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親的擁抱
2016/04/19 07:01:07瀏覽1680|回應5|推薦59

上一篇[電影「復活」觀後感]的文章,格友大海回應,現今傳道人除了談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也應分享個人親身復活的經歷。他的說詞令我深思多日。

的確,我們跟人分享基督的福音,不應該是抽象的道理,或只是談歷史事件。

如果耶穌的「死而復活」不能落實於我們,不成為我們現今的親身經歷,那麼我們所信的就是枉然。

當我再去細讀新約福音書,尤其耶穌敘說的一些比喻,發現「死而復活」的主題不斷出現,或明顯或隱含於那些故事裡。

耶穌捨己,在十字架上死,是為世人贖罪;祂的復活,為了給世人新生命。但是,讓人得新生命,上帝的心意何在?

我試著以一個基督徒熟悉的比喻來解說。

[有一次,好些稅棍和壞人都來聽耶穌講道。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們埋怨說:「這個人竟接納壞人,並且跟他們一起吃飯!」因此,耶穌給他們講一個比喻。。。

耶穌繼續說:「某人有兩個兒子。那小兒子對父親說:『爸爸,請你現在就把我應得的產業分給我。』父親就把產業分給兩個兒子。

過幾天,小兒子賣掉了分得的產業,帶著錢,離家走了。他到了遙遠的地方,在那裏揮霍無度,過放蕩的生活。

當他花盡了所有的一切,那地方發生了嚴重饑荒,他就一貧如洗,只好去投靠當地的一個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農場去養豬。他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莢來充飢;可是,沒有人給他任何東西吃。

最後,他覺醒過來,說:『我父親那裏有許多雇工,他們糧食充足有餘,我反倒在這裏餓死嗎?我要起來,回到父親那裏去,對他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再也不配作你的兒子;請把我當作你的雇工吧!』於是,他動身回父親那裏去。

他離家還遠,父親望見了他,就充滿愛憐,奔向前去,緊抱著他,不停地親吻。兒子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再也不配作你的兒子。』

可是父親吩咐僕人說:『趕快拿最好的衣服給他穿上,拿戒指給他戴上,拿鞋子替他穿上,把那頭小肥牛牽來,宰了,讓我們設宴慶祝!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於是大家歡宴起來。

那時候,大兒子正在農場。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音樂和跳舞的聲音。他叫一個僕人過來,問他怎麼一回事。僕人回答:『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看見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小肥牛宰了。』

大兒子非常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出來勸他。他卻對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像奴隸一樣為你工作,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給過我甚麼呢?連一頭小山羊讓我跟朋友們熱鬧一番都沒有!但是你這個兒子,他把你的財產都花在娼妓身上,現在回來,你就為他宰了小肥牛!』

父親對他說:『孩子啊,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可是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我們為他設宴慶祝是應該的。』」(路加福音15:1-2,11-32新譯本)]

上述這個比喻,在新約聖經裡,常被安上「浪子回家」的標題。而教會舉辦佈道會時,也常引用,勸籲人要悔改,像這個小兒子一樣,回到父神家中。然而如此詮釋,容易落入人本立場,專注小兒子的舉動,而錯失了恩典福音的焦點。

