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1 15:14:07瀏覽3042|回應2|推薦19 | |
如果不是遇到這位骨科大夫,我很難想像台灣的醫師會這麼「不落俗套」。 這是一家令人敬畏的教學醫院,對於教授級的醫師,我的經驗是,他們通常內斂而有威儀,身邊總有年輕的醫師或助理跟著,對病人保持不冷不熱的溫度,雖不大張旗鼓的噓寒問暖,也不至冷若冰霜目露鄙夷。偶而遇到幾位溫和懇切、有耐心聽病人和家屬緩緩訴說的,就已足夠讓人如沐春風。 相形之下,這位教授級的醫師,真的很不一樣。 為了婆婆要換人工關節,我們傷了一陣子腦筋。她因為風濕關節炎,多年前左膝換了人工關節,那時開刀手法和止痛的選擇性有限,我們雖找了超級名醫,婆婆卻只記得術後痛不欲生,以至於右膝也開始不妙時,她忍了再忍,就是不敢再開。直到痛得揪心,才點頭答應進醫院,殷殷叮囑要我們「這次要找個好一點的醫生」。 這是所有家屬的頭痛時刻,什麼樣的醫生才叫做「好一點」呢? 老公和我打開電腦,開始上網找資料,很快就發現人工膝關節的置換如今已是非常成熟的手術,醫師只要有相當經驗、醫院的風評不差,多半沒什麼問題。蒐尋一陣後,我們選擇了離家不遠的醫院,掛了骨科主任的號,陪著看診下來,我們都覺得那位醫師的經驗、態度都可稱良好。 但老人家總是更相信「大」醫院,問我們再多掛一間來選選可好?雖然doctor shopping有點耗時時力,但一來為了讓她安心,再者,聽聽第二位醫師會說些什麼亦無妨。 於是我們又埋首問了一下網路,有網友po文盛讚某大醫院的骨科醫師是多麼親切與體貼病人,還會握著病人的手說一定會給你全新的未來,但也不乏網友提出負面評語。然而看在此人似乎頗負盛名的分上,就姑且看之吧! 那天下午一到診間,乖乖,候診名單落落長,有七、八十個病人等著看,想來該是口碑不錯。漫長的等待時間,婆婆自行向其他病人展開情報蒐集,一位開刀不久還用著助行器的阿桑堪稱遊說團團長:「妳跟著教授走就沒錯,他會幫助妳的啦!」唔,若果真如此,倒是可以考慮喔! 去過這類大醫院的人一定知道,診間內永遠有兩組病人,一組在看診,另組在旁等候,前一號看完馬上接下一個,分秒不浪費。婆婆被叫進去後,自然也是坐在旁邊「稍息」。前一位病人顯然是老病號,大醫生十分洋派,病人看完要離開,他馬上伸手過去緊握致意,要他安心休養。乍看之下態度真贊,有哪個教授會跟他一樣向病人握手哩?但怎麼隱隱約約,就是有股不真實的氣味… 說時遲那時快,病人家屬遞給教授一袋禮盒,彎腰說謝謝您照顧,中秋節快樂;教授亦是笑靨盈盈,以無比順暢的手勢一把接過來放在腳邊。 我跟老公交換了一個眼神。嗯,教授可能忘了診間裡還有其他病人。 終於輪到婆婆,教授看了看就說先照x光吧,沒錯,這是標準程序。照好回來,又是一陣漫長等待,我們又再度進入診間,精采片段終於上演。 照例,診間裡前一個病人還沒走。那位男士不知何故火氣很大,似乎是要醫生替他開個証明,教授卻毫不動火,拍拍他肩膀極力安撫,隨即掏出名片寫了一個手機號碼說:「不要急不要急,你先回去,我會打電話給你的啦,真的!」隨即起身送客。 總算讓婆婆就定位了。他看了看電腦x光片,指東指西了一陣後說,很嚴重吶,準備做手術吧。我們還在遲疑,他卻箭無虛發,轉頭問老公說,是你媽媽吧,「那,你在哪裡高就啊?」 