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18 08:52:29瀏覽3417|回應0|推薦5 | |
券卷不分 疫情期間,政府為提振經濟,每人以千元購換一份「三倍券」;隨後,有相關部會分發「動滋券」、「藝放券」、「客庄券」…等。一時之間,社會興起一股領券、抽券的熱潮,只是許多人券卷不分,不僅寫錯也唸錯。 券,音ㄑㄩㄢˋ,形聲字,當名詞用,古代用作買賣或債務的契據,常以「刀」割成兩半,雙方各執其一,以為憑證;後來,不用刀而用虛線,再以米達尺壓在虛線旁,扯開給人收據,因而稱為「掣據」(註一)。如今,凡作為憑據的票據,都可稱為「券」,例如:票券、彩券、入場券、優待券…等。以上這些憑證,都要用「券」,唸「ㄑㄩㄢˋ」;不可寫成「卷」,唸「ㄐㄩㄢˋ」。有一成語「穩操勝券」,不能寫成「穩操勝卷」。 卷,音ㄐㄩㄢˇ,可當動詞時,像曲膝而跪的樣子,通「捲」字,本作「把東西彎轉成圓筒形的動作」,例如:卷袖子、卷字畫、卷餅(卷成圓筒形的多層餅)。後來,盡數帶走如卷席一般,稱為「席卷」,賈誼《過秦論》有句:「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蘇軾《念奴嬌》有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另外,「卷舖蓋」指收拾行李離去,比喻被解僱或辭去職務;有個成語「卷土重來」,乃鼓勵人們雖遭失敗,仍應力圖恢復之意。再者,卷亦可作為量詞用,通常指一小捆或小簇的東西,例如:一卷鈔票、幾卷紗布。 卷又可當名詞用,音ㄐㄩㄢˋ,本指書的卷軸,後為書籍的通稱,例如:書卷、卷帙、試卷…等。再者,捲成圓筒形的東西,亦可用「卷」,例如:膠卷、花卷…等;另與公文書或檔案有關者,如案卷、查卷、卷牘…等;還有一種俗稱為「卷宗」的公文夾(註二),使用在文書陳核、陳判過程中,一則防止公文散亂,一則藉由公文夾的顏色,區分公文時效。另外,卷又可當形容詞用,音ㄑㄩㄢˊ,彎曲而收縮,例如:卷曲。 券與卷,無論形、音、義,都十分接近,即使播報員也常分辨不清。掌握的要領在於,凡與憑證有關者用「券」,唸「ㄑㄩㄢˋ」;凡於文書有關者用「卷」,唸「ㄐㄩㄢˋ」;凡有彎曲的動作,唸「ㄐㄩㄢˇ」,至於用作形容詞的「卷」(ㄑㄩㄢˊ),比較少用。 後記:這篇文章原於2020.8.13.貼在【夏老師的部落格】,有感於許多人「在再不分」(註三),較之更為嚴重的「券卷不分」,尤有分辨清楚之必要,值此五倍券即將發放之際,重貼於此,分享網友。 註一:參閱【掣據的由來】乙文。 註二:參閱【公文夾】乙文。 註三:參閱【在再不分】乙文。 去年,政府為提振經濟,每人以千元購換一份「三倍券」,合計3000元。 今年,行政院又為提振經濟,每人發5000元的「五倍券」,且民眾無須發1000元換購。 行政院所屬各部會配合「五倍券」,另發各式各樣的「券」,包括:動滋券、藝放券、農遊券、客庄券…等。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