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憶長江三峽
2019/07/22 01:44:51瀏覽2166|回應7|推薦70

2002年因為兒子提議在長江三峽大壩蓄水前去遊歷一趟,於是報名旅遊團探訪了張家界、九寨溝,再加碼上船遊覽長江三峽。10年前加入UDN部落格的時候,選了一些相片貼在格子裡,準備整理出"神州初探"系列遊記。才寫幾篇,事情一忙,加上後來有新的活動和旅遊,這些相片就逐漸被擱到腦後了。直到最近看新聞傳言說三峽大壩可能變形,才又想起那次旅遊的最後一段,也是第一次去大陸的主要目的 : 長江三峽遊輪之旅。

上船之前 (重慶)

從上海開始,我們和這個旅行團一起遊了長沙(嶽麓書院)、張家界;成都 (三星堆、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臥龍熊貓保護區;越過松潘草原到九寨溝。然後又馳車下山到李白的江油故里,參觀了自貢的鹽業、恐龍兩座博物館,在大足的寶鼎山觀賞佛教石刻,最後到了重慶。

吃過這頓晚餐,就各奔東西。次日嚮導送其他團員去搭機,我們則在雨中遊覽了釣魚城(釣魚城 … 影響亞歐歷史的古戰場)。然後在重慶隨便看了一天,找到一間教堂。21日在上船前望了彌撒。

教堂裡望彌撒的教友很多,年紀都比較大。座無虛席,每張長條座椅都塞了能擠下的人,後面還有許多站著的教友。儀式還是舊式 (第二屆大公會議以前的形式),誦念我小時候熟悉的經文,(幾年後在北京西什庫教堂望彌撒,已經是新式經文和儀式)。

第一天:  重慶 - 酆都 

我們登船時還早,可以四處走走看看。船上有一些活動,像是教太極拳、針灸之類。但那時主要興趣是看風景,就都沒有參加。

我們帶了照相機和錄影機紀錄這一趟旅程。相機大多由小兒子掌鏡,老大負責錄影,結果各自拍他們有興趣的。相片大部保存下來,(刪掉了一些不清楚的),錄影帶卻好久沒有觀看,連機器都不知道還能不能用了。

酆都

酆都原名豐都,明朝時才改名。中共建國後又改回豐都。

根據道教傳說,中國北面有一處神秘荒蕪之地,稱「羅酆山」,是亡靈的歸宿。統領的主神叫做酆都北陰大帝,也可以直接叫做酆都大帝。後來相傳神仙陰長生、王方平在四川酆都得道,以其姓氏,樹立「陰王」大纛,後人誤將「陰王」作「陰間之王」解釋。

於是有人誤把四川豐都的「豐」字與羅酆山的「酆」字混為一談,把酆都(豐都)定為鬼城。加上道教和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這個誤解遂深植人心。

我們下船上岸,搭纜車到一半再步行上山。除了傳統道教建築,也有不少現代石雕。

海瑞是明朝的名臣,以直言敢諫著稱。(而且,上海是因為他疏通黃浦江而產生的)。毛澤東很推崇他。因此當時的北京副市長吳唅(仰承上意?)寫了一部京劇"海瑞罷官"。沒想到幾年後被江青手下的文人拿來鬥爭,開啟文化大革命的腥風血雨。

在網上查海瑞的“壽字碑”,只有浙江淳安縣的海公祠說明了來龍去脈,碑看起來也比較斑駁。難道酆都的海瑞題字是複製品? 下面是從網上抄來的說明:

“壽字碑”源於明朝名臣海瑞為母親節儉祝壽的故事。海瑞為官清廉、生活簡樸,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肉。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母親七十大壽,海瑞僅以“市肉二斤”而過,並書寫了這個狂草“壽”字作為禮物,傳為美談。

這個壽字有幾大特點,一是正看倒看都是壽字;二是這個壽字由“生母七十”四個字組成。如果細看還可發現,“壽”的上半部分是個“生”字,下半部分是個“年”字,整個字去頭去尾則是個“老”字,而“生”字的最後一橫和“老”字的最後一筆卻構成了“百”字。所以整個“壽”字分開看就成了“生老百年”,和起來就是“壽生老百年”。獨特的字體結構,體現了海瑞對母親濃濃的孝順之情。