老公像呆頭鵝般愣住,顯然他以為自己聽錯了。醫生沒事問病人的兒子在哪裡做事幹嘛?教授面不改色的又問了一遍,身為資深人事主管,老公馬上恢復警覺,微笑的說,「呃,算是”商”啦!」教授立刻依言在婆婆的某張檢查表格上寫了個大大的「商」字,再加個大圈。 「請問教授,我媽媽的膝蓋會用什樣的方式開?是微創還是傳統的?她有骨質疏鬆,會對手術方式有影響嗎?」我們把問題一股腦兒的丟出去,看看會聽到什麼答案? 「放心放心啦,我會用”最好的方法”幫她開!」咦,是個sales式的回答哦,那就再試你一下唄。「不好意思喔,那請問會是您親自主刀嗎?」 這是個很突兀的問題,相信十個有九個醫生聽了要生氣。但這位教授非但不動火,眼神還放出「掛保証」的光芒,「你放心啦,不管哪個達官貴人,都是我自己開!」 倒不知是不是這一題「提醒」了他,教授立馬拿出一張名片,寫下一串號碼遞過來,「這是我的手機,你放心,我會打電話給你!」隨即附耳過去對著老公講悄悄話:「我跟你講喔,全醫院,我的病人最多喔!」 乍時,我以為我在房屋仲介公司,sales拍胸脯對我說:「您請放心,我的成交數是全公司最多的!」 照慣例,教授伸出手來與老公懇切的握手,再補上一串「放心放心」。下個病人進來了,恰好是方才跟婆婆哈啦的阿桑。阿桑立刻不厭其煩的又向我們簡報一次,她以前只信中醫,碰到教授後,人生才有了新希望….(呃,網路上那篇該不會就是阿桑寫的吧?) 回家的路上,我們正想著要怎麼說服婆婆不要再迷信大醫院,想不到老人家也小聲的說,這醫生,怎麼好像「就是一張嘴」? 我們決定相信自己的感覺,選擇離家近的那間醫院安排住院。至於大教授,他一定是說說就算了,才不會真的自己打電話來呢。 某天老公下班,神祕的對我說,妳猜我今天接到誰的電話? BINGO,真的是他!據老公描述,手機一通,對方劈頭就問:「李兄嗎?」,老公正摸不著頭腦,大教授自己報上名來,接著就說可以來住院了,要住單人還是雙人的呢? 老公還算靈巧,隨便搪塞了一個理由,總之就是不麻煩他了。教授大概從沒被拒絕過,也愣了半晌,隨即不斷追問,那也是在我們這裡開嗎?是哪一位醫師開啊?老公說不太方便講吶,雙方對話便在一陣尷尬中結束。 如今,婆婆已做完手術平安出院。主治醫師雖不多言卻很細心,天天必探視病人了解進展。 後來基於好奇,我向熟悉那家「大」醫院的朋友打探,朋友沒多說什麼,只說那位教授確實頗具爭議性,「妳的感覺差不多是對的。」 那麼,為什麼他還有這麼多病人掛號,更有人對他贊不絕口、像遇到活菩薩呢?朋友笑說,在這家醫院,只要主治以上,都有基本的病人量;何況,就是會有病人愛他那套啊….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到目前為止,我們仍願相信,那位教授的技術應該也不會太遜,只是舉止行為實在太古怪了點。 然而不論如何,我的感想是,台灣大醫院裡的諸多怪現象,總算在逐漸改善、進化中;然而身為病人與家屬,始終缺乏客觀、標準化的法則可依循,從選醫院、選醫師、到打聽相關的細節與「眉角」,再再都渴望得到指引與充分的協助。要到何時,已經身體不舒服的病人,才不必再為了這些林林總總更焦慮難眠呢?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