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份發現黃金始末
2013/12/22 22:10:05瀏覽4853|回應0|推薦2

九份發現黃金始末
  是誰發現九份有黃金!
  最通俗的說法,是光緒16年(1890),台灣巡撫劉銘傳建造基隆到台北的鐵路,在架設七堵鐵橋時,築路工人發現河裡有砂金(註一),於是發現黃金之事,迅速傳開,從侯洞到水返腳(汐止)到處有人淘金。光緒18年(1892),來台遊歷的浙江人池志徵(註二),在他的《全台遊記》乙書記載:「訪友人於金沙局,局在雞籠山內,距雞籠北十里,曰七堵、八堵,凡十里至暖暖、瑞芳,二十里內皆金山,山氣磅礡蔥厚,左右巖溪,溪水映日,流沙閃耀,每日淘洗者約數千人……。」足見當年沿河淘金的盛況。
  光緒19年(1893),曾去美國從事金礦開採的潮州人李家,沿著基隆河到達侯洞,再溯大、小粗坑溪而上,終於發現基隆河沙金的源頭,就在九份山,從此開啟了九份80年的淘金史。另外,根據《台灣省通志-礦業志》記載,光緒16年(1890),九份一位農民偶然於溪澗中拾得一礦石,帶往暖暖示人,證實為金礦石,消息傳出,住在三貂方面的農民結伴前來探查,其中有林英、林黨兄弟,利用農民無知,散佈謠言說:基隆山是台灣的龍頭,龍頭是好風水不能破壞,於是農民不敢挖掘,兄弟倆則乘機開挖,在小金瓜露頭附近連挖豎井十三處,得黃金二千餘兩。(註三)
  九份山發現黃金之後,四鄰民眾蜂擁而至,礦工漫無計畫地在山腹、溪流,採用最原始的「狸掘式」開挖豎井、平巷,所有淘金客幾乎多有斬獲,每日少則一、二兩,多則百兩。當時清廷不思正規開採,竟將礦權自光緒19年(189311日起,以一年半為期,用75000圓租予淡北五大行商組成的「金寶泉商號」經營,該商號再以「抽釐發牌」方式,任由淘金客挖掘,俟官方想收回自營時,已時不我予,台灣因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

  黃金人人愛,中外皆然。十五世紀以後,引發西方國家航向東方的動機,其中之一就是尋找黃金。葡萄牙人航經台灣海峽,繞到台灣東海岸時,就發現砂金,並用該國產金河「力澳特愛魯」(Riodnero)來稱呼花蓮,西班牙人則稱為「哆囉滿」(Turoboan)。1626年,西班牙占領台灣北部,曾有如此記述:「台灣東海岸的哆囉滿,產金最多,北部金包里的山民,常去交易,然後轉賣給漢人。」並且發現里腦社(註四)原住民以黃金裝飾身體,只是不知礦山在那裡?占領台灣南部的荷蘭人,也不斷地向台灣東部尋找金礦,但經過多年的努力,僅在山間溪流中找到若干砂金而已,認為得不償失而作罷!
  台灣歸入清朝版圖後,第一任諸羅縣知縣季麒光(註五)在其所著《台灣雜記》中記載:「金山在雞籠三朝溪(註六)後山,土產金,有大如拳者,有長如尺者,蕃人拾金在手,則雷鳴於上,棄之即止;小者亦間有取出,山下水中沙金碎如屑,其水甚冷,番人從高望之,見有金,捧沙疾行,稍遲寒凍欲死矣。」再者,康熙36年(1697)銜命來台採硫的郁永河,在其所著《番境補遺》中亦有如下記載:「哆囉滿產金,淘沙出之,與雲南瓜子金相似,番人熔之成條,藏巨甓中,客至,每開甓自炫,然不知所用。近歲始有攜至雞籠、淡水,易布者。」由於捧黃金有此寒凍及雷霹的傳言,再以原住民不知其用途,所以九份黃金一直到漢人前來開墾,才逐漸被發掘,並開啟了九份的黃金歲月。
  黃金究竟是誰發現的,已經不重要了,據說從人造衛星探測九份及金瓜石地底下仍有一大片黃金蘊藏。只是開採成本過高,未具經濟效益,再以金九地區業已發展成觀光休閒勝地,無須靠淘金也可以帶來本地的繁榮。

 

註一:築路工人何以會發現砂金,有一說是清洗飯盒時發現的,有一說是在草叢拉屎時發現的,有一說是鴨子銜黃金回來的,可謂眾說紛紜。至於砂金最多的地方,據說就在暖暖到八堵的一段,所以這一段的基隆河,又叫「產金河」,八堵礦工醫院及基隆中學前面的一段公路,又稱為「產金路」。

註二:池志徵後來受幕於胡傳,胡傳(1841~1895),字鐵花,安徽績溪人,為前中研院院長胡適之父,光緒17年(1891)來台考察台灣防務,後擔任臺南鹽務總局提調兼辦台南鹽務;光緒19年(1893)代理台東直隸州知州,兼統鎮海後軍各營屯。台灣割讓日本後,奉令返回,胡傳先將家眷送回大陸,自己則受劉永福之託,參與台灣民主國事務,後因腳氣病先行內渡,病死於廈門。胡適曾謂:「我父親是東亞第一個民主國的第一位犧牲者!」目前,台東市還有一條馬路,稱「鐵花路」,就是用來記念胡傳先生。

註三:童年時,常聽長輩提及此事,據說林英、林黨兄弟得金後,便將所得礦石一塊,彫成土地神,祀於土地公坪的土地公廟。後來林氏兄弟揮霍無度,當一無所有時,又偷偷將該黃金土地神取走,從此林家就消聲匿跡了。

註四:里腦社很可能就是位於北部濱海公路水湳洞到南雅間的「哩咾」,相傳是凱達格蘭族的一個聚落,漢人前來開墾後,便成一個小魚村,台金公司曾在此地建造「禮樂煉銅廠」,目前瑞芳鎮還有哩咾里。

註五:季麒光(生年不詳~1685)字蓉州,江蘇無錫人,康熙15年(1676)中進士,康熙23年(1684)擔任首任台灣府諸羅縣知縣,當時的諸羅縣涵蓋當今的嘉義縣以北到整個台北縣,在任期間修縣署、制典章、興官學,頗有政績,並將施政經過著成《蓉州文稿》傳世。

註六:三朝,後來易名為三貂,原是西班牙人占領台灣北部時,在此建立「聖地牙哥城」,「聖地牙哥」便慢慢轉音為三朝、三貂。西班牙人另在基隆和平島建「薩爾瓦多城」,在淡水建「多明哥城」。

這就是九份金礦的源頭,稱為:小金瓜露頭;我倒覺得它像一隻河馬.

這是大粗坑,曾經住有一千多人,現在人去樓空,眾多房屋被雜草掩沒,遠方平房是吳念真就讀的小學.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1008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