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夏布里耶的最後遺作~秘曲:布莉賽伊絲(Chabrier Briséïs)(上)
2013/02/05 21:29:58瀏覽1131|回應0|推薦13


關於法國作曲家夏布里耶(emmanual chabrier,1841-1894),我就不多說了~我覺得這位作曲家的音樂像是個小丑,外表看起來跌跌撞撞,手上玩的卻是難得一見的精湛技藝;例如他喜歡為自己的樂曲加一些"裝飾",結果聽來不是很美麗就是很滑稽,旋律也常粗野的讓人發笑,但他的和聲與節奏~天啊,怎麼那麼複雜?這情形在他最後的遺作~布莉賽伊絲(Briséïs,briseis)中更是明顯~終於讓人笑不出來了...

這歌劇其實並未完成,也極少有人看過現場演出,但它在歷史上非常重要,等同於布魯克納的第九號交響曲~只是布魯克納還剩三分之一沒寫,夏布里耶卻只寫了三分之一,兩人的風格也有若干相似,都受華格納的影響,也常有純樸的作風,還好第一幕已全部寫完,也有明確的舞台和布景的指示,上演是毫無問題,它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難以測度的規模,雖然總譜未能出版,但單憑聽覺就夠驚人的了~銅管樂器非常多且複雜,弦樂器常用極高的音域進行合奏,快速的音群此起彼落,經常都是在白熱化狀態,但仍不失唯美的氣氛,它與其他法國經典歌劇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不像卡門」以優美活潑的曲調取勝,也不像「佩利亞與梅莉桑」那麼細膩,更全然沒有「曼儂」甜膩的悲情,「布莉賽伊絲」無疑是唯美而崇高的,它處理的主題~基督教當初在希臘傳教時,與希臘神教的衝突,其實是古老又原始,超自然的氣氛,屢屢在劇中出現。

劇本由Catulle Mendes所作,他也是夏布里耶另一齣歌劇"關朵琳的劇本作者,他的文詞充滿著熱情,有敘事性和英雄性,篇幅比較長,本劇尤其規模龐大,原始的構想有三幕,第一幕就有四景,夏布里耶為它寫了演奏需七十分鐘以上的音樂,以此估計,若是全部完成,其規模可望與華格納的樂劇相比,可說是他最具野心的作品。

夏布里耶在1888年看到這劇本後很開心,認為他一定能寫出極具熱情,且溫柔與激烈兼備的音樂。同年八月他開始動筆,本來預計六個月後就可以完稿,結果到他1894年去世時只完成了第一幕,另外還有二、三幕的一些草稿。沒完成的原因很多,包括他那時有財務問題,必須先作幾首歌曲來賣錢;另外也必須去德國一趟,因為他寫的歌劇「不情願的國王」在那裏大受歡迎,他必須去拜訪指揮家felix mottl,感謝他為此事做的努力;還有妻子的身體也不太好,自己最信任與喜歡的老護士nanine又在1891年去世,讓他深受打擊,以至於長時間不能作曲,後來他又深受梅毒末期的癱瘓症狀所苦,終至放棄,在去世前數月,他希望作曲家丹第能幫他完成此劇,但即使是極有才能的丹第,也對那些草稿和斷片無能為力,而且這劇本可能無法啟發他的靈感。在作曲中的1889年他也去拜魯特看了華格納的遺作「帕西法爾」,感動的眼淚直流,這應該也影響到了「布莉賽伊絲」的風格。終其一生,夏布里耶不斷為自己的音樂到底要走純正法國風還是華格納風而猶豫不決,這次也不例外,「布莉賽伊絲」除了深具法國的典雅精緻之外,也加入了華格納式的主導動機,當然他獨有的大膽和聲與活潑的節奏才是主控一切的要素。

第一幕在1890年完成,夏布里耶越寫越感覺本劇構想太龐大,困難重重,使他舉步維艱,還好felix mottl有答應他說會演出第一幕,他才勉力編寫管弦樂總譜,使之可以上演,可惜後來mottl並未履行這項承諾,不過由此可見,在他心目中第一幕已是一個完成的作品,在他死後的1897年,本劇第一幕的聲樂鋼琴譜出版,還刊載有三幕劇本全文,但還是無人能將之完成,以下是聲樂鋼琴譜的內頁,有附上首演時獨唱者的名單。

 

 

後來丹第睿智的指出:如果本劇的第一幕用音樂會的形式來演出,應該會很有趣,在1897年巴黎的夏布里耶紀念音樂會上,本劇就以此形式首演,歌劇形式首演則是在1899年的柏林,指揮正是鼎鼎大名的理查史特勞斯,有學者認為,在他後年所寫的名作「莎樂美」中,可能受到了「布莉賽伊絲」的影響。

起初我覺得這種想法很不可思議,因為崇尚自然,兼有些調皮性格的夏布里耶,與曲勢華麗壯觀的史特勞斯應該沒甚麼共通點,但聽過本劇的管弦樂後,反而覺得有些相似處~就第四景來說,宣教者不斷勸異教徒的布莉賽伊絲要相信基督,就與「莎樂美」中施洗約翰斥責莎樂美的場面有若干相似,而且場面也是同樣狂亂,夏布里耶在此作完全放下了他的幽默感,踏入了自己未曾涉足的領域,音域變得更高更寬廣,和聲也更紮實渾厚,氣勢極顯壯麗,並用自己獨特的透明唯美風格,兼顧了劇中希臘式背景,成功將「莎樂美」式的油膩和喧囂去除,整體可說已超越了史特勞斯。

歌劇的形式與法國常見的大歌劇和喜歌劇都不同,比較接近華格納的樂劇,各個主導動機用有機的方式來處理,但夏布里耶畢竟是法國人,喜歡熱鬧一些,合唱佔的比例還是比較高,還常用來應和獨唱者,這是他營造戲劇性的手法,但在舞台上的效果如何,只能任憑想像了,希望將來有機會能觀賞到。這首因未完成,而在初演後就被束之高閣的作品,一般人對它幾乎無所知,就因為這樣,才顯出它稀有的價值~接下來我將試著撥開它神秘的外衣,一探其璀璨的光芒。(待續) 

文/夏爾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724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