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母語
2021/09/29 10:13:16瀏覽1352|回應2|推薦18

母語

        所謂「母語」,顧名思義就是:媽媽教給你的話。我母親是苗栗客家人,呀呀學語時,母親有無教我客家話,並不清楚;但從學會講話起,因家裡、鄰居及玩伴,都講閩南語,所以我的閩南語十分道地,甚至於會講許多諺語。

        就讀小學時,政府為推廣國語,學校規定不能講方言,至於講方言會被罰錢、罰站,印象中不曾有過這種事。只是,當時的老師不是滿嘴「台灣國語」的本地人,就是鄉音很重的各省人士,以至我們所講的國語都不標準,尤其是聲母的ㄈ、ㄓ、ㄔ、ㄕ、ㄖ;韻母的ㄛ與ㄜ、ㄢ與ㄤ、ㄣ與ㄥ;介音的ㄩ,經常搞混(註一)。直到小學六年級,來了一位師範學校畢業的老師,才教我們正確發音,老師常要我們唸一段課文,再請其他同學指出唸錯之處,久之所講國語比母語(閩南語)來得流暢;不過,回到家裡跟父母講話,還是以母語為主。

        多數母語沒有文字,除自然學習外,很難藉由文字以傳授。多年前,教育當局採用「羅馬拼音」來教導閩南語(註二),但成效如何?不得而知。有時我會留意年輕人講閩南語,發現他們發音都不很道地,尤其是閩南語特有的入聲音,例如:「集合」、「新竹」…等;雙唇鼻音,例如:「喝」、「心」…等,講得不夠清楚。所以,僅在學校教學生母語,要達到能與人完全溝通的地步,恐怕不是每週一堂課所能造就,即使有人具備語言天份,若在日常言談裡不常使用,必將與我們學習多年的英語一樣,聽不太懂,也不敢開口。

        在全球化趨勢下,英語日益重要,有人主張從小就要「雙語教學」,讓小朋友習慣於英語的表達方式,只是學校教得再用力,離開學校不再使用,依然效果有限。所以,把高中以上的學生透過「交換」送到國外學習一、兩年,在完全英語的環境下,自然而然學習總比學校老師教,來得有效果。有人主張政府應當補助並鼓勵學生當「交換學生」,本人十分贊成。至於母語教學,若學生有時間也樂於學習,我也不反對,但若要學好母語,家裡常用最為有效!

        有人認為:學習母語不完全是為了溝通,主要在於維繫該族群的文化。眾所皆知,漢人沒來台開墾之前,西部平原居住許多平埔族原住民,講了各種不同的母語,除西拉雅語透過傳教士用拼音保留若干文書(史稱為「新港文書」)之外,其餘母語幾乎消失殆盡。所以,語言文字有人用則存、無人用則廢,這是自然不過的事情,若想要用強制教學的方式保留某種語言,恐怕徒勞無功,就如同本人雖有客家母親,卻完全不會講客家話一樣。

        日前,立委陳柏惟堅持以母語質詢國防部邱部長,因而發生爭執並引發議論(註三)。本人對於何人使用何種語言,一直秉持尊重立場,只是語言是溝通的工具,採取雙方都能懂的語言,最為重要;否則雞同鴨講,不僅無法傳達說話者的意思,也可能因而導致衝突,絕非提倡「母語」之本意。

註一:參閱【ㄅㄆㄇㄈ】乙文。

註二:參見https://tailo.moe.edu.tw/

註三:參見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9-28/642627

立委陳柏惟堅持用「母語」質詢國防部部長邱國正,他說:「母語」就是媽媽教給你的話,「用母語有何不對?」(註:照片取自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9-28/642627)

台灣在漢人沒來開墾之前,西部平原居住許多平埔族原住民,講了各種不同的母語,除西拉雅語透過荷蘭傳教士用羅馬拼音保留若干文書(史稱為「新港文書」)之外,其餘母語幾乎消失殆盡。圖片是乾隆53年(西元1788年),使用漢語與「新港文書」的地契。(註:圖片取自https://twh.boch.gov.tw/world-memory/detail.aspx?id=94&t=nominate)

台博館留存一些新港文書,最早一件為康熙2年(1663年),最晚一件是嘉慶23年(1818年),地點遍布嘉南平原和高屏地區的各社。足見新港文書在台灣使用近二百年,目前國內學者能懂這種文字者,已寥寥無幾;最有趣的是:1722年,清廷派黃叔璥來台巡察時,乍見此種文字,形容有如「蝸牛」。(註:圖片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6%B0%E6%B8%AF%E6%96%87%E6%9B%B8)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b7215&aid=168635048

 回應文章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0/08 16:41

        @語不驚人死不休 ~

        對於達成溝通的目的,實在是 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陳立委的質詢,歷來內容不見什麼亮點,卻毫不少有作態

        是否也該有人 出面提醒 該回歸正軌了

        這在民主較進步的國家裡,容或是 絲毫不容打折的

        清楚易懂,不是嗎 

        拍臉(清醒一下)

夏老師plus(091b7215) 於 2021-10-08 22:31 回覆:
所提:陳立委的質詢,歷來內容不見什麼亮點,卻毫不少有作態。立法院類似陳柏惟委員的立委,所在多有,這都要歸責於選民,何以會把這種人選出來當民意代表。所以,推動台灣民主,還有一段很長的路程。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至今仍感困惑
2021/10/08 12:24

我們都是唸初中的人  對經歷過的事應該是差不多的

數十年來常見 常聽有人對幼時 在校因說母語而受罰

摑掌 罰站 罰錢 罰寫 羞辱 胸前吊牌子...

這些極不好的處理   坦白說我與格主一樣  不曾有過印象


對長我五歲以上者 我不予置評  因沒看過(相信曾有此個案)

但小我數歲乃至十數歲者 也這樣侃侃而談 就深不以為然

曾問過上百人是切身之痛嗎......都是聽來的  書上說的


唉  該怎麼說才好呢




夏老師plus(091b7215) 於 2021-10-08 22:26 回覆:
所提:說母語而受罰、摑掌、罰站、罰錢、罰寫、羞辱、胸前吊牌子…,本人不曾看過,何以有人指證歷歷,也許真的有個別案例,只是誇大其辭、以偏蓋全而已;尤其某些政治人物,藉這些不完全事實的故事,來坐收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