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3/14 01:09:04瀏覽3144|回應4|推薦38 | |
Omakase是舊金山少數擁有米其林星星的日本餐廳之一。餐廳很小,一條吧台再加上二張小桌子。吧台坐14個人,兩張桌子各坐2個人,所以餐廳總共只能容納18個人。餐廳雖然小,不過很雅,很有在日本吃飯的那個雅致。 這樣一家有本事拿下米其林星星,是舊金山城裡數一數二的日本餐廳,它的老闆却是中國人。它由Kash Feng和Jackson Yu合伙,Jackson Yu自己身兼首席的板長。Jackson Yu在北京長大,18歲來美,長期鑽研日本料理,他的壽司專長是東京流派的Edomae Sushi「江戸前鮨」。Kash Feng和Jackson Yu在舊金山目前總共有4家餐廳,包括了早期的Live Sushi Bar,Live Sushi Bistro,這家在2015年6月開的Omakase,和就在Omakase隔壁,在2016年1月開的Okane。 在這些他旗下的餐廳裡頭,還是要以這家Omakase為龍頭。Omakase的日文是「お任せ」,也就是所謂「無菜單」的餐廳。你來吃的話基本上選的是價格,它們講明了給你幾道菜,幾貫壽司,然後壽司都是看當晚有什麼魚生就上什麼,完全讓板前們去自由發揮。舊金山的日本料理店雖然多,不過水準到位的一向有限。早期没什麼好的選項時不少人還會專程開車過金門大橋到Sausalito去吃Sushi Ran。這家的魚都是直接從東京的築地市場空運來舊金山的,魚貨好,Jackson Yu和其它的板前們的手藝也佳,也難怪餐廳開門的第一年就拿下了一顆米其林星星,所有在舊金山的食評家之間一片好評。 在美國其實也很少吃壽司,想吃像樣一點的壽司的話直接買一張機票飛到東京去吃比較快。這一方面是品質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價格的問題。魚貨坐了飛機來美國,雖然一樣是築地市場的魚,你在美國吃當然就比在築地市場附近那些壽司店吃的價格要翻上兩翻。Omakase早期有三級的價格,最低的從100美金起跳,拿到了米其林星星之後,連那個選項都没了,直接從150美金起跳。而且這個等級的餐廳大小通吃,連小錢也不放過,這次來點了茶,最後發覺連茶資都照人頭算,而且要價不菲。在這裡點餐點清酒,動輒以數百美金算計的帳單,最後連茶資都不放過,這樣子倒也有點顯小家子氣了。 這家目前在舊金山我覺得是少數水準夠的日本餐廳之一,外場的服務也好,服務生穿著和服,輕聲細語,也頗有在日本用餐的優雅勁。不過吃魚生一向是一分錢一分貨。你任隨Jackson Yu去作「お任せ」,在對他的手藝信賴之餘,這貫「江戸前鮨」從東京坐了飛機到舊金山來,當然食客們多多少少還是要幫這些魚生溢注一點旅費的。 餐廳的外觀。左邊是Omakase,往下的隔壁便是Okane。 裡面的樣子。真的很小,我照相的位置有兩張小桌子,其它你看到的便是全部了。 中前那位便是Jackson Yu。 陪人來過生日的,餐廳在桌上擺了一張生日卡。 坐定之後送了一小杯福井的清酒Kokuryu "Ryu" 黑龍