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子道德經》79 至 81 章註譯~2013/10.22
2013/10/22 18:52:31瀏覽7317|回應11|推薦100

《老子道德經》79 至 81 章註譯

 ..... 雁南飛/2013/10.22

參閱:《老子道德經憨山註》~憨山大師 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731.htm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一本「和大怨,必有餘怨」之後接「報怨以德」,疑為後世批註之羼文;從王弼通行本及其他多本,不錄「報怨以德」四字。〉

成語熟語: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註解: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和,謂調解平息之。大怨,深仇巨怨;喻人民沸騰之怨氣。安可以,猶言怎能夠。善,指良善之法。
 全句譯解:〈若不事前熟慮防患未然,待事發後〉調解平息人民沸騰之怨氣,必然餘怨難消,又怎能夠算是良善之方法?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契,古制券要也;猶今之契約~以右為尊〈債權人〉,左為卑〈債務人〉。執左契,喻從政者如持有債務契約,應恭謹謙卑為民謀求福祉。責於人,喻責求於人民。
 全句譯解:是以聖人明君如持有債務人契券,應恭謹履行契約,謙卑為民謀求福祉,而非完全責求於人民。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有德,指遵行大之道聖人明君;司契,謂執左契而不責於人。無德,指反其道而行之人君;司徹,徹為周朝稅法,謂徒知苛徵稅賦而不知與民休養生息。
 全句譯解:遵行大之道聖人明君如執左契,而不責求於人民;反其道而行之人君如徒知苛徵稅賦,而不知與民休養生息。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指自然無為之大道;無親,喻處事大公無私。與,猶黨與;喻親近、降福於其身。善人,此處指聖人明君。
 全句譯解:持守自然無為之大道,處事必然大公無私;上天亦常降福於此聖人明君。

譯文:

 〈若不事前熟慮防患未然,待事發後〉調解平息人民沸騰之怨氣,必然餘怨難消,又怎能夠算是良善之方法?

 是以聖人明君如持有債務人契券,應恭謹履行契約,謙卑為民謀求福祉,而非完全責求於人民。

 遵行大之道聖人明君如執左契,而不責求於人民;反其道而行之人君如徒知苛徵稅賦,而不知與民休養生息。

 持守自然無為之大道,處事必然大公無私;上天亦常降福於此聖人明君。

老子〈維基分享〉

= = = = = =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成語熟語: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註解:

 小國寡民:小國,謂國土狹小者;寡民,謂人民不眾者。
 全句譯解:治理國家,以國土狹小且人民不眾者為理想。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使有,使民有之省略詞。什伯,古軍隊編制;以十人為什長,百人為伯長。器,謂兵器。重死,不輕言死;喻人民願於國家存危戰爭為國捐軀,而平時不輕言生死。遠徙,喻遠離國境。
 全句譯解:聖人明君使人民雖有什伯之軍隊武器,但願於國家存危戰爭為國捐軀,而平時不輕言生死或戰時遠離國境。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乘,駕駛作戰。陳,古通陣;用兵之戰陣。
 全句譯解:如此〈勵精圖治,敵國不敢輕犯〉雖有戰船戰車,便無所用於駕乘作戰;雖有堅甲利兵,亦無所用於征伐戰陣。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結繩而用之,上古人民結繩以紀事:喻安於簡樸知足之生活。
 全句譯解:聖人明君使人民能安於簡樸知足之生活,而以所食物為甘醇,以所服飾為華美,以所住屋為安穩,以所習俗為樂事。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鄰國相望,謂與鄰國接壤之地。雞犬之聲相聞,喻彼此和平相安無事。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喻兩國人民生活各足所需,終身至老死,若無必要,則不相互買賣往來。
 全句譯解:〈天下太平時〉與鄰國接壤之地,彼此和平相安無事;兩國人民生活各足所需,終身至老死,若無必要,則不相互買賣往來。

 〈註:「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一語,易滋誤解~老子本意非指與鄰國至老死不相交流往來,而係鼓勵本國重要民生所需,應儘量自給自足,避免有求於人而受制他國。〉

譯文:

