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煙消雲散,還是雲開霧散
2020/01/31 05:03:19瀏覽2741|回應0|推薦19

就在剛剛,看著新聞直播,WHO宣佈武漢肺炎為「全球緊急事件」(W.H.O. Declares a Global Health Emergency)。


1.

如果一覺醒來,你發現自己回到一個月前的早晨,你會做什麼?

是不是媽媽喊你起床的聲音,變得不再刺耳。你走出房門,看見正在張羅早飯的媽媽,你會不會從她身後給她一個擁抱。

然後媽媽好氣又好笑的對你說:「要死啦!快點吃吃早飯去上學。」

當你坐在教室裡,平時嚴厲的老師又在對全班訓話,你會不會突然領悟老師的用心,對他投以理解的微笑。

老師有點疑惑的看著你,有點不明白,為什麼其他同學低頭不語,只有你一臉微笑的看著他,好像他正在發表的是溫暖人心的演講。

平時會跟你惡作劇的同學、在遊戲裡和你拌嘴的網友、擠得要命的地鐵、無視號誌穿梭的電動車……以及原本讓你苦惱的青春痘,在此刻都顯得微不足道。

所有平和而庸俗的日子,許多次冒出心頭的「做自己」,都在經歷一場人與病毒的大戰中,讓我意識到原來沒有身邊的人,我們根本不可能做自己。

有時我們把鬧彆扭和做自己擺在一起,把頑固跟有原則加以混淆。

我們對和平日子習以為常,導致我們忍不住幻想,日子有天能夠變得比較有趣一些。

我們都忘了,一個異常的日子不見得是一個有趣的日子。

當我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成了災難電影中的一員,每個人都是沒有主角光環的配角,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

這時,我們是否會懷念起那些平凡而瑣碎的日子,以及在平凡而瑣碎的日子裡,那百無聊賴的自己。

 


2.

基督信仰中,「驕傲」被視為七宗罪裡最大的罪,而「虛榮」是驕傲的主要表現。

所謂虛榮,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就是一種高度自戀。

當一個人非常自戀,他就會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表面的崇拜。自比神靈,甚至自認比神還偉大。

談到虛榮,就不能不提「巴別塔」的故事:

人類發展出科技,他們蓋起一座高塔,取名巴別塔。這座塔越蓋越高,有著上達天庭,像上帝挑戰的意味。

上帝為了懲罰傲慢自大的人類,用巨雷轟垮了巴別塔。並且他懲罰人類,讓人類彼此之間說起不同的語言,再也無法輕易的互相溝通。

 

當人類擁有一些科技上的進步,便開始拿著科技產品挑戰自然,包括挑戰自然中的自己。

驕傲和虛榮,就在對自然的挑戰中,屢屢遭受上帝的雷擊。

許多人聽過倫敦曾經叫做「霧都」,這聽起來是個頗浪漫的名字。然而,這個名字其實充滿一段後人引以為戒的歷史。

1952年,英國發生「倫敦霧」(Great Smog of London)事件。

工業革命後,燒煤是工廠運作、人們取暖的主要能源。1952125日至10日,適逢天氣低溫、無風,加上大量燃燒煤炭,造成倫敦嚴重的空氣污染。

短短五天,倫敦有四千人喪命,之後數周又有八千人陸續死亡。

不是所有的霧都是風景,霧霾只會摧殘風景和生命。

但霧霾不是天降災殃,而是人類對自己下的毒手。製造了機器,又被自己製造出來的機器殺死。

當我們大量開發,破壞自然,為人類文明歡呼,為高效的建設自鳴得意。與此同時,我們可能正在犯一個古老的錯,我們陷入自戀的狂歡,開始聽不見周圍的聲音,在我們眼裡,我們是上帝,卻忘記上帝正在凝視我們。

 


3.

哲學家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說:

「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長久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人永遠在跟自己作戰,從我們尚未進化出現在這般靈活的大腦,我們就已經在為生存而戰。

自然中有無數微生物,也有細菌跟病毒。以前的人會生病,現在的人也會生病。不同的是我們擁有更好的醫療技術,以及不斷進化的細菌和病毒。

每當我們攻克一項疾病,我們就消除了一部分死亡的恐懼。可是當我們消除死亡的部分恐懼,卻衍生出一些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就是驕傲和虛榮。

帶著這份驕傲和虛榮,我們變得不那麼謹慎,高估自己的偉大。

與怪獸戰鬥的人,其實怪獸不在眼前,而在人的心中。人就是怪獸,萬年來,人就是在跟自己宣戰,和自己的人性戰鬥。

我們總是能一次次克服天災,卻又一次次屈服於人禍。

比如有些地方遭遇土石流,在於那些地方原本就有土石流的危險,但過去某些山區沒有住人,所以沒有傷亡。

世界上有可以抵擋土石流的房屋嗎?

也許比起建造能夠抵擋土石流的房屋,人們需要的是避開那些有土石流的區域,不與自然相爭。

 

然而,這不意味著人註定會死在自己手中。

對尼采上面那句話的解讀很多,我認為那句話應該跟另外一句話放在一起看。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寫道:

「一棵樹要長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麼它的根就必須更深入黑暗——深入惡中。」

我們的恐懼就是深淵,當我們試著戰勝恐懼,卻忘了恐懼其實是一種自我防衛的心理機制。

恐懼使我們避開危險,使我們心存敬畏。

比如為什麼有時我們要做最保守的預估,就在於我們總是要避免意外發生。意外就是值得我們敬畏的對象,告訴我們沒有人能夠保證一件事會如想像的一般順利。

日前科比的死,在疫情讓人焦慮的日子裡,我先是以為網民在開玩笑,但在確認了國外媒體的報導,我陷入了奇特的平靜。

平靜的一刻,我想起了過去。

 


4.