故事裡,小兒子放蕩不羈,父親未死,就開口要父親分家產。大兒子則是辛苦持家,克勤克儉。

浪蕩的小兒子把財產揮霍精光,窮苦潦倒,打算回家,求得父親寬諒,作個僱工。

故事至此,小兒子雖然走投無路,其實尚未真正悔悟。他仍然覺得可以靠自己力量,謀生糊口。

父親遠遠辨認出小兒子的身影,卻是歡喜趨迎浪子的歸來,不但重新承認這個兒子,還為他舉辦洗塵歡慶的盛大筵席。

恩典彰顯的時刻,就是人被光照的契機。

小兒子看清:那個索求無度,自私自利的「自我」;那個卑賤潦倒,無以為生的「自我」,那個企圖憑藉己力,苟延殘喘的「自我」。

他也看清:原來父親認為重要而難過的,不是那些已經散落的財產,而是他多年離家在外,斷絕的「父子關係」。

父親的恩慈舉動,讓小兒子感動折服。當他再次領受兒子的身份時,他不只放下作僱工的籌算,更是全然「棄絕自我」,了結「掌控、抓取、圖利自我」的生命型態。

他了解這個「兒子身份」,不是過往關係的延續,而是重新開始:是他不配擁有,卻必須順服接受,因為是出於父親深厚的恩澤憐恤。至此他才是真的醒悟和謙卑回歸。

這個故事的下半部是辛苦工作的大兒子回來,知道父親居然為浪子弟弟擺設筵席,邀約親友,歡告眾人,而非常惱怒。他認為那個浪子是罪有應得,不該再回來羞辱家名。

他也覺得自己辛勤工作,卻未曾得到這樣的待遇,而憤憤不平。 然而父親卻勸他,看弟弟如同「死而復活」,是值得歡喜慶祝;而他雖然沒有給大兒子設宴款友,那是因為家裡所有的,本來都是大兒子可以享用的。

耶穌的這個故事固然有其時空場景和敘述對象,但是也點出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人們眼中的「壞人」,是不守道德禮法,是追求自我享受,是社會的敗類,是家門的羞恥。

可是一旦他們悔悟,歸向上帝,上帝就接納他們,赦免以前的罪行,甚至除去他們的罪性。

這裡一個更重要的真理是,甚至遠在人悔悟之前,上帝早已饒恕。人的懺悔,不過是讓上帝的赦免恩典得以落實於我們。因為真實的悔悟,不單只是供認自己的過錯,或只是認清自己的罪性,而是認定「自我的死」,因此就得著復活的耶穌基督給予的新生命。

「死而復活」,恆是恩典福音的精髓,也是耶穌基督諸多比喻故事的重點。

不過世上還有另一種人,為數更多。他們應該算是社會的中堅份子,是辛勤工作,恪守道德法紀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社會才能維持相當的生產和秩序。

但是這樣的人卻是如同故事裡的大兒子。覺得自己勞苦功高,瞧不起放蕩,遊手好閒的人。

他們雖然行事為人看起來正派,但他們的努力是為自己,所有的計劃也是為自己。人們的讚賞,更是令他們自得自滿。

他們雖然表面作正確的事情,卻是出自錯誤的動機。

對上帝而言,他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是疏遠的,甚至也不認識上帝,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不好,不覺得需要上帝的赦免恩典,所以他們不會來求告上帝。他們覺得自己是強者;只有懦弱無用或是行為敗壞的人才需要上帝。

歸根結底,他們不會看到自己的罪,是「自我中心」,而且驕傲。從某個層面來說,他們心盲,態度鋼硬。就算在教會裡,名義上相信上帝,好像在上帝家裡,卻是跟浪蕩在外的遊子一樣。所以,不管是浪子,或是恪守道德的人,都是活在罪中,在上帝眼中,都是遠離上帝。

然而,這個故事結尾讓人驚詫的是,父親也是耐心而恩慈的對待這個頂撞他的大兒子,苦心要挽回,要維繫並進深彼此的關係。

整個故事也點出,當我們只想要上帝給予我們各種資源,希望上帝垂聽和回應我們的不同祈求,滿足自我,卻不是看重與祂的關係時,上帝仍然顧念我們。像這個父親一樣,希望我們回轉,領受上帝兒女的寶貴身份。

一旦有兒女的身份,父親所有的也都是兒女可以享有的。祂未曾要將福氣隱藏,而是希望所有世人都能得著。

這就是上帝對待人類的恩慈,非常浩大,非常精深。祂能創造一切資源,與人一起享用。但是上帝最看重的,卻是人願意回轉親近祂,以祂為「天父」,接受祂愛的擁抱。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53667917

 回應文章

善良有才華的smileange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愛
2016/04/24 08:18

謝謝你的文章分享

我想和你分享我的故事

從我高中畢業到現在超過十年了

期間經常生病

從我100年受洗之後

去紐西蘭遇到基督城大地震

我後來生病回來

花了一年時間走出來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工作一直不順

常遇到生病就必須中斷工作

以前我經常抱怨

但是自從去年我讀了讚美大能這本書之後

上帝改變了我的生命

我不只讀了四五遍以上

而且把這本書中的道理實踐

凡事要感謝讚美

不管順境逆境都要感謝讚美神

對於人生的道路:我覺得崎嶇不平

好不容易重新站起來

最近生病又復發了!但是神這次讓我看見感動發現愛!