 治理國家,以國土狹小且人民不眾者為理想。〈註:反意喻國家愈地大物博人眾,愈不易治理。〉

 聖人明君使人民雖有什伯之軍隊武器,但願於國家存危戰爭為國捐軀,而平時不輕言生死或戰時遠離國境。

 如此〈勵精圖治,敵國不敢輕犯〉雖有戰船戰車,便無所用於駕乘作戰;雖有堅甲利兵,亦無所用於征伐戰陣。

 聖人明君使人民能安於簡樸知足之生活,而以所食物為甘醇,以所服飾為華美,以所住屋為安穩,以所習俗為樂事。

 〈天下太平時〉與鄰國接壤之地,彼此和平相安無事;兩國人民生活各足所需,終身至老死,若無必要,則不相互買賣往來。
= = = = = =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成語熟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註解: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言,謂誠實無欺之諫言;不美,言不悅耳好聽。美言,喻聳動誇大之假話;不信,言不真實可信。
 全句譯解:〈為政者必知~〉誠實無欺之諫言,其言往往不悅耳好聽;聳動誇大之假話,其言往往不真實可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善者,喻善於持守自然無為之道者;不辯,謂不巧言令色。辯者,指好巧言令色者;不善,謂不善於持守自然無為之道。
 全句譯解:故善於持自然無為之道者,不巧言令色;好巧言令色者,不善於持守自然無為之道。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者,知所持守自然無為之道者;不博,不多欲多務。博者,多欲多務者;不知,不知所持守自然無為之道。
 全句譯解:知所持守自然無為之道者,不多欲多務而事倍功半。多欲多務者常無所適從,乃不知所持守自然無為之道。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不積,喻施政不吝於澤被百姓。為人,謂為民謀福利。與人,謂施民以德政。
 全句譯解:故聖人明君施政不吝於澤被百姓,既以為民謀福利,而自身愈有成就;既以施民以德政,而自身愈多政績。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指自然無為治國之道。利而不害,喻裨益於國計民生而無害於天下萬物。
 全句譯解:是以自然無為治國之道,裨益於國計民生而無害於天下萬物。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聖人之道,指聖人明君治國之道;為而不爭,引喻大公無私德施萬民,毫無權位名利之爭。
 全句譯解:聖人明君治國之道,大公無私德施萬民,毫無權位名利之爭。

譯文:

 〈為政者必知~〉誠實無欺之諫言,其言往往不悅耳好聽;聳動誇大之假話,其言往往不真實可信。

 故善於持自然無為之道者,不巧言令色;好巧言令色者,不善於持守自然無為之道。

 知所持守自然無為之道者,不多欲多務而事倍功半。多欲多務者常無所適從,乃不知所持守自然無為之道。

 故聖人明君施政不吝於澤被百姓,既以為民謀福利,而自身愈有成就;既以施民以德政,而自身愈多政績。

 是以自然無為治國之道,裨益於國計民生而無害於天下萬物。

 聖人明君治國之道,大公無私德施萬民,毫無權位名利之爭。

帛書老子甲本印刷版


= = = = = = = = = = = =
關於老子學說概要,請參閱《老子學說的思想體系略說》:

 《老子》是跨年代、不同學術思想作者集合的結晶。

 以道家為主,揉合儒家、佛家、墨家、法家與兵家思想於一體。

http://blog.udn.com/Axeman/6629569

推薦參考《老子》譯解及考證書目:2012/0914

 一、《老子章句淺釋》/劉瑞符  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二、《老子讀本》/林翠萍  註譯/漢風出版社。〈坊間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三、《新譯老子讀本》/余培林  註譯/三民書局。

 四、《新譯老子想爾注》/顧寶田、張忠利  註譯/三民書局。

 五、《道德經句解》/李易儒  註釋/易儒出版社。〈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六、《老子道德經/憨山註》/憨山大師 著/報佛恩網。〈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七、《老子新註新譯》/陳鼓應  註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八、《老子新校》/鄭良樹  著/台灣學生書局。〈校正版本之用〉
 
 九、《解讀老子》/傅佩榮  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十、《老子他說》上集、續集/南懷瑾  著/老古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一、《老子河上公注疏證》/鄭成海  著/華正書局。〈完整校正各家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二、《老子新繹》/吳宏一  著/天宏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三、《老子校正》/陳錫勇  著/里仁書局。〈完整校正各家版本之用〉