1999年九月二十一日,台灣發生了瑞士規模7.3的大地震。

我家就在災區。

台灣是個地震多發的地方,一點小地震,人們習以為常。

當地震剛開始晃動,我雖然被搖醒,卻憑著經驗,以為只要翻身繼續睡覺,地震就會過去。

我的父親很機警,他在房外大聲叫我趕緊出來。

當我踩到地面,我才發現大事不妙,地上都是破碎的玻璃和瓷塊。

我趕緊跑出去,跟爸爸一起跑到大街上。

跟著,地震的主要衝擊終於來了。這是我第一次在大馬路上,完全無法站立。我和其他人只能跪倒在地上,看著周圍的建築物接受大地的摧殘。

一般的地震是左右搖晃,那場地震你看見電線杆就像果凍一樣,不只左右搖晃,還包括上下晃動。

道路出現裂痕,橋樑坍塌,就像一塊塊碎裂的豆腐。

許多建築物傾斜倒塌,許多公寓一樓都不見了,被壓成扁扁一片。

台灣立刻進入戒嚴狀態,有很長一段時間,災區沒有水和電。

幸好連續幾天都沒下雨,讓劫後餘生的災民可以稍微安心的將生活轉移到各處空地上。當時停車場停的都不是車,而是滿滿的人。

這場地震奪走兩千多人的生命,造成11,305人受傷,51,711間房屋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而當時台灣人口是兩千兩百萬人。

幾年後,有次我在電視上看見記者採訪當年災後餘生的民眾。

一位女孩映入我的眼簾,她是我高中同學。

電視屏幕上,字幕用「天使」兩個字形容正在大學就讀的她。

同學笑臉吟吟,散發樂觀的光芒。

她的笑容並沒有喚起我的嘴角。因為在畫面中,就在她笑臉以外的地方,她坐在輪椅上,她少了一條腿。

地震那晚,她房間一面牆垮下來,剛好壓在她一條腿上。

 


5.

人類在發展自身的過程中,面對自然貌似獲得空前的勝利,但真正的敵人卻是自身難以抗拒的人性。

拉丁文有個詞語叫 “Amor Fati”,意思是「命運之愛」

命運之愛,指的是一種人生態度:人生有苦有樂、有失有得,人生發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們接受命運的一切安排。

乍看這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方式,好似勸說人們放棄為自己的人生爭鬥。

實際上,如果我們內心有敬畏,我們就不會過度自戀,把自己當成神,那麼我們就更容易接受我們生來的不完美。

放棄無法接受自己不完美,就像看著鏡中的自己,為了一條皺紋或一根白頭髮,就對自己吹毛求疵。渾然忘了,生老病死都是人的常態。無論是跑得再快的博爾特,或是跳得再高的科比,都逃不過命運極為公平的待遇。

面對最近的災情,我身邊有人開始認真考慮要離開不開心的崗位,過去他一直無法下定決心,有很多顧慮,但現在他覺得開心一天是一天。

有人不再那麼執著在一線城市買房,而是希望找一個生活壓力沒那麼大,空氣和水更加宜居的地方生活。

有人計畫要完成說了好幾年的家庭旅行,因為原來當我們每次延後對家人的承諾,很可能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實現這個承諾。

我想告訴你,人太渺小了,真的太渺小了。

最近發生這一切,我們可能只能做到不添亂,戴好口罩,照顧自己的健康。

與此同時,不啻是一個機會讓我們不再逃避內心的聲音:

你有想過的生活,你為什麼不去過?

你明明有相愛的人,為什麼選了一個不愛的人在一起?

勉強自己,你以為你能勉強多久?

命運不會照著你想要的方式來。

如果我們想愛我們的命運,我們就不能過份樂觀,樂觀的假設命運會異常仁慈,賜給我們比別人更多的時間。

 


6.

在你醒來這一刻,或是你失眠這一刻。

你一如往常的看見天花板,但一切都變得不同了,外面有個看不見的敵人,讓你出不了門。內心也有個看不見的敵人,讓你焦慮、不安,難以入眠。

今天是2020年一月的最後一天。在我記憶裡,這是最讓我度日如年的一個春節。

我不知道還會不會有更難過的日子,我只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孤伶伶在承受,還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他們在夜裡睜著雙眼,像是努力想從夢中醒來。

我只知道我有些想做的事,其中有些計畫許久,卻一直藉口不去實踐。

我懷念小時候長大的地方,稻田旁邊的三合院。

某個下雨的日子,大人都說不方便出門,我能像個傻子,走到雨中跳舞,享受自然的恩賜。

但我不想再懷念,也不想再去假設一個藉口,我只想過一個我真正想過的日子。無論那個日子有多平淡無奇,在別人眼裡有多庸俗難耐。

我都想去過。

我要去愛我的命運,對自然抱持敬畏,接受生命的有限與我的不完美。

我不談虛妄的理想主義,我不想蓋一座巴別塔,我只想腳踏實地,活出真實的自己。

就像尼采說的:

「我判斷人類之偉大的準則就是命運之愛:一個人不求境遇的改變,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直到永遠。他不是在承受必要的東西,更不是在掩蓋它——所有的理想主義面對必要者時都是虛偽的謊言,而且愛它。」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316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