活出愛!分享愛!

我想要透過我的部落格分享神的愛

把愛傳出去!

因為現在社會很亂

人的力量很小!但是神的力量無限大!

唯有愛能改變一切

我希望未來可以出書

希望書本能夠暢銷(不只單單為自己的收入!希望賺多一點錢,才能夠有多一點捐獻給教會和董事基金會)

我希望可以幫助和我有相同疾病的人走出來

這是我的願望:希望可以美夢成真

感謝神讓我的生命成長和更新!

每一天都可以領受神的恩典!

與你分享我的故事

祝福你平安喜樂在每一天!天天都有好心情!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撒旦的謊言
2016/04/23 11:08

我理解WY和貞吟說的, 但我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我們需要戰勝這樣的思維~

假如我們已經認識神, 也就是說聖經所講的我們願意相信, 並且在生活中有印證(這點特別重要), 我們就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件事一件事中, 對神經歷的累積去領悟神信實的神性~ 神是需要我們去經歷祂, 沒有經歷過的人, 或是經常靠自己的, 當然會不習慣, 因為我們過去的生存方式就是能抓多少是多少, 對經歷神沒經驗的人, 當然壓根不會想要去找神, 所以, 越沒經驗就越無法踏出那"信心"的第一步!!

"死裡復活"於我的認知分兩個層面, 本文分享的是第一個層面, 就是在今生的"死裡復活"! 當我們認識神, 我們就該知道舊的生命要埋葬, 新的生命要長大, 而新的生命是怎樣的生命, 就是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 就是枝子要連於葡萄樹的"正常"生命~

復活的生命是一個旅程, 是漸進式的, 是從一個熟悉圈要進到陌生圈, 過程雖然不適應, 即便原本是痛苦的, 但因著熟悉這痛苦, 仍然想留在原地~ 而陌生圈即便聖經中說的再好, 仍然不敢踏出~ 這讓我想到以色列民出了埃及, 在曠野沒啥好東西吃, 竟想回去埃及繼續當奴隸, 因為那地有肉吃~ 我們不也是如此嗎? 這就是"信心"的功課, 神說腳踏兩條船的人, 不要想從我這裡得到好處~

話再說回來, 當我們願意相信神所說的(有時是被人與環境逼到牆角不得不相信!), 就會經歷神的信實一次又一次, 信心也從小信心變成大信心, 經歷過神的信實好處, 是不會再回到過去的, 因此我們回首來時路, 是看到滿地的神祝福油脂, 而不是罪人的痛苦, 因為神應許說: 我要以華冠取代灰塵, 不是嗎? 這也像是"生完"孩子的媽媽, 看到孩子那一刻早就將產痛與孕育過程的辛苦拋到九霄雲外, 哪裡還會想過去呢? 除非, 這女人還在懷孕的階段, 還沒有生下孩子, 或是經歷了產難.......!

最後, 我要提醒弟兄姊妹, 不要輕忽撒旦魔鬼每天在我們心思意念的攪擾!

馬太福音16:23和馬可福音8:33都提到耶穌跟門徒說他要受苦棄絕被殺三日後復活, 彼得拉著耶穌又勸耶穌不要, 耶穌說什麼, 耶穌說: 撒旦退去, 你只體貼人的意思, 不體貼神的意思! 弟兄姊妹看到沒啊? 我們是不是體貼人(自己)呢? 體貼人的, 就是體貼撒但啊! 體貼撒但就是與神為敵啊!