沿路參觀的道觀中還有許多雕像,但可能因為人多,兒子邊走邊照,相片模糊不清,就沒有留下。參觀那天距最後遷村日期還有315天,不過這幾天看網上的文章似乎沒有完全遷走,不知道水庫蓄水後有淹了多少地方。

第二天 :  夔峽 (瞿塘峽)、小三峽、巫峽 、秭歸

第二天上午,郵輪進入三峽。為迎接仰慕已久的"夔門天下壯",全船上下所有乘客拿出各種相機,列隊在窗口、船舷、拭目以待。偏偏天氣不好,在經過夔峽的八公里(20分鐘)雨霧濛濛。我們特別到甲板上等待,潮濕的水氣卻讓電子相機和錄影機完全動不了。畢生唯一的"和夔門相遇"沒有法子記錄下來,只在腦子裡留下一點逐漸模糊的印象。

夔峽過了相機才能運作,拍下長江兩邊的山勢和崖壁上的山羊

大寧河/小三峽

遊輪到達巫山下,換搭小船去遊覽大寧河流域的小三峽: 龍門峽、巴霧峽、和滴翠峽,但好像沒有到滴翠峽。

大約在巴霧峽,據說可以看見崖壁上的懸棺。我眼睛沒那麼好,只覺得四壁山上看起來都差不多。

那艘遊輪上最大的團體是某學校的教職員旅行團,一路談笑風生,旁若無人,在導遊講解時也如此。有幾次噪音蓋過導遊解說,我忍不住請他們小聲一點,但效果有限。這天在巴霧峽河邊觀賞風景同時等小船的時候,幾個年輕人開始撿起石頭打水漂。那學校的一位(可能是)老師說:"這石頭台灣也有",我忍不住偷笑 ... 這也值得比嗎?

巫峽和巫山

從小三峽回到遊輪,繼續往東穿過巫峽,北岸就是神女峰。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爲草,實爲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爲行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爲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爲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絶,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緑潭,迴清倒影,絶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潄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絶。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水經注/34 ... 高中國文讀過的一段)

如今聽不見猿鳴,唯有巫山雲雨依舊如是。前幾天新聞裡說,大壩完工後氣候改變,連雲雨都可能受影響了。

秭歸 

依據《水經注》“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因名曰姊歸”,“秭”由“姊”演變而來。秭歸地名由此而來。

到達秭歸之前,導遊指著江岸某處說那裏是"昭君故里",因為三峽水壩工程,整個村莊將遷到長江對岸比較高的地方(*)。過了一會兒,指著另一處說那是"王昭君新的故里",我不禁笑起來。

秭歸最重要的名人還是屈原,在船上遠遠望得見屈原祠。但遊輪計畫的活動不包括參觀秭歸或屈原祠,而是觀賞民俗歌舞表演。我們對歌舞表演沒有很大興趣,提早離開會場。想自由活動,卻不能上岸參觀。事實上接近江邊的很多房舍已經被拆毀了。只能就著黯淡的天色,遠遠拍幾張破損的房子和屈原祠。

* 谷歌到的資料:

興山縣始建於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因「環邑皆山,縣治興建於群山之中」,故名興山。歷史悠久,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在此出生。 因三峽工程建設需要,興山縣城整體搬遷,向大山深處挺進了16公里,從香溪河東岸的有1700多年歷史的縣治高陽鎮(現改名為昭君鎮)遷到了上游西岸古夫鎮。

第三天 :  西陵峽

第三天,船過西陵峽。西陵峽以西陵山而得名。西起湖北省秭歸縣香溪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約66公里,是三峽中最長的一段峽谷,以灘險流急峽長山奇而著稱。西陵峽中有著名的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黃牛峽、燈影峽等。所謂兵書寶劍的"兵書"其實是崖壁上的懸棺。

三峽懸棺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古代巴人的一種特有的風俗。據說“高棺”具有保佑子孫後代富貴之意,另一種更為現實的說法是,懸棺可以保護親人的屍體,以免遭動物的侵犯。 懸棺的擱置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將棺木放置在距離地面約10米高的天然洞穴中,另一種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一個或者數個洞穴,然後將棺木置於其中。在考古發掘出的懸棺中,從屍骨擺放以及陪葬品的種類可以反映被葬者的身份和地位。

