社。〈坊間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三、《新譯老子讀本》/余培林  註譯/三民書局。

 四、《新譯老子想爾注》/顧寶田、張忠利  註譯/三民書局。

 五、《道德經句解》/李易儒  註釋/易儒出版社。〈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六、《老子道德經/憨山註》/憨山大師 著/報佛恩網。〈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七、《老子新註新譯》/陳鼓應  註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八、《老子新校》/鄭良樹  著/台灣學生書局。〈校正版本之用〉
 
 九、《解讀老子》/傅佩榮  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十、《老子他說》上集、續集/南懷瑾  著/老古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一、《老子河上公注疏證》/鄭成海  著/華正書局。〈完整校正各家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二、《老子新繹》/吳宏一  著/天宏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三、《老子校正》/陳錫勇  著/里仁書局。〈完整校正各家版本之用〉

 十四、《老子釋疑》/陳錫勇  著/國家出版社。〈完整校正各家版本之用〉

 十五、《老子心印》/成尚道  註講/文史哲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六、《老子註解》/劉省齊  註譯/三清道學出版社。〈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十七、《太上真言:道德經》/李華  編著/三清道學出版社。〈道教〔家〕另類版本〉

帛書老子甲本〈維基分享〉


= = = = = = = = = = = =
《老子》三種主要版本:〔從弼注《老子道德經》為原則,從帛書《老子》乙本為例外。〕

一、「王弼注釋八十一章《老子》」:目前最普遍之「通行本」。書分上下兩篇,曰「道經」(一至三十七章 )與「德經」(三十八至八十一章),合稱《道德經》。

 王弼版《老子道德經》上篇第一章首論「道可道,非常道」 ,下篇第一章首論「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全文合計 6620 字。

二、「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1973 年於湖南長沙出土。沒有分章,僅分上、下篇。均係《德經》在《道經》之前 ,與《韓非子•解老》所引次序一致。以帛書乙本為準,全文合計 5467 字。

三、「戰國楚墓出土竹簡《老子》甲、乙、丙組」:1993 年 10 月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亦稱「郭店竹簡老子」或「楚墓竹簡老子」。甲組計 1090 字,乙組計 389 字,丙組計 270 字;加上殘缺字補足字數合共 1831 字。

 竹簡《老子》僅通行本三分之一篇幅。未分章 ,亦未分上、下篇。內容次序上與帛書本或通行本迥異。較接近帛書本與通行本者,傳為丙組。

 ..... 〈按:弼注《老子道德經》與帛書《老子》,於篇章次序、使用文字符號及內容字數等項,均有差異。〉

《老子》版本補註:

 竹簡《老子》甲乙丙三冊〈組〉,可能是原始初稿。

 最初完整版,可能是帛書《老子》甲乙本兩種之一。

 王弼注《老子道德經》為綜合後人各版本之通行本。

 茲依成書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如次:

 竹簡《老子》甲乙丙組=>帛書《老子》甲乙本=>各家版本紛立=>王弼注《老子道德經》通行本=>王弼之後出現之版本。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xeman&aid=746212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通霄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幸哉 國學傳承有人
2013/04/04 10:29
在這西風盛行 國學普遍被忽略的海峽兩岸學界 還有少數人如你 致力國學 起著承先啟後的艱鉅重任 令人尊敬 欣喜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3-04-04 12:35 回覆:

謝謝通霄客格主回應謬賞。 謝謝

敝人才疏學淺,不敢起著承先啟後的艱鉅重任....

海峽兩岸學界多碩學之士!
我只是欣賞國學之老學生。

 


緣起 風信子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原來如此.....
2013/04/04 09:16

老子的 "無為而治" 就是國君以自我為榜樣

讓民間百姓順應自然有所依歸

而不是一昧嚴格治理,造成百姓恐慌.....

受教了!讚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3-04-04 12:20 回覆:

"無為而治" 就是國君以自我為榜樣....切中肯檠讚
讓民間百姓順應自然有所依歸....風行草偃為民表率。

古人主張法令如牛毛傷民~苛政猛於虎
今人質疑法不完備惹民怨~民無所依據

如何兩全其美?正是兩難。
〈治大國,若烹小鮮乎?〉 三太子狐疑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