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2 18:52:31瀏覽7294|回應11|推薦100 | |
◎《老子道德經》79 至 81 章註譯~ ..... 雁南飛/2013/10.22 ◎參閱:《老子道德經憨山註》~憨山大師 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731.htm 第七十九章 〈一本「和大怨,必有餘怨」之後接「報怨以德」,疑為後世批註之羼文;從王弼通行本及其他多本,不錄「報怨以德」四字。〉 成語熟語: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註解: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和,謂調解平息之。大怨,深仇巨怨;喻人民沸騰之怨氣。安可以,猶言怎能夠。善,指良善之法。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有德,指遵行大之道聖人明君;司契,謂執左契而不責於人。無德,指反其道而行之人君;司徹,徹為周朝稅法,謂徒知苛徵稅賦而不知與民休養生息。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指自然無為之大道;無親,喻處事大公無私。與,猶黨與;喻親近、降福於其身。善人,此處指聖人明君。 譯文: 〈若不事前熟慮防患未然,待事發後〉調解平息人民沸騰之怨氣,必然餘怨難消,又怎能夠算是良善之方法? 是以聖人明君如持有債務人契券,應恭謹履行契約,謙卑為民謀求福祉,而非完全責求於人民。 遵行大之道聖人明君如執左契,而不責求於人民;反其道而行之人君如徒知苛徵稅賦,而不知與民休養生息。 持守自然無為之大道,處事必然大公無私;上天亦常降福於此聖人明君。 老子〈維基分享〉 = = = = = = 小國寡民。 成語熟語: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註解: 小國寡民:小國,謂國土狹小者;寡民,謂人民不眾者。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使有,使民有之省略詞。什伯,古軍隊編制;以十人為什長,百人為伯長。器,謂兵器。重死,不輕言死;喻人民願於國家存危戰爭為國捐軀,而平時不輕言生死。遠徙,喻遠離國境。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乘,駕駛作戰。陳,古通陣;用兵之戰陣。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結繩而用之,上古人民結繩以紀事:喻安於簡樸知足之生活。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鄰國相望,謂與鄰國接壤之地。雞犬之聲相聞,喻彼此和平相安無事。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喻兩國人民生活各足所需,終身至老死,若無必要,則不相互買賣往來。 〈註:「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一語,易滋誤解~老子本意非指與鄰國至老死不相交流往來,而係鼓勵本國重要民生所需,應儘量自給自足,避免有求於人而受制他國。〉 譯文: 治理國家,以國土狹小且人民不眾者為理想。〈註:反意喻國家愈地大物博人眾,愈不易治理。〉 聖人明君使人民雖有什伯之軍隊武器,但願於國家存危戰爭為國捐軀,而平時不輕言生死或戰時遠離國境。 如此〈勵精圖治,敵國不敢輕犯〉雖有戰船戰車,便無所用於駕乘作戰;雖有堅甲利兵,亦無所用於征伐戰陣。 聖人明君使人民能安於簡樸知足之生活,而以所食物為甘醇,以所服飾為華美,以所住屋為安穩,以所習俗為樂事。 〈天下太平時〉與鄰國接壤之地,彼此和平相安無事;兩國人民生活各足所需,終身至老死,若無必要,則不相互買賣往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成語熟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註解: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言,謂誠實無欺之諫言;不美,言不悅耳好聽。美言,喻聳動誇大之假話;不信,言不真實可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善者,喻善於持守自然無為之道者;不辯,謂不巧言令色。辯者,指好巧言令色者;不善,謂不善於持守自然無為之道。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者,知所持守自然無為之道者;不博,不多欲多務。博者,多欲多務者;不知,不知所持守自然無為之道。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不積,喻施政不吝於澤被百姓。為人,謂為民謀福利。與人,謂施民以德政。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指自然無為治國之道。利而不害,喻裨益於國計民生而無害於天下萬物。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聖人之道,指聖人明君治國之道;為而不爭,引喻大公無私德施萬民,毫無權位名利之爭。 譯文: 〈為政者必知~〉誠實無欺之諫言,其言往往不悅耳好聽;聳動誇大之假話,其言往往不真實可信。 故善於持自然無為之道者,不巧言令色;好巧言令色者,不善於持守自然無為之道。 知所持守自然無為之道者,不多欲多務而事倍功半。多欲多務者常無所適從,乃不知所持守自然無為之道。 故聖人明君施政不吝於澤被百姓,既以為民謀福利,而自身愈有成就;既以施民以德政,而自身愈多政績。 是以自然無為治國之道,裨益於國計民生而無害於天下萬物。 聖人明君治國之道,大公無私德施萬民,毫無權位名利之爭。 帛書老子甲本印刷版