江岸上海拔135米的標記

崖壁旁穿山而過的公路,不知何時修建的

最後兩張張飛和關公的塑像,分據長江兩岸,相距數十公尺。沒有查到地點和立像原因。

三峽大壩水利工程 

我們2002年七月去參觀的時候,三峽大壩還在興建中。遠遠觀看了五級船閘,聽了簡報,但是已經沒有甚麼印象,畢竟不是學工程的。當時沒有部落格,也不會用心做筆記。

要孩子們站在浮雕前合影,他們擺出逗笑姿勢

葛洲壩 

葛洲壩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壩」,是長江幹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位於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上游的三峽水電站38公里,距下游宜昌市主城區約6公里。因壩址處江中原有一個葛洲壩島而得名。

葛洲壩島原為長江中的一個沙洲,與旁邊的西壩島相鄰,將這一段長江自南岸向北分成了並行的大江、二江和三江這三條河道。原來叫「擱舟壩」,船家為了吉祥,把擱舟改個諧音成為「葛洲壩」。葛洲壩水利樞紐的壩址就穿過這個江心小島,這個小島隨著大壩的修建而消失了。

 經過閘門的時候拍的

那天晚上是"船長之夜",由船上工作人員和乘客表演。外甥應要求自彈自唱兩首歌,可惜照片影像都太模糊。

第四天 :  宜昌 - 武漢

荊江 (湖北古時候稱荊州,所以這一段長江也稱荊江) ... 水流平穩,一派優閒寧靜。

另一艘遊輪在船上遠遠看見的教堂

武漢 

我們在武漢港下船,結束四天三夜的三峽旅程。

漢口是當年爸媽一路搬遷到台灣的起點,

大姐在那裡出生。

可惜我們要趕搭往上海的班機,沒有時間參觀。

只能拿著相機隨時取景。

四天船上的行程 (嚴格說是三天),欣賞到秀麗山勢和滾滾長江,參觀了遊輪公司安排的景點。只是沒有看到兒子最想參觀的石寶寨和張飛廟,也沒有拍下巍峨的"夔門"。據說大陸搬遷、復建了重要的古建築,或許將來有機會去參觀錯過的地方,但終究不是當初的地理環境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3wang&aid=128150491

 回應文章

CatCa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2/03 20:37

看此文後, 希望我也有機會去長江三峽一遊.

 

看雲 (33wang) 於 2020-02-07 01:31 回覆:
謝謝來訪。
三峽大壩完工營運後,遊輪停靠的地方大概不同了。
應該還是值得一遊,只是您必須等新冠狀病毒的危險過了才能規劃。

behapp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7/29 14:40
想當年我們讀了許多中國的歷史,大陸的地理。現在課綱一直改,許多年輕一代恐怕也無緣接觸這些了。
看雲 (33wang) 於 2019-07-31 23:07 回覆:
大陸這些年變化很多,我們以前學的也遠遠不足了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7/24 15:17
2002 的心境和地理,供今日言歡和述舊。
進出神州過廿趟,只為公幹,每回入出境,都有鬆一大口氣的感思,不但住不下來,也難有治遊的長趣。您小姐遠較高明!
看雲 (33wang) 於 2019-07-25 10:19 回覆:

謝謝來訪 

從小在課本上讀過的地方,多少有些好奇和興趣。兒子一提議就決定去了。

上月去一趟上海,瞭解您說的感覺 ...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7/23 12:33
太謝謝看雲這篇大作了
我正打算明年去三峽遊輪呢
我把這篇做個特別記號
當我的導遊
看雲 (33wang) 於 2019-07-23 23:29 回覆:
這是17年前的旅行,現在應該改變很多了。
長江大壩已經完工了,妳也可能見到一些拆遷復建後的名勝。

賈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太厲害了 !!!
2019/07/22 20:16

時隔 17 年

連王昭君有"新的故里"

你都記得 得意

看雲 (33wang) 於 2019-07-22 22:07 回覆:
覺得好笑,所以印象深刻 大笑

雲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7/22 15:06
17 年前去的,竟然資料與照片都保存得這麼好,還能回頭再來寫這篇文章,對您真是萬分佩服!
看雲 (33wang) 於 2019-07-22 22:05 回覆:
照片和記憶是以前的,資料卻是新查(Google)的 足感心耶

tz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7/22 09:46

這篇要收藏,因為當初我也走這樣的路線!

想想都快二十年前了!

看雲 (33wang) 於 2019-07-22 10:30 回覆:
忘掉太多,寫得草率,說收藏實在不好意思。
我們是17年前去的,那時小兒子和外甥女剛剛高中畢業,老大準備升大四。
現在都分別結婚當爸爸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