 十四、《老子釋疑》/陳錫勇  著/國家出版社。〈完整校正各家版本之用〉

 十五、《老子心印》/成尚道  註講/文史哲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六、《老子註解》/劉省齊  註譯/三清道學出版社。〈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十七、《太上真言:道德經》/李華  編著/三清道學出版社。〈道教〔道家〕另類版本〉
= = = = = = = = = = = =
《老子》三種主要版本:〔從弼注《老子道德經》為原則,從帛書《老子》乙本為例外。〕

一、「王弼注釋八十一章《老子》」:目前最普遍之「通行本」。書分上下兩篇,曰「道經」(一至三十七章 )與「德經」(三十八至八十一章),合稱《道德經》。

 王弼版《老子道德經》上篇第一章首論「道可道,非常道」 ,下篇第一章首論「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全文合計 6620 字。

二、「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1973 年於湖南長沙出土。沒有分章,僅分上、下篇。均係《德經》在《道經》之前 ,與《韓非子.解老》所引次序一致。以帛書乙本為準,全文合計 5467 字。

三、「戰國楚墓出土竹簡《老子》甲、乙、丙組」:1993 年 10 月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亦稱「郭店竹簡老子」或「楚墓竹簡老子」。甲組計 1090 字,乙組計 389 字,丙組計 270 字;加上殘缺字補足字數合共 1831 字。

 竹簡《老子》僅通行本三分之一篇幅。未分章 ,亦未分上、下篇。內容次序上與帛書本或通行本迥異。較接近帛書本與通行本者,傳為丙組。

 ..... 〈按:弼注《老子道德經》與帛書《老子》,於篇章次序、使用文字符號及內容字數等項,均有差異。〉

《老子》版本補註:

 竹簡《老子》甲乙丙三冊〈組〉,可能是原始初稿。

 最初完整版,可能是帛書《老子》甲乙本兩種之一。

 王弼注《老子道德經》為綜合後人各版本之通行本。

 茲依成書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如次:

 竹簡《老子》甲乙丙組=>帛書《老子》甲乙本=>各家版本紛立=>王弼注《老子道德經》通行本=>王弼之後出現之版本。
= = = = = = = = = = = =
參考《研究帛書老子,不如今本》~作者  德其天尼

參考《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作者 TG

參考《太一生水》~作者 TG

 〈以上網址均已佚失,無法連結。〉

 

老子騎牛圖〈維基〉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xeman&aid=9126641

 回應文章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23 00:46
尹國興《老子秘語》,以五千言皆古《書經》遺存,三代王官學,守藏室所
藏檔案,為史官老子所守者,並非老子所撰。虞萬里〈老子指歸校箋序〉則
以為老子引用或化用古書中之警世格言,肯定老子著作權。要之《老子》思
想,源流古遠,非春秋時物。
中國自古無歐美國家觀,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有專章詳辨。釋《老子》
「小國寡民」一章,而以歐美國家觀附會,視為理想國、烏托邦之理想幻境
,甚非此章之義也。「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國
與天下、其義有別如此。尹國興釋「小邦(國)」:「將國家分封為小的諸
侯國」。「國家」當改為「天下」。尹氏定此章為〈分殷之器物〉佚文。分
封制精義,悉在〈分器〉。尹氏又釋:「什伯之器」乃食器,「行軍駐防時
吃飯是務惟重」;「不遠徙」,「徙」為徙兵;「不相往來」,「往來」與
戰事有關。成康之治,偃兵息武,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蓋行用分
封之故。若為〈分器〉佚文,則周初政教所繫;如乃老子自撰,則恢復周文
、尊王復古之義,溢於言表。「小國寡民」乃古聖先王治理天下之要點。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4-01-23 01:15 回覆:

謝謝專家指教。 謝謝

「尹國興《老子秘語》,以五千言皆古《書經》遺存,三代王官學,守藏室所藏檔案,為史官老子所守者,並非老子所撰。」

尹國興先生確有此論點。虞萬里先生所謂「《老子》思想,源流古遠,非春秋時物。」言之成理。

竊以為《老子道德經》孕育於春秋之前,成形於春秋時代,完書於戰國後;非一人一時之作。

以歐美國家觀附會,視為理想國~此為後世學者之說,於《桃花源》貼文引用並參之。本文則未提及理想國說,僅據原文語譯參考。

又《老子》原始版本〈竹簡〉不足兩千言,其後累增至「五千言」,今王弼通行本更達六千六百餘言;可證非一人一時之作。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每日《英中勵志格言》整理輯錄上/028~030:
2013/10/31 23:53

◎每日《英中勵志格言》整理輯錄上/028~030:

028:
Behavior is a mirror in which everyone shows his image.