《老子》是跨年代、不同學術思想作者集合的結晶。 以道家為主,揉合儒家、佛家、墨家、法家與兵家思想於一體。 http://blog.udn.com/Axeman/6629569 ◎推薦參考《老子》譯解及考證書目:2012/0914 一、《老子章句淺釋》/劉瑞符 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二、《老子讀本》/林翠萍 註譯/漢風出版社。〈坊間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三、《新譯老子讀本》/余培林 註譯/三民書局。 四、《新譯老子想爾注》/顧寶田、張忠利 註譯/三民書局。 五、《道德經句解》/李易儒 註釋/易儒出版社。〈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六、《老子道德經/憨山註》/憨山大師 著/報佛恩網。〈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七、《老子新註新譯》/陳鼓應 註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八、《老子新校》/鄭良樹 著/台灣學生書局。〈校正版本之用〉 十、《老子他說》上集、續集/南懷瑾 著/老古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一、《老子河上公注疏證》/鄭成海 著/華正書局。〈完整校正各家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二、《老子新繹》/吳宏一 著/天宏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三、《老子校正》/陳錫勇 著/里仁書局。〈完整校正各家版本之用〉 十四、《老子釋疑》/陳錫勇 著/國家出版社。〈完整校正各家版本之用〉 十五、《老子心印》/成尚道 註講/文史哲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六、《老子註解》/劉省齊 註譯/三清道學出版社。〈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十七、《太上真言:道德經》/李華 編著/三清道學出版社。〈道教〔道家〕另類版本〉 一、「王弼注釋八十一章《老子》」:目前最普遍之「通行本」。書分上下兩篇,曰「道經」(一至三十七章 )與「德經」(三十八至八十一章),合稱《道德經》。 王弼版《老子道德經》上篇第一章首論「道可道,非常道」 ,下篇第一章首論「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全文合計 6620 字。 二、「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1973 年於湖南長沙出土。沒有分章,僅分上、下篇。均係《德經》在《道經》之前 ,與《韓非子.解老》所引次序一致。以帛書乙本為準,全文合計 5467 字。 三、「戰國楚墓出土竹簡《老子》甲、乙、丙組」:1993 年 10 月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亦稱「郭店竹簡老子」或「楚墓竹簡老子」。甲組計 1090 字,乙組計 389 字,丙組計 270 字;加上殘缺字補足字數合共 1831 字。 竹簡《老子》僅通行本三分之一篇幅。未分章 ,亦未分上、下篇。內容次序上與帛書本或通行本迥異。較接近帛書本與通行本者,傳為丙組。 ..... 〈按:弼注《老子道德經》與帛書《老子》,於篇章次序、使用文字符號及內容字數等項,均有差異。〉 ◎《老子》版本補註: 竹簡《老子》甲乙丙三冊〈組〉,可能是原始初稿。 最初完整版,可能是帛書《老子》甲乙本兩種之一。 王弼注《老子道德經》為綜合後人各版本之通行本。 茲依成書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如次: 竹簡《老子》甲乙丙組=>帛書《老子》甲乙本=>各家版本紛立=>王弼注《老子道德經》通行本=>王弼之後出現之版本。 ◎參考《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作者 TG ◎參考《太一生水》~作者 TG 〈以上網址均已佚失,無法連結。〉
老子騎牛圖〈維基〉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