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07 10:23:00瀏覽1573|回應0|推薦13 | |
話說番字 公視《斯卡羅》大河劇,獲得諸多好評,其中劇情與史實有無扞格,本人了解不深,無法評論。劇中台灣鎮總兵劉明燈呼喊蝶妹(溫貞菱飾):「番女帶路」!「番」字十分敏感。4年前,本人在【夏老師的部落格】有一篇《話說番字》的文章,獲得某出版社引用,並允與薄酬;本人回復:「只要註明出處即可。」值此《斯》劇上演之際,有重新修正並予貼上必要。4年前該文如下: ----------------------------------------------------------- 連橫〈台灣通史序〉有「開山撫番」乙詞,被認為有歧視原住民之意。教育部審查高中國文課綱時,決議以洪繻的〈鹿港乘桴記〉取代,引發諸多議論;其中,政大教授鄭自隆表示:用現在觀點,臧否一百年前的文章,套句周星馳電影的話:拿清朝的劍,斬明朝的官。(註一) 番,象形字,其上為獸足及獸爪,其下為田,象徵獸足踩出的腳印,本義為獸足。當動詞時,同「翻」字,更換、輪流之意;當量詞時,次數之意;當名詞時,指邊境少數民族或對外國及其事物的稱呼,例如:番邦、紅毛番、番茄、番薯…等。清治時期,漢人稱原住民為「番人」,稱居住深山的原住民為「野番」;日治時期,則用「熟番」及「生番」區隔有無教化之原住民。當時,「番」字並無特別歧視之意,後來台灣人用「番」字來比喻「不可理喻」的人,讓原住民感到受辱,如今已無稱原住民為「番」了! 固然,不宜用「番」來稱呼原住民,但實質的關心與對待,更為重要。三百多年前,浙江人郁永河來台採硫,將所見所聞編成《裨海紀遊》乙書,書內不僅未見歧視原住民文字,反而多所讚美及憐憫。當郁氏一行人路過新港、麻豆等社時,看到「嘉木陰森、屋宇完潔」而讚曰:「孰謂番人陋?人言寧足信乎?」再者,郁永河對時任「通事」的漢人,為謀私利而顛倒是非,痛恨至極指其為「社棍」,他說:「其情至於無告,而上之人無由知,是舉世所當哀矜者,莫番人若矣。」此外,郁永河另作〈番境補遺〉乙文,其中與黃金有關者謂:「哆囉滿產金,淘沙出之,與雲南瓜子金相似,番人熔之成條,藏巨甓中,客至,每開甓自炫,然不知所用。近歲始有攜至雞籠、淡水,易布者。」(註二)此一段落,僅在敘述原住民不知黃金用途而已。 連橫〈台灣通史序〉為本人熟讀的古文之一,每讀到:「洪惟我祖先,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追懷先德,眷顧前途,若涉深淵,彌自儆惕。烏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也。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由此,緬懷先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近日,再詳讀洪繻的〈鹿港乘桴記〉,從文章結構、事理分析及文筆流暢而論,後者較前者相去甚遠。 高中國文課若仍能保留〈台灣通史序〉,而在課堂由學生就「開山撫番」乙詞,表示意見;並請教師指導及說明原委,則更具教育意義,甚而亦可培養學生的歷史深度;倘因一個「番」字而捨棄該文,實乃莘莘學子之不幸。 ---------------------------------------------------------- 後記:劉明燈(1838~1895),湖南人,平定太平天國有功。1866年來台任總兵,奉派與廈門領事李仙得處理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事件。劉明燈書法極佳,在新北市貢寮區的「雄鎮蠻煙」石碑及草嶺古道的「虎字碑」,都出自其手。宜蘭舉人林步瀛對劉明燈評價極高,認為他:「輕裘緩帶,羊叔子之高風;羽扇綸巾,武鄉侯之雅度」。新北市瑞芳區主要道路「明燈路」,即是記念劉明燈而來。 註一:參閱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804359 註二:參閱【九份發現黃金始末】乙文。 二十多年前,某次國考題出郁永河的《裨海紀遊》某段,有人拿一句「願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問本人,懷疑「願君」有誤,找原書對照,果然為「顧君」。顧君,顧敷公先生,是作者朋友,當年與他一起到北投採硫,顧君具有強壯體魄,便於攬勝,跟隨嚮導走在前面。照片這本《裨海紀遊》,為台灣銀行版,二萬四千多字,以文言文撰述,夾雜議論,又好用異體字,讀來頗為費力。 《裨海紀遊》有段話:「更進二三里,林木忽斷,始見前山。又陟一小巔,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望前山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導人指曰:『是硫穴也』」。郁永河所見的硫穴就是現今的「龍鳳谷」,民國74年臺北市政府在「龍鳳谷遊客中心」旁,立碑說明。 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的「雄鎮蠻煙」石碑,就是台灣鎮總兵劉明燈的筆跡。(註: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位於新北市與宜蘭縣交界的草嶺古道上有「虎字碑」,就是台灣鎮總兵劉明燈的筆跡。(註: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1650年,台灣在荷蘭統治時期日耳曼籍傭兵Caspar Schmalkalden所繪台灣原住民與逐鹿中的族人,並加註「我是福爾摩沙人」。(註: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公視《斯卡羅》大河劇的海報。(註:照片取自https://www.marieclaire.com.tw/community/opinion/59764/seqalu?atcr=41186)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