行爲是一面鏡子,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形象顯現於其中。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國詩人~歌德)
= = = = = =
029:
Better a frank denial than unwilling compliance.

與其勉強應允,不如坦誠拒絕。
〈類似格言:「做不到的事,勿輕易承諾。」〉

 ..... Victor Hugo(法國作家~雨果)
= = = = = =
030:
Birth is nothing where virtue is not.

品德不佳,出身再好也沒有用。
〈雁按:現代富二代含金湯匙出生,若不知潔身自愛並樂善好施,則遠不如街頭賣獎券或日用品的辛苦小民之值得尊敬。〉

 ..... Moliere(法國劇作家~莫里哀)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政治哲學
2013/10/30 21:08

老子的政治哲學,

用之於今日絕不過時,

惜今之政黨政客多營一黨一人之私,

致令國政混亂,

受害者百姓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3-10-30 21:38 回覆:

政黨者,政策休論良窳,爭先黨同伐異之群體也。

還有鬧事的、罵街的,無視民間疾苦;汗顏!

想上古,堯舜、文武、周公,莫不為民鞠躬盡瘁。

而今朝野袞袞諸公忙內訌,竟無一人是英雄! 三太子病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每日《英中勵志格言》整理輯錄上/025~027:
2013/10/30 14:29

◎每日《英中勵志格言》整理輯錄上/025~027:

025:
At twenty years of age ,the will reigns; at thirty, the wit; and at forty, the judgment.

二十歲時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歲時是「機智」;四十歲時是「判斷」。

 ..... Benjamin Franklin(美國總統~富蘭克林)
= = = = = =
026:
A life without books is like a life without sunlight; wisdom without books is like a wingless bird.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人生缺了陽光;智慧裡没有書籍,就好像鳥兒少了翅膀。   

 ..... William Shakespeare〈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
= = = = = =
027:
Beauty lives with kindness.

美麗寓涵於善良。
〈雁按:本格言原簡譯為:「美寓於善。」〉
〈類似格言:「沒有善良的心,則美麗的外表便俗不可耐。」〉

 ..... William Shakespeare(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政治
2013/10/28 11:45

看到這一段

無限感慨

政府與民爭利

公共政策亂七八糟

官商勾結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3-10-28 12:39 回覆:

《老子道德經》學說作者老子,或後世之編輯整理者似乎有意無意間,將這三章置於篇尾~

頗有「暮鼓晨鐘」,足以發人深省之警世雅意。

政府與民爭利 公共政策亂七八糟 官商勾結~官場一甲子積弊。
譬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不可得;未能切中時弊也。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蓄,終身不得。」

正所謂施政須能「未雨綢繆」,不待弊端發而防制之。


Riverlike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26 18:23

雁兄譯文,具現代感。清晰易解。讚

咳,台灣也算「小國寡民」啦。唯,早已是法令滋彰的社會,所以罪惡多有。

油品風暴,統一林蒼生所謂「政府也有責任」之說,居然是指檢驗項目太少。

再多的檢驗項目,查不勝查,怎敵得過貪婪無厭的奸商?

政府當然是有責任的。但法令不足或檢驗項目不夠,一定不是重點。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3-10-26 19:01 回覆:

謝謝您賞文~我文章其實有點悶,難得有客來訪。
台灣也算「小國寡民」啦~可比新加坡領土大多。

新加坡的成功正因「小國寡民」,人民步調一致。
唯新加坡重雷厲風行,與老子自然無為尚有差距。

再多的檢驗項目,查不勝查~英雄所見深有同感。
重點在廠商缺乏國民健康責任感,政府規範不足。

廉價棉籽油雖非毒物,但濫用有害健康,很缺德。
殺雞儆猴是必要手段~對不肖廠商應予嚴懲重罰。


有你不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23 07:5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幾句就把立身處事,治國治民的道理說的好極了

建議在位者"老子道德經"必修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3-10-23 11:50 回覆:

