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朗克:鋼琴五重奏的故事(Franck Piano Quintet )
2013/01/26 22:32:47瀏覽2629|回應1|推薦8



聽了幾次法朗克(1822-1890)的鋼琴五重奏,這首當時被稱為色情的非凡曲子,創作於1878-1879年。總覺得他是位很有爭議的作曲家,既是法國人也是比利時人,被視為聖人卻很有官能性,德布西稱他為轉調機卻又崇拜他,他在學院教管風琴實際教的卻是作曲,弟子優秀者眾多,自己卻像是孤鳥,演出十之八九都慘遭失敗。當時法朗克與女弟子有外遇嫌疑,曲子中充滿情感與半音的爆發,負責首演的作曲家聖桑,對此很不認同(曲子也是呈獻給他),在演出後憤而把曲譜丟下,自行離去,也轟動一時。

這首鋼琴五重奏,我最喜歡的是海飛茲演奏第一小提琴的版本,從剛開始就像劍一樣鋒利的刺進心裡,接下來是激烈的翻攪,夾雜無數的熱血與心痛,最後卻像手術刀般,把一切心病治癒,根本是負負得正的效果啊。

編制:鋼琴+弦樂四重奏(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

第一樂章

4/4拍子,f小調。序奏達四十四小節,如前所述,剛開始就像一把鋒利的劍(0:07),刺進心裡,配合中提琴快速的悸動,以及大提琴的潛伏(3:18),第一主題如同貓一樣的爬進來(3:35),再來的第二主題由第二小提琴奏出,是個重要的循環主題,與序奏的下降音階也是相關,在其他樂章還會出現,以統一或總結全曲,以切分音的使用為特色(重音不規則),另外還有一個帶強烈半音進行的副主題(4:42),這也是個循環主題,其他樂章也會出現,在此一度到達感情的高點,但無法持續,又歸於平靜(6:27)。

發展部開始,將序奏與呈示部兩個主題充分運用,巧妙組合,序奏掀起了陰暗的漩渦(8:03),第二主題再承接,推到更高潮,又靠下降音展示出心痛,慢慢開始再現部的第一主題(10:29),然後是降低的,由中提琴奏出的第二主題(11:09),卻突然接到序奏那安靜的鋼琴音樂(11:49),速度加快,
帶強烈半音進行的副主題開始了尾聲(12:50),這次到頂點後沒中斷,白熱化的感情如翻江倒浪,難免會讓人想到...守口如瓶...後來出現了好像喘息聲的音型(14:59),更讓人想入非非...並在發洩完後,歸於平靜。



被傳為法朗克外遇對象的 Anne Holmès

第二樂章

12/8拍子,a小調,主題與上個樂章的第二主題相似(16:12),都是下降音型,又有個低弦的副主題(18:01),與下降的第一主題結合,這幾段有個特色,就是無論經過幾次轉調,總以a小調結束,多少有些束縛與無奈感。

還好第二段轉到了大調(19:59),但這是降D大調,法朗克用半音變化很自然達到,雖然算是破格,但更有光明感,總算掙脫了無奈,我相當喜歡這段鋼琴那微微的高音下降,然後聽到第一樂章那個循環的副主題(21:36),好像在遠方跟我們招手...卻是喚來了調性不對的災禍,這裡應該要轉回a小調了,但因為賴著不走,造就了危機,但還是把那降D大調的五個降記號都升回去了,我們又回到了a小調的世界(23:58),其實一直有想轉到關係調C大調,結果還是沒成功,光明的降D大調段卻又來臨(25:38),真有點尷尬尷尬,只好藉由半音上升,又回到a小調,還是黯然結束(25:59)

第三樂章

剛開始第二小提琴奏了出焦躁不安的音型(26:42),調性也不穩,像是怪鳥飛行,第一主題是來自於第一樂章那個第二主題的副題(26:55),也是充滿半音,沒多久才現出全貌(27:54),動態有點像撲獵物的貓,有優雅又有兇悍。第二主題與第一樂章第二主題類似(29:12),足見這也是一個"循環主題",沒多久第一主題又出現了(30:07),但就是因為這主題的半音化,仍沒法確定其調性,基本上也是變個不停,好像頑皮的貓,第二主題也很難幫上忙(31:31),因為也夠活潑 大笑

