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06 15:23:32瀏覽1782|回應4|推薦55 | ||||||||||||||
二十世紀初,美國著名雕塑家喬治‧格雷‧伯納德(George Grey Barnard,1863-1938)在法國鄉間工作時,為了增加收入,兼職經銷中世紀雕塑和建築文物。這些雕塑和文物歷經數百年政治宗教動亂,很多流落到當地居民手中。因為經手的文物多,伯納德自己也留下不少,並隨著他帶回美國。 伯納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回到美國,在曼哈頓北端成立一家博物館,命名為「喬治‧格雷‧伯納德的修道院」(George Grey Barnard’s Cloisters),展覽他從法國蒐集的藝術品,想讓美國人領略中世紀藝術的魅力。 到了1924年,伯納德決定出售修道院博物館,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1874-1960)慷慨解囊,幫助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買下伯納德博物館和其中的收藏。洛克菲勒還將自己珍藏的 40 多件中世紀藝術品贈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1927 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決定為這座分館修建一棟更大的建築,以便更有系統和學術性的展示收藏品。洛克菲勒又出資將緊鄰伯納德博物館北邊 66.5 英畝的土地買下闢為公園,即現在的崔恩堡公園(Fort Tryon Park),中央就是新建的修道院藝術博物館。為確保博物館與周圍環境完美融為一體,洛克菲勒還捐了一片土地给紐澤西州,成為哈德遜河對岸帕利塞德斯公園的一部份。不僅如此,還出資讓博物館繼續收集中世紀藝術品,使收藏更加完備。 新博物館的建築師查爾斯‧柯倫斯(Charles Collens,1873-1956)是設計新哥德風格的大師,最著名的作品是曼哈頓的河濱教堂(Riverside Church)。柯倫斯沒有抄襲任何特定的中世紀建築型式或風格,而是透過設計,喚起人們對中世紀後期建築的想像。一般修道院内都有大型的露天中庭,周圍環繞着覆蓋屋頂的迴廊,通往修道院的其他建築。修道院藝術博物館也採用類似設計,館內多個中庭可通向其他展廳,參觀者彷彿置身真正的修道院,可以愜意的靜心沉思。 * 以上簡介係參考"修道院藝術博物館: 概述" https://www.metmuseum.org/press/general-information/2016/the-met-cloisters-chinese-traditional 八月中旬天氣炎熱,想找個地方"避暑",於是去這所聞名已久的博物館盤桓了一天。 一般講的歐洲中世紀大約是指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453年東羅馬(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將近1000年。修道院博物館的文物主要來自法國大革命中被毀損的教堂和修道院,屬於中世紀的中期和晚期,分為羅馬風格時期(約西元 1000-1150/1200 年)和哥德時期(約西元 1150-1520 年)。不過外行人就算聽了講解,也忘了怎麼區別,就用相片代替說明吧。 羅馬風格和哥德式的差別之一是門上的圓拱: 羅馬式是一個完整的圓弧,哥德式則是由兩個"破開的"弧合起來,中間呈現一個尖角。 仿中世紀教堂內部的設計,祭壇、雕塑、(可能還有彩色玻璃窗)來自不同的修道院和教堂。 修道院博物館靠近哈德遜河,對岸是帕利塞德斯公園 仿修道院的中庭和花園 右邊是來自義大利Monticchio的聖尼古拉雕像,大約製作於1350-1375年,是罕見的哥德式木雕。(美術館於1925年收藏) 掛毯主要來自洛克菲勒的捐贈。除了宗教故事,獨角獸也常出現在中世紀藝術作品中。當時的人相信傳說中的獨角獸有特殊功力可以治病,雖然誰也沒有見過。 修道院中常有一個類似這樣的集會場所 羅伯特‧坎平(Robert Campin)的《梅洛德祭壇畫》(Annunciation Triptych,又名Mérode Altarpiece) 最下面兩本是那段時間 Colmar特展的一部分: 希伯來文的經書 仿中世紀教堂的墓室,雕像和彩色玻璃窗來自不同的教堂,依照他們在教堂裡可能的位置展示。 一邊是仿中世紀的後花園,另一邊是面對哈德遜河的風光。乘興而來,收穫滿滿的回家,也躲過了一天暑氣。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