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少年胡適(二)
2024/06/11 16:14:05瀏覽283|回應0|推薦9

本文同時於本人臉書,粉絲頁「王文青的異想世界」,blog「田英奇的異想世界」以及數個臉書社團刊出,請不要轉貼。

第一部:堂堂溪水出前村

(原作於1993年,原名:「三十歲以前的胡適之」。2024年修訂)

中國公學是因為1905年日本取締中國留學生,有一部份學生憤慨回國而創辦的。在風潮最烈的時候,寫「猛回頭」的陳天華蹈海而死,引起極大的震動。因此中國公學成立之初,就有很濃厚的革命思想(註1)。有一些學生念一念就不見了,原來都跑去參加革命。胡適進中國公學唸書時,發現自己是年紀最小的學生之一(註2),而那些「老大哥」同學並沒有要胡適參與革命,一方面胡適年紀太小,一方面大家商量過,認為胡適才氣很高,是一個可以作學問的人,所以不勸他冒險參加革命,但是革命的行動主張,也不瞞他。第一學期同學們組織了一個「競業學會」,出版白話刊物「競業旬報」,以鼓吹革命。大家知道胡適能文,要他寫稿。旬報第一期有一篇「地理學」,就是胡適一生中寫的第一篇白話文。旬報既是為宣揚革命,自然要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文字來寫,這個道理也成為胡適一生行文的一貫態度:做文字必須叫人懂得。

一個月後,胡適的白話文越寫越順手,居然寫起長篇小說(真如島)來了。競業旬報是個革命報紙,但是當時的情形當然不能太過明目張膽,所以「啟迪民智,打破迷信」就成了重要的工作;胡適寫「真如島」,其主要思路也在「痛斥迷信,打擊神佛」。小說一開場就選在張天師的家鄉,但是胡適不清楚當地的民情風俗,很怕寫錯,所以不久就把故事舞台搬到徽州了。

競業旬報辦到第十期因故停刊,一年多後才重新出刊,到了第二十四期以後,旬報就由胡適主編。胡適如魚得水,大展身手,有幾期旬報從頭到尾全是他一人手筆,用各種筆名(註3)包辦所有文章。胡適在這個刊物上,奠定了日後寫白話文的扎實基礎。

競業旬報在1909年春出到第40期後停刊,這是因為中國公學出現一個大風潮。前面說過,中國公學成立之初,就富含革命思想。公學組織分執行、評議兩部,前者由學生互選,處理學校事務﹔後者由班長和室長組成,監督執行部。這個辦法只施行了九個月就改變了,因為公學沒錢,接受兩江總督的補助,既有補助,就有官派的監督。評議部於是改組為校友會,成為監督「監督」的機關。為了校章的修改,校友會和官派監督產生歧見,監督貼出布告,否定學生有修改校章之權,並將校友會代表開除。學生們情緒激昂,和校方交涉無效,憤而集體退學,自己另組一個「中國新公學」(註4)。成立時胡適被舉為大會書記,許多宣言記錄都是他做的。

中國新公學在1908年九月成立,撐一年多。新學校非常可憐,校舍、教員都不夠,遑論圖書儀器了。胡適這時候家裡又有點困難,於是接任旬報編輯,還兼任低年級學生的英文教員。雖然處境困苦,新公學的學生還比老公學多,因為社會上多半同情新公學,外地來上海的學生知道這個情形,也都到新公學去。老公學的人沒想到這幫小伙子居然可以撐那麼久,怕新公學成了氣候,於是釜底抽薪,開始「招安」,新公學的成績全部承認,債務也由老公學償還。到底形勢比人強,新公學終於在1909年十月被老公學「吃掉」了。胡適當時有一首詩,很能夠道盡蒼涼的感覺:

無奈秋風起,艱難又一年。顛危俱有責,成敗豈由天?

黯黯愁茲別,悠悠祝汝賢。不堪回首處,滄海已桑田。

此地一為別,依依無限情。淒涼看日落,蕭瑟聽風鳴。

應有天涯感,無忘城下盟!相攜入圖畫,萬慮苦相縈。

少年胡適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前面這首詩可以清楚的看出來。中國公學「淪亡」之後,胡適自然不愿意回老公學上課。在上海唸了五六年書,換了三個學校,一張文憑也沒拿到,而老家的情形更令人灰心(註5)。胡適在上海意志消沈,只能到華童公學教小學生國文餬口。當時的胡適潦倒至極,窮得連房飯錢都付不出來,到處和朋友借錢。可是這幫朋友個個都是窮光蛋(註6),窮到要當衣服渡日,到有錢時再贖回來的地步。這幫心猿意馬的少年人,吃喝玩樂全會,胡適人窮志短,就不由得隨他們墮落了。這段期間,胡適幾乎天天打麻將,喝酒,聽戲,甚至去「打茶圍」(吃花酒),有時整夜打牌,有時連著醉好幾天不醒。

[註1]:當時留日學生回到上海,有十三省的代表決議要辦一所公立大學,所以叫中國公學。這些剪了辮子的留學生要辦「公立大學」,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官府更疑心他們是要搞革命(這倒是沒錯),所以剛開始捐錢的人很少,幾乎辦不下去,幹事姚弘業氣沮之餘,留書投江而死,造成社會很大的震動,於是捐款多了,官方的補助也來了,學校才辦成。

[註2]:當時胡適才16歲,同學比他大十歲的都有。我們要了解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完善的教育制度,中國公學「似乎」是個大學,但其程度大約只有高中,頂多及於大學預科。後來胡適到康乃爾大學仍是花了四年才拿到學士學位。

[註3]:這個階段有「期自勝生」、「自勝者彊」、「鐵兒」、「希彊」、「適」等等。胡適爾後主編的刊物很多,在他一個人要寫很多篇文章的時候,屢屢這麼做,還有用過更多的筆名,用這種方法「充個人場」。

[註4]:二十世紀初西方東漸,民主思潮瀰漫全中國,但是像這樣把學校辦成如政府一般,就算是當今歐美大學的Student Government也難望其項背,更遑論學

生不爽退學,還會去另立招牌和老學校打對抗賽。百年之後我們回看,固然覺得他們過於莽撞,但是也不得不佩服當時年輕人堅強的意志與充沛的活力。

[註5]:前面有提到,胡家的生計都是胡適的二哥在維持的。他是一個很能幹的人,但是後來性情變了,變得放蕩又浪費,家族的產業又敗壞下去。

[註6]:根據胡適說,「這幫朋友」許多都是革命黨,有的錢都去搞革命了。當時正處革命低潮,好幾次起義都失敗,許多人意志都很消沈,於是花天酒地鬼混,這與後來國民黨「二次革命」失敗之後的情形很像。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0inch&aid=1807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