幾句就把立身處事,治國治民的道理說的好極了~同感。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確是老子的政治哲學菁華之一。

今之從政者泰半看過《道德經》,只是未能真正實踐它。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附錄三、「憨山註~發明歸趣」:
2013/10/22 20:20

附錄三、「憨山註~發明歸趣」:

愚嘗竊謂孔聖若不知老子,決不快活;若不知佛,決不柰煩。老子若不知孔,決不口口說無為而治;若不知佛,決不能以慈悲為寶。佛若不經世,決不在世間教化眾生。愚意孔老,即佛之化身也。

後世學佛之徒,若不知老,則直管往虛空裏看將去;目前法法都是障礙,事事不得解脫。若不知孔子,單單將佛法去涉世,決不知世道人情,逢人便說玄妙;如賣死貓頭,一毫沒用處。故祖師亦云:說法不投機,終是閒言語。

所以華嚴經云:或邊地語說四諦,此佛說法未嘗單誇玄妙也。然隨俗以度生,豈非孔子經世之心乎。又經云:五地聖人,涉世度生,世間一切經書技藝、醫方雜論、圖書印璽種種諸法,靡不該練,方能隨機。

故曰:世諦語言資生之業,皆順正法;故儒以仁為本,釋以戒為本。若曰:孝悌為仁之本,與佛孝名為戒,其實一也。以此觀之,佛豈絕無經世之法乎!由孔子攘夷狄,故教獨行於中國;佛隨邊地語說四諦,故夷狄皆從其化;此所以用有大小不同耳。

是知三教聖人所同者心,所異者跡也。以跡求心,則如蠡測海;以心融跡,則似芥含空;心跡相忘,則萬派朝宗,百川一味。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附錄二、「憨山註~老子傳」:
2013/10/22 20:18

附錄二、「憨山註~老子傳」:

按史記:老子者,楚苦(音怙)縣厲(音賴)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亦云柱下史)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蓬累,篛笠也。首戴之而行,言無車蓋也。)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網,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見老子,其猶龍耶。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於是老子遂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終。老子生周定王三年,母孕八十年而生。生而皓首,故稱老子。

〈〔註〕:「老子生周定王三年,母孕八十年而生。生而皓首,故稱老子。」係上古之神話傳說,不論真偽與否,姑且僅供參考。〉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附錄一、「憨山註~道德經序」:
2013/10/22 20:15

附錄一、「憨山註~道德經序」:

予少喜讀老莊,苦不解義。惟所領會處,想見其精神命脈,故略得離言之旨。

及搜諸家註釋則多以己意為文,若與之角,則義愈晦。及熟玩莊語,則於老恍有得焉。因謂註乃人人之老莊,非老莊之老莊也。以老文簡古而旨幽玄,則莊實為之註疏,苟能懸解,則思過半矣。

空山禪暇,細玩沈思,言有會心,即託之筆,必得義遺言,因言以見義。或經旬而得一語,或經年而得一章。始於東海,以至南粵,自壬辰以至丙午,周十五年乃能卒業,是知古人立言之不易也。

以文太簡,故不厭貫通,要非枝也。嘗謂儒宗堯舜,以名為教,故宗於仁義。老宗軒黃,道重無為,如云失道德而後仁義,此立言之本也。故莊之誹薄,殊非大言,以超俗之論則駭俗,故為放而不收也。

當仲尼問禮、則歎為猶龍,聖不自聖,豈無謂哉。故老以無用為大用,苟以之經世,則化理治平,如指諸掌。尤以無為為宗極,性命為真修;即遠世遺榮,殆非矯矯。苟得其要,則真妄之途,雲泥自別。

所謂真以治身,緒餘以為天下國家,信非誣矣。或曰:子之禪,貴忘言,乃嘵嘵於世諦,何所取大耶?予曰:不然。鴉鳴鵲噪,咸自天機;蟻聚蜂遊,都歸神理。是則何語非禪,何法非道。況釋智忘懷之談,詎非入禪初地乎。且禪以我蔽,故破我以達禪,老則先登矣。若夫玩世蜉蝣,尤當以此為樂土矣。

註成,始刻於嶺南;重刻於五雲南岳與金陵。今則再刻於吳門,以尚之者眾,故施不厭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