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14 16:52:13瀏覽272|回應0|推薦6 | |
本文同時於本人臉書,粉絲頁「王文青的異想世界」,blog「田英奇的異想世界」以及數個臉書社團刊出,請不要轉貼。 第一部:堂堂溪水出前村 (原作於1993年,原名:「三十歲以前的胡適之」。2024年修訂) 三 這樣昏天暗地的混日子,終於惹出麻煩來了。1910年三月裡(陽曆3/22)的一個晚上,有朋友請胡適到一家叫「迎春坊」的堂子(酒家)吃飯,大家都喝了不少酒。胡適因為明天還要到學校教書,所以先叫(人力)車走了。朋友們看胡適還能寫詩,以為他沒事,就讓他一個人離開,哪想到胡適已經爛醉如泥,一上車就睡著了。 一睡醒來,胡適睜眼一看,不在自己家裡,再一注意,發現自己已經被關到巡捕房了!等天亮後巡捕頭叫他出來問話,也叫了巡捕來作証,胡適才大約知道前晚發生了什麼事。原來人力車夫看他在車上大醉不醒,動了歹念,把他的錢、帽子都摸了去,等到車夫開始剝他身上的皮袍時,胡適下意識的感覺到了,開始反抗,於是車夫把胡適推下車就跑了。胡適追不上,鞋還跑掉一隻,只好走回來,開始發酒瘋唱起歌來。這時候巡捕來了,看見一個醉鬼,用燈一照,醉得不像話的胡適開口痛罵對方「外國奴才」!於是兩個人就打扭起來,滾到地上,巡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胡適抓進巡捕房。 巡捕房的人知道胡適是個小學老師,決定「從輕發落」,罰款五元,算是給巡捕的醫藥費。不久胡適的朋友幫他交了罰款,把他保出來。胡適回到家裡,一照鏡子,才發現自己渾身污泥,臉上還有傷痕,狼狽不堪,不由得嘆了一口氣,想起「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這幾個月在上海,自甘墮落,一事無成,如何對得起自己?如何對得起母親? 當天他就寫信辭去華童公學的教職,因為他認為自己的行為已玷污了這個學校的名譽(註1)。好友許怡蓀來看胡適,勸他擺脫一切,去參加庚款公費留美考試。顯然這個意外把胡適打醒了,靠朋友的幫助,先湊了些錢還債、安家,然後在上海閉門讀書,準備留考(註2)。兩個月後,又向遠房親戚借了筆錢當路費,動身赴北京考試。當年的制度很緊湊,考試的時間在七月下旬,一考完馬上放榜,半個月之後就放洋(註3)。留美考試分兩場,第一場(7/21)考國文和英文,過了才能考第二場的動物學、物理學、西洋史等。國文考「議論」(就是作文),題目是「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說」,胡適想這個題目不容易發揮,異想天開寫了一篇考據「規、矩」的文章,先講「周髀算經」裡提到畫圓之法,並沒有用到(圓)規;再從孔子講「從心所欲不踰矩」,提到矩但沒有提到規,一直到墨子、孟子才規矩並提,顯示規在矩之後才出現。老實說,在這麼重要的考試裡出這種奇兵,胡適未免太大膽了──這可能是一生謹慎的胡適一輩子最冒險的舉動──可是沒想到,胡適的運氣太好了,看考卷的先生居然是考據迷,對此文大為激賞,評為100分(註4)﹔英文60分,頭場被取為第十名。第二場(7/26)的科目胡適都是抱佛腳臨時準備的,所以考得甚差,所幸第一天考得不錯,算是可以彌補過來。 胡適在7/30這一天去史家胡同「看榜」。胡適很沒有自信,從「榜尾」看起,一直看到上面都沒有自己的名字,自然很失望,但隨即發現這是一張「備取」,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再過去看「正取」,仍然是從榜尾開始看,忽然看到自己的名字了,可是仔細一看,卻是「胡達」。還好再往上看兩名,就發現了「胡適」。在那電光火石的剎那,胡適心中有沒有出現「人生跑馬燈」,我們是不知道,但是他自己心裡可想著,這胡達不曉得是誰,幾乎讓自己空歡喜一場。