雖說神已經在十字架上勝了死亡與仇敵, 但我們這群跟隨的子民也還要靠著神爭戰, 不是靠著自己爭戰, 或是躺著(輕輕鬆鬆)就能贏得爭戰啊!

附上馬太福音16:23前後經文: 21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22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23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旦,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馬可福音8:32耶穌明明地說這話,彼得就拉著他,勸他。 33耶穌轉過來,看著門徒,就責備彼得,說:「撒旦,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ㄉ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35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AT
死而復活
2016/04/23 07:51

就您這篇,我有些感觸。可能最近剛讀完出埃及記,所以就身分,特別有花時間去思考。

在當時,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是將他們的身分改變,從‘罪的奴僕’成為‘神的奴僕’。而在這次仔細讀出埃及記的時候,好像明白有一點是自己以前完全沒看到的,神拯救以色列人,就是給予他們新的身分地位。不僅不再活在黑暗罪惡裡面,乃是成為神的兒女,神的奴僕。而且,這身分的改變不是只是將他們救出惡或苦日子,而是是要他們來事奉神。

所以在讀到您這篇文章,我想的是,不論是小兒子或大兒子,都是必須經過死,才能得著復活的生命。小兒子的故事常作為傳福音的內容,但是很可惜,大兒子的啟示卻很少在教會中教導,以致許多人不明白自己的生命身分已經不同,或如您在文章中指出,行外面的事情,但是生命與神完全陌生疏遠。我想我以前應該就是如此!更相信在現今的教會中,仍有許多這樣的基督徒,以致教會生活中,個人的生命或整個教會不是與基督相連,而是靠著外面的活動,事工來讓自己以為是忠心事奉神。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6-04-23 09:23 回覆:

謝謝你指出一個重點:身份的改變。

如果我們知道,身為神兒女的身份是何等寶貴,是耶穌以祂的死來為我們換得,基督徒就不會隨便把這個身份與世界給予的誘惑交換,像比喻裡小兒子所行的。或是覺得要以自己的努力來保有這個身份,像大兒子做的。

耶穌還說過另一個比喻,跟隨祂的人,如同枝子聯結於葡萄樹。我們兒女的身份是因著‘相信’而領受恩典,而使得這父子關係持續維繫,就如從主幹長出的枝子,自然會有主幹的餵養,而結出果實,不是因為自己拼命努力,是有復活的生命,就會顯出復活的果實。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父親的擁抱
2016/04/22 15:30

這幾天來來回回看貞吟的分享, 昨天從下面這一段得到教導, 欣喜若狂中~

貞吟文中說: 這裡一個更重要的真理是,甚至遠在人悔悟之前,上帝早已饒恕。人的懺悔,不過是讓上帝的赦免恩典得以落實於我們。

這讓我想到, 不都說人能得著救恩是神找人, 不是人找神(無論是誰找誰, 這都是神學家惹的禍啦!)~ 雖然我不是神學家, 但我可以有自己的神學觀~ 神的恩典浩瀚無極, 哪裡是人類這小小腦袋瓜可以框限的呢!

我相信貞吟說的, 基督的信仰就是單純的仰望, 單純的告訴神, 我們自己的需要, 神的救恩計畫早就在耶穌上十字架的時候預備好了~ 但是, 這當中需要人心真正的悔悟(八福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他們必得飽足! 飢渴就能慕義!), 不是滿足自己或環境中的需要~ 一個人經過悔悟的生命, 一定會有所更新, 非常不同的改變, 只是時間快慢與內容因人有異而已~

我的想法跟樓下WY姊妹很不同, 她提到: 分享死而復活的經歷常常並不愉快,因為那是撕下自己平日道貌岸然的面具,呈現一個無可救藥的罪人的痛苦,沒人喜歡這樣做。

我想, 假如我們要學游泳, 看盡了所有教導游泳的工具書, 或聽別人說, 並不能讓我們真的學會游泳, 只有當我們下水的那一刻, 才會知道自己會不會游, 游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深覺"死而復活"也相同, 聖經讀的再熟透, 也無法讓我們死而復活~ 因為, 死而復活的經歷過程是由神而來, 不是由人操練而來~

我還要很遺憾地說, 很少看到身旁的基督徒有經歷死而復活的生命, 這正是中了魔鬼的圈套~ 魔鬼千方百計要以世界的好處迷惑基督徒, 甚至連耶穌已經完成的死而復活都要欺哄!

