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農業補貼政策的利與弊
2022/01/18 10:42:12瀏覽3013|回應0|推薦14
                論農業補貼政策的利與弊(第五次農會考試九職等以下新進人員)    

        所謂「農業補貼政策」,就是政府用預算補助方式,介入農業的生產與銷售,目的在於保障農民生計,穩定農產品市場供需。此一政策的實施,其利在於確保農民經濟安全,其弊在於排擠農業有限資源,造成資源配置不當,馴至無法根本解決農業困境,也無法改善農民實質生活。    

        農業,除了供應人類需要的糧食之外,對於歷史文化、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及休養生息,承載許多社會責任;加上,農業是「看天吃飯」的產業,當風調雨順、農作豐收時,因削價求售而使農民終年勞苦化為烏有;當遇上天然災害,市場價格飆漲,農民也無貨可供、無利可圖。所以,農業補貼不僅是政府應盡的責任,也是農業政策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我國農業補貼項目,計有:指定耕作的補貼,保證價格的補貼、肥料補貼、農田水利補貼、漁業用油及農業用電補貼;甚至於老農津貼、農保補助 等,都是屬於農業補貼的範疇。政府所以要推出這些政策,不單是保障農民生計,主要還是維持社會的穩定。    

        政府每年編列農業預算近二千億元,其中有7成用在補貼及給付等措施,僅老農津貼一項,即花掉五百多億預算。此種扭曲的農業政策,對其他業務產生嚴重的排擠作用,舉如用來作為科技發展、推動農政業務兩項重要工作,僅列數十億元,以這樣不成比例的預算配置,如何促進農業升級?如何協助農民進行農業轉型?如何建立通路推銷農產品?如何幫助年輕人回鄉務農?如何解決農村人力老化問題?設若降低「各項津貼補助」,而將多出來的經費致力於推動各項農業發展,設法提昇農業競爭力,讓青年人樂於務農,讓農產品可以推銷出去,讓農民收入增加,這才是農業永續經營的正確道路。    

        農業是全民賴以生存的產業,臺灣農業想要永續發展,政府有責任建立制度化調整機制,避免因選舉而無限加碼;否則,不僅嚴重排擠政府有限資源,造成預算配置不當,也無力解決農業根本問題。此外,臺灣農民也應該勇敢戒掉補貼的奶嘴,拒食因選舉而給與的「糖衣毒藥」,這樣才能夠確實把臺灣農業導入正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b7215&aid=17134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