在錄取的70人內,胡適排名55,平均59分多,算是很後面的了。這七十人裡,除胡適外,還有大名鼎鼎的趙元任,排名第二(註5)。 前面說過了,胡適這回北上考試,很怕考不取給人笑話,於是把表字裡的「之」字去掉,用一個從來沒用過的名字「胡適」應考。知道自己「得中」之後,胡適向長輩借了路費南返,回到上海後又忙著拜託親友墊錢老家。八月,胡適到上海等船出洋,二哥紹之從東北趕來送行,以家道中落,勉勵胡適出國去學鐵路、礦冶,以振興家國(註6)。胡適對路、礦都沒什麼興趣,但為避免兄長失望,決定出國學農,以農救國。八月十六日,胡適登船負笈美國(註7),二十餘日後抵達舊金山,再搭火車橫貫美國,9/10到達康乃爾大學所在地Ithaca。就這樣,十九歲的少年胡適,成為第二批庚款公費留美的學生。 [註1]: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來,第一,胡適當時還真是墮落,第二天要上課,前晚還喫酒大醉;第二,當年的社會對老師相當敬重,因此胡適覺得對不起學校。如果我們拿這個事件為例,與一百年後的現在,那真是天差地別了。 [註2]:胡適是一個很孝順,也很要面子的人,在他六月底寫給母親的信中,並沒有提到自己酒醉被捕的事情,只說現在科舉已停,「上進之階」唯有出洋留學一途;同時還特別強調,如果考上了,所有費用由國家出,而且「官費甚寬」,可以省下一些寄回家用。如此既對學問有益,家裡又可得補貼,一舉兩得,所以才辭去華童公學教職,專心準備考試。這裡胡適撒了一個小白謊。 [註3]:這裡的庚款指的是美國退回的款。庚款留美一共有三批,原本的計畫是考取者先在「肄業館」(預備學堂)學習半年到一年,然後才赴美,但因籌備不及,改成直接赴美。後來庚款開始投入預備學校,才開始按照原來的計畫,先進預科再放洋,此即清華學堂,後來清華大學的演進過程。到1924年,庚款統籌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負責運用。至今新竹清華大學每年仍可收到約八萬美金的庚款。 [註4]:我對這件事情一直有一點疑惑,就算胡適知道自己的國文一百分,可怎麼知道閱卷老師是一個考據迷?當然比較可能是有人事後告訴他,或只是他自己猜的。像這種作文可以被評為一百分的事,大概只有在那個時代才有可能。後來許多民國初年的學者顧頡剛、吳宓都受惠於這種「破格」。 [註5]:這也讓我想起1980年高中聯考結束後的看榜,我也是從(第一志願)的榜尾看起。第二批庚款留美的學生中,最有名的是胡適、趙元任與竺可楨,其他的同學回國後發展的情形,有些可以在「游美同學錄」一書裡面找到。由於好奇心的驅使,我去查了這一梯的「榜首」楊錫仁,發現他是費孝通的舅舅,學的是紡織,一生在實業界做事,也擔任過一些國營企業的負責人,1974年在台北過世,老蔣總統和蔣夫人都有送十字花架致意。楊家一門幾個兄弟都有精彩故事,有心人可以自己去找一找。 [註6]:這一段的敘述,連同胡適後來棄農學文的經過,出自於胡適在台東的一篇演講,而這一篇演說稿的部份內容,曾被台灣的中學教科書選入。我猜想編選者的用意,是希望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年輕學生要尊重自己的興趣,不要隨著社會潮流走。然而,(至少在我那個年代)效果並不顯著。 [註7]:胡適7/30才看到放榜,最快也要八月初才能回到上海;而他必須領公費、辦護照、辦行李、治裝(當時出國可是個體面事)、料理私事,加上胡適不小心把公費津貼300塊錢掉在電車上(後來被外國人撿倒,查明胡適的地址,把錢存在郵局,要胡適寫信才能拿回來),還得去向長輩借錢,這些事情都得在兩個星期之內辦完,以當時的交通條件,胡適似乎不可能在出國前回老家一趟。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