又想起貞吟的一句經典話語, 貞吟說: 耶穌已經把最困難的部分完成了, 我們信的人只要願意清楚明白就可以得到~ 看, 多簡單啊!

先停在這裡, 要忙別的事~ 想到前一篇的遺漏時, 再回來補!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6-04-23 09:13 回覆:

我想WY的意思是,比起談上帝怎麼祝福人,回應我們的祈求,賜恩給人,談死而復活是一個不怎麼受歡迎的題目。連耶穌談他即將受死時,彼得不是也趕快攔著,不讓他繼續講嗎?!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我們喜歡有‘重生’,可是卻想避免‘死’這個門檻。

不過,死而復活,可能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生命一個階段的結束,開啟另一個階段,也是類似‘死而復活’。

因為這篇是我給爸爸信裡的一部份。我後來還寫的幾段是:

“爸爸您去年底的大病,就肉身來說,好像死過。上帝卻是繼續給予您生命氣息,延長您在地上的日子,相信祂是要讓您去體會,經歷更多您過去沒有覺察,也不知要接受的恩典。

雖然從身體和年紀來說,邁入老年階段,許多過去能輕易就作的事情,現今可能都成為挑戰,因此身心都需要調整,適應。

然而這也是一種「死而復活」。以前是靠自己的力量,是自我中心的。現今是靠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給予的力量。即使活動的範圍有限,但是對於每件能作的事情,都要心存感謝,透過耶穌基督,緊密與上帝相連。。。

因為上帝實在愛世人,希望我們每個都回到祂的家中,保持永恆的關係;而且在世上的年日,能夠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就是脫離自我中心,凡事以上帝為首位,為中心。

WY
父親的故事
2016/04/21 09:26
大衛鮑森牧師說過,我自己也領受到,浪子的故事其實是浪子父親的故事 (迷羊,失錢,浪子的比喻,只在路加福音有,我覺得大衛鮑森牧師講解這段極為精闢)。周神助牧師說,浪子的故事裡有兩個浪子,一個在外面浪,一個在家裡浪。我常想,拿浪子的故事來開佈道會,第一晚講外面的浪子,第二晚講家裡的浪子,第三天主日講故事的主角—父親的愛和恩典,一定很棒。
言歸正傳,分享死而復活的經歷常常並不愉快,因為那是撕下自己平日道貌岸然的面具,呈現一個無可救藥的罪人的痛苦,沒人喜歡這樣做。 講講神如何賜恩給自己的見證要愉快多了。 我們甚至可能受洗多年才經歷死而復活,自那之後,又要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上死而復活,呵呵,借一句歌詞,“若不是靠著上主恩典,日子怎麼過”。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6-04-23 08:04 回覆:

路加福音15章的幾個比喻,的確都是在敘述同一個主題。有人稱這些比喻歸屬於‘敘述恩典的比喻’。(其他兩類比喻分別是國度的比喻,和審判的比喻。)

我這篇文章其實是給予我爸爸一封信的主要部份,是想與他分享何為上帝的恩典福音。我爸爸因為自覺道德行為良好,對於聖經談到的‘罪’,多少是抗拒或是忽視的。

我同意你講的,分享‘死而復活’,不是愉快的。就自身而言,面對要了結自己的驕傲,自以為是,更是難堪的。(故事裡,小兒子當初想回家,也不是要了結自我,或是想念父親,只是圖取父親家中當僱工的那份口糧。)

最近我才體會,原來耶穌在十字架的死,是一直持續的,所以我們的‘死’,也必須一直持續。

然而,祂的復活也是持續的,所以我們得著祂的復活生命也是建立在自我一直的死,才能讓復活生命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