直到後來才有了到F大調的曙光(因為第一樂章是陰暗的f小調,這裡到F大調,才有從"黑暗到光明"的效果),並與第一主題神奇結合,原以為這樣結束也不錯,但法朗克還不過癮~他要把第一樂章的序奏再拿來演奏一下(34:18),才能表現其"循環曲式"的妙處,其實他在小提琴奏鳴曲,或是d小調交響曲的最後樂章都有這樣的樂段,我是覺得值得商榷,雖然我是法朗克迷,也多少覺得這樣讓曲子多了不必要的冗長,而且在這裡,還必須與第一主題結合,並達到高潮(35:08),還好是激烈搖晃十分精彩,幾乎到最後才決定以F大調結束,萬變還是不離其宗啦,這真是一首很優秀的五重奏曲。

文/夏爾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7253156

 回應文章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1/08 19:13
補/法朗克:交響詩「被詛咒的獵人」

「被詛咒的獵人」應該是法朗克(Cesar Franck,1822-1890)的交響詩中最討人喜歡的作品,描述一位貴族喜歡打獵,星期日也不去教堂做禮拜,終至被神懲罰,靈魂永遠被惡魔追逐(或說追殺),這樣的劇情雖有些扯,但也反映出法朗克虔誠的宗教信仰~不信宗教,不做禮拜者--死...詫異。其實這樣說也不盡然,宗教雖有重要性,本曲卻是以對打獵和惡魔的描寫為主,曲風多變而有魔幻性,初演後並不被同時代的作曲家認同。
本曲寫於1882年,那年他剛好60歲,是生涯第一個出版的完整管弦樂團作品,使用了完整的銅管樂器組,包括法國號四支,二支小號,二支短號,二支長號及三支低音號,明顯要向華格納式的音響看齊。看以下影片,剛開始法國號奏出象徵打獵的節奏,隨後大提琴奏出虔誠的旋律(0:40)表示禮拜,兩者互相交替,後來教堂的鐘也響了(1:16),禮拜的旋律與打獵的號聲同時行進,又像是互相對抗,這部分充滿描繪性。
(2:46)開始,進行轉調,第二個打獵的曲調呈現,(3:07)時又有第三個旋律,隨後又由管弦樂團合力演出,這部分進行了多次轉調並再現,每次還加上一些小變化,尤其在(6:32)時從D大調轉到降E大調最為激烈,這部分很值得一聽,和聲不太穩定,以七和弦為主,再加上變化半音和聲,以及銅管輕快的三連音節奏,描述了打獵的快活,這獵人早已忘了做禮拜,鐘聲則完全被淹沒。
(7:41)開始,輕快的樂聲突然中斷,陷入了一連串的摸索,他的馬匹和僕人突然默默離去,沒多久低音號和豎笛低沉的響起(8:58),表示他將被詛咒,用的竟是樂曲開頭的打獵節奏,可說反諷性十足,之後音樂像蜉蝣般的遊走,從中提琴和小提琴冒出了一堆詭異的上昇音階(這難道就是惡魔的音響?)一直拿不定基本調性,終於在(11:25),第二個打獵旋律之變奏響起,確定了g小調,如此大局已定,他對神不敬的行為,受到了永遠被惡魔追逐的刑罰,接下來幾個打獵的旋律以各種變奏再現,當然這次主要用的是小調,節奏也快得多,是要表現被惡魔追逐的慌亂,(13:51)又出現了急迫的鐘聲,與其說是教堂的鐘聲,不如說是警鐘來的恰當,全曲也因此而能頭尾呼應,順利的以小調結束。
聽完後的感覺
很美,富於想像力,但如此怪異的音階和旋律,不像是信仰宗教虔誠如法朗克所寫出來的,主旨看來是宗教的,給人的感覺卻有些奇特甚至有異教詭異的成分在,這就是法朗克吧!這種兩面性正是他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