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08 02:34:30瀏覽4329|回應7|推薦103 | |
◎《老子道德經》55 至 57 章註譯~ ..... 雁南飛/2013/03.08 第五十五章 成語熟語: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註解: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含德,銜德也。厚,厚實也。赤子,猶言嬰孩。比於赤子,喻如嬰孩之純真而無私無欲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骨弱筋柔,喻如嬰孩身體筋骨之弱小柔軟。握固,握持牢固之謂。牝牡,猶雌雄之通稱:引申男女。合,陰陽和合也。朘作,陽具勃起也。精之至,喻自然作用之道。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號,啼叫聲。嗄〈音ㄕㄚˋ〉,聲破沙啞貌。和,柔和也;喻以柔克剛之道。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和,柔和也;喻以柔克剛。常,常理也;喻自然之道。明,明白也;喻智慧之明。 〈按:嚴靈峰版本作「知和曰常」,無「知常曰明」;以其先現《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文內。唯兩章前後文有別,似屬重現強調而非羼出,茲從王弼注《老子道德經》版。〉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益生,喻厚養奢欲。祥,此處作災祥解;謂災殃也。心,此處喻奢欲之心。氣,謂外現於精神者。強,喻逞一時貪婪之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刪略。參閱第三十章本句註解: http://blog.udn.com/Axeman/6979819 〈按:此句已見於《老子道德經》第三十章;疑似羼出,宜刪。〉 譯文: 聖人明君銜含德行,而其德操極厚實,如嬰孩之純真而無私無欲。 而無私無欲者,私欲猶如毒蟲無法以尾螫刺,猛獸無法以爪攫取,猛禽無法以翼撲擊。 亦猶如嬰孩身體筋骨之弱小柔軟,卻能伸縮自如而牢固握持物體。不知陰陽和合之禮,而無意識勃起;此謂自然作用之道。 亦猶如嬰孩雖整日啼哭不歇,卻不至於聲破沙啞;此謂之以柔克剛之道。 聖人明君知曉以柔克剛,此謂之自然之道;而知曉自然之道,此謂之智慧之明。 聖人明君若不能清心寡欲,則必滋生災殃之厄;其奢欲之心外現於精神者,此謂之逞一時貪婪縱欲之強。 老子〈維基分享〉 = = = = =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成語熟語: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註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智也。知者,謂對「道」具有真知灼見之人。不言,喻不自炫耀知「道」。言者,謂略窺皮毛而自誇知「道」之人。不知,喻強以為真知「道」而實懵懂無知。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塞,杜絕也。其兌,喻私欲之所由生。其門,喻貪婪之所起念。銳,鋒利、鋒芒:引申有所作為。其銳,喻利害之所作為。 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解,釋出也;喻化解。其紛,喻權鬥之所紛爭。和,喻抑制己念。其光,喻顯貴之所炫耀。同,認同也;喻親近。其塵,喻庶民之所卑微。玄同,謂玄妙道同也;猶言大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喻聖人明君無私無欲,用人唯才,不受親疏遠近個人愛憎之影響。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喻聖人明君無私無欲,擇善固執,不受利害得失個人喜惡之影響。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喻聖人明君無私無欲,貼近民意,不受尊卑貴賤鐘鼎山林之影響。故為天下貴,謂所以能成為天下尊崇之共主。 譯文: 對「道」具有真知灼見之人,不自炫耀知「道」;略窺皮毛而自誇知「道」之人,卻強以為真知「道」而實懵懂無知。 聖人明君知曉杜絕私欲之所由生;關閉貪婪之所起念;挫折利害之所作為。 聖人明君知道化解權鬥之所紛爭;抑制顯貴之所炫耀;親近庻民之所卑微。此謂之玄妙道同。 是以聖人明君無私無欲,用人唯才,不受親疏遠近個人愛憎之影響。 聖人明君無私無欲,擇善固執,不受利害得失個人喜惡之影響。 聖人明君無私無欲,貼近民意,不受尊卑貴賤鐘鼎山林之影響;所以能成為天下尊崇之共主。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老子心印》第 57 章
成語熟語: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註解: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以正治國,言以溫良恭儉讓之正道治理國家。以奇用兵,言以奇巧機變之廟算用兵作戰。以無事取天下,言以自然無為之道統君臨天下。 〈按:明君寧以溫良恭儉濟弱扶傾為先,獨裁機巧權詐皆不足取也。良將寧以奇正多謀安邦守土為上,好戰炫武無謀皆不足取也。聖人寧以自然無為返璞歸真為本,苛法擾民詭辯皆不足取也。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吾,此處喻明君。何以知其然,謂何以知其必須如此守溫良正道、用善謀良將及尊崇聖人無為而治之道。 〈按:此句註譯甚多,茲循前句統合「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延伸解釋之。〉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天下多忌諱,謂治理天下若法令多防禁擾民。民彌貧,謂百姓無所適從不能安居樂業,使生活益加貧乏。 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利器,謂人主國君若多奇巧權謀之算計。