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前任糾纏不休的心病是什麼?
2018/03/24 04:47:04瀏覽2588|回應1|推薦19

§ 文豪?我看是蛤蠣

比炒飯更難吃的是, 「炒冷飯」。

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捧紅了幾位明星,同時讓徐志摩的愛情經歷走進大眾的視野,成為家喻戶曉的浪漫故事。

撇開對主人公過份美化的刻劃,就像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把自己始亂終棄,見一個愛一個的感情世界說得可歌可泣。

如果你曾經在愛情中奮力一搏,如果你曾經面對他人踐踏你的愛與自尊,那我想你能體會:林徽因推卻徐志摩的愛、張愛玲對胡蘭成的不屑,以及胡因夢不提前夫李敖。

三位各自精彩的女性,她們在人生中通過自身的創造,而非他人的給予,獲得一個趨近完滿的人生。

反之,對和她們糾纏不休,結婚成家,乃至垂垂老矣還要寫書消費她們的男人,彷彿在這三位男人的生命中,幾位女士的身影在他們心中留下了遺憾。

 

§ 心理:完形學派與未竟事務

這種心態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完形(Gestalt,又稱格式塔)治療學派,認為一個人的身心健康,來自主體「自我完整」的程度。

白話來說,我們需要「感覺」自己是完整的,而不是分裂的。

當我們因為幼年時的創傷,我們就可能感覺自己是支離破碎的,不斷回溯到當時受傷的場景,於是只要我們內心的那一塊領地始終無法復原,停留在童年階段,我們就無法使自身有完整的感覺,陷入憂鬱、不安等負面的內在痛苦。

有時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使自己逐漸趨於完整,有時我們通過他人,使彼此互相構成一個整體。

在電影《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中,男主角在事業有成之際,突然感覺眼前成就雖然欣喜,但少了始終支持自己的妻子在身邊,再大的成就,也不足以達到真實的幸福。

主角二話不說,馬上買一張機票回家,衝進家裡,對妻子說了那句經典台詞,「因為你使我完整。」( “You complete me.”。至於有的影片將這句翻譯成「使我『完美』」,顯然語意不精確)

可以說整部電影,其實非常符合完形學派的療癒歷程。無論通過諮商,或者其他的方式;通過個人,或是群體,我們能夠獲得一種使自身完整的體驗,那麼我們就能從破碎的痛苦中痊癒。

反之,為什麼有些人和徐志摩、胡蘭成、李敖一樣,忘不了前任,用完形的角度來說,在於幾位前任是他們生命中的「未竟事務」(Unfinished Business)。

未竟事務會對一個人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完形的假設中,人人都有自我完善的趨向,使自身完整的天性。

所以一旦在這個過程中受阻,就會遭受心理上的創傷。

比如在我們童年時期,我們急需從父母身上獲得關注的時期,我們得到的卻是忽視,那麼「受關注」就會成為生命中的未竟事務。我們可能會因為渴望在受關注的情感上得以完善,而不斷的去尋求這種感受。

在快手上,有時我們看見一些為了獲得關注、點擊,不惜犯下極為出格舉動的人,也許他們就是在尋求某種未曾獲得的關注。

另外一種情況,未竟事務以「遺憾」的形式出現。

比如在最近很火爆的韓劇《迷霧》中,貌似無間不摧的女主一度為了事業墮胎,幾年後她為此後悔不已。

或是在電影《夏洛特煩惱》、《月光寶盒》等電影中,主角需要回到人生的某個過往,重新經歷一次不同的選擇,然後才明白其實自己適合的是什麼?

這都是受困於未竟事務的遺憾,尤其當我們當下的生活並不是特別美好的時候,遺憾的感受會特別強烈。

幸好就像前面提到的電影《甜心先生》,我們不需要為了使自己完整,而把所有的責任與壓力都放在自己身上。

 

§ 心理:人生就是使自我完整的道路

從中世紀哲學的角度來看,比如按聖.多馬斯(St. Thomas Aquinas)的觀點,「除了神,一切存有是完整的,但不是完美的。」

這點出了某些人對完形的誤解,同時也是使自身人生陷入某種極端思維的誤解。

我們活著追求的是完整,但偏偏有人追求的是完美。

完整指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運氣、環境等因素,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盡可能發揮自己的特質。」

就像讓魚留在水中游泳,而不是強迫魚爬樹。

或者就像教育,多元智能鼓勵的是每個人就自己特殊的才能,加以發揮,而不是所有人都把一切的精力砸在單一標準的考試制度。

這裡並不是說反對聯考,而是反對過份單一標準,使不同特性學生無法發揮其所長的考試方式。

所以特長生的存在,如果妥善運用,實則對教育來說是好事。

然而,有些人追求的是完美,就像自己明明是一條魚,卻希望還能飛天遁地。

所以如果你感覺自己在工作、感情或某生活的某方面,沒來由的特別拼命。

重點是拼命沒關係,但你明明已經感覺自己累到不行,明明非常希望自己能休息,卻像穿了紅舞鞋的少女停不下來。彷彿自己整個人都失控了,且在失控中感受連串的痛苦。

那麼可能你需要的是停下來想一想,有什麼未竟事務哽在你生命的此刻,讓你難以放下,所以你才不斷壓榨自己,好去使某段過去在未來得到彌補。

並且「停」下來,還有一個作用。就像股票,認賠殺出,還能及時止損。如果繼續讓心中分裂、扭曲、崩落的區塊更大,很可能走到難以修補的崩潰邊緣。

這裡我又想起另外一部電影,《贖罪》(Atonement)。

《贖罪》中的小女孩因為自己的謊言,害死了姊姊的情人,也毀了姊姊的人生。因此在她長大之後,她成為小說家,在故事中讓姊姊和情人獲得一個幸福的結局。

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以敘事治療進行自我療癒的方式。但當傷痛過大,可能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彌補心中的遺憾。

儘管有時我們需要另一個人使自己完整,但我們沒有權力決定別人該怎麼做,沒有權力決定任何人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如完形學派的預設,每個人其實從生命之初就是完整的,只是當我們被傷害,當我們在成長的某個階段沒有得到應當的關懷與愛。我們會有不完整的感覺,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所以復原是什麼?復原不是對過去念念不忘,而是逐漸找回失落的那部分自己。

到這裡,或許你已經解讀出文章主題的意涵。

 

§ 結語: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有病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喜歡吃的東西,就像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疙瘩。

但比起別人要我們吃下不喜歡吃的東西,我們可能更討厭自己不由自主的讓自己沈浸在明明想要拋棄的痛苦中。

當然,有些揮之不去的過往,並非我們所願。

好比可能我們人生中難免遇到某個渣男或渣女,他們忘不了和我們的一段情。但最噁心的是,他們忘不了就算了,還經常用各種矯情的方式噁心我們。

比如明明當初是對方劈腿,卻說得好像自己很有苦衷。明明都當了爸媽,我也有了家庭,還沒事炒炒冷飯,好像冷飯很好吃。

對於這種人,我只想說,「少吃點,以免拉肚子。」

回過頭來,如果自己不想經常拉肚子,或者想阻止自己繼續拉下去,也許是時候靜下來,好好想想,到底在人生的哪個時刻,自己有段過不去的坎。

別到最後,明明拉肚子的是你,卻從別人身上找病灶,這樣能好才怪。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11279769

 回應文章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4 10:22
台灣的總統對"前任"也糾纏不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