國家滋昏,謂國家乃滋生內訌紛爭之亂象。 〈按:王弼本作「民多利器」;唯多版本作「人多利器」,人字扣一國之人主,茲從多者共識修正。亦有版本作「朝多利器」,併參。〉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人多伎巧,謂人主國君若多精巧奢華之喜好。奇物滋起,謂風俗乃崇尚珍奇奢侈之享受。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法令滋彰,喻人主國君若法令過於冗雜繁苛。盜賊多有,謂因此民生凋敝而致盜賊紛起。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為而民自化,謂我實踐無為之治,不加以干擾,則人民將效尤而自我教育。我好靜而民自正,謂我循正道施政之本,不妄作胡為,則人民將效尤而行走正道。 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事而民自富,謂我不妄加擾民之役,使修生養息,則人民將效尤而生產富足。我無欲而民自樸,謂我摒棄奢靡之欲,為民之表率,則人民將效尤而回歸儉樸。 譯文: 明君當以溫良恭儉讓之正道治理國家;良將當以奇巧機變之廟算用兵作戰;聖人當以自然無為之道統君臨天下。 明君治國,何以知道其必須如此守溫良正道、用善謀良將及尊崇聖人無為而治之道?乃依彼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之故。 國君治理天下,若法令多防禁擾民,則百姓無所適從不能安居樂業,使其生活益加貧乏。 人主國君若多奇巧權謀之算計,則國家乃滋生內訌紛爭之亂象。 人主國君若多精巧奢華之喜好,則風俗乃崇尚珍奇奢侈之享受。 人主國君若法令過於冗雜繁苛,則因此民生凋敝而致盜賊紛起。 故以聖人謂:我以實踐無為之治,不加以干擾,則人民將效尤而自我教育;我循正道施政之本,不妄作胡為,則人民將效尤而行走正道。 我不妄加擾民之役,使修生養息,則人民將效尤而生產富足;我摒棄奢靡之貪欲,為民之表率,則人民將效尤而回歸儉樸。 http://blog.udn.com/Axeman/6629569 ◎推薦參考《老子》譯解及考證書目:2012/0914 一、《老子章句淺釋》/劉瑞符 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二、《老子讀本》/林翠萍 註譯/漢風出版社。〈坊間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三、《新譯老子讀本》/余培林 註譯/三民書局。 四、《新譯老子想爾注》/顧寶田、張忠利 註譯/三民書局。 五、《道德經句解》/李易儒 註釋/易儒出版社。〈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六、《老子道德經/憨山註》/憨山大師 著/報佛恩網。〈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七、《老子新註新譯》/陳鼓應 註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八、《老子新校》/鄭良樹 著/台灣學生書局。〈校正版本之用〉 十、《老子他說》上集、續集/南懷瑾 著/老古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一、《老子河上公注疏證》/鄭成海 著/華正書局。〈完整校正各家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二、《老子新繹》/吳宏一 著/天宏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三、《老子校正》/陳錫勇 著/里仁書局。〈完整校正各家版本之用〉 十四、《老子釋疑》/陳錫勇 著/國家出版社。〈完整校正各家版本之用〉 十五、《老子心印》/成尚道 註講/文史哲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六、《老子註解》/劉省齊 註譯/三清道學出版社。〈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十七、《太上真言:道德經》/李華 編著/三清道學出版社。〈道教〔家〕另類版本〉 帛書老子甲本印刷版〈維基分享〉 = = = = = = = = = = = = 一、「王弼注釋八十一章《老子》」:目前最普遍之「通行本」。書分上下兩篇,曰「道經」(一至三十七章 )與「德經」(三十八至八十一章),合稱《道德經》。 王弼版《老子道德經》上篇第一章首論「道可道,非常道」 ,下篇第一章首論「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全文合計 6620 字。 二、「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1973 年於湖南長沙出土。沒有分章,僅分上、下篇。均係《德經》在《道經》之前 ,與《韓非子。解老》所引次序一致。以帛書乙本為準,全文合計 5467 字。 三、「戰國楚墓出土竹簡《老子》甲、乙、丙組」:1993 年 10 月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亦稱「郭店竹簡老子」或「楚墓竹簡老子」。甲組計 1090 字,乙組計 389 字,丙組計 270 字;加上殘缺字補足字數合共 1831 字。 竹簡《老子》僅通行本三分之一篇幅。未分章 ,亦未分上、下篇。內容次序上與帛書本或通行本迥異。較接近帛書本與通行本者,傳為丙組。 ..... 〈按:弼注《老子道德經》與帛書《老子》,於篇章次序、使用文字符號及內容字數等項,均有差異。〉 ◎《老子》版本補註: 竹簡《老子》甲乙丙三冊〈組〉,可能是原始初稿。 最初完整版,可能是帛書《老子》甲乙本兩種之一。 王弼注《老子道德經》為綜合後人各版本之通行本。 茲依成書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如次: 竹簡《老子》甲乙丙組=>帛書《老子》甲乙本=>各家版本紛立=>王弼注《老子道德經》通行本=>王弼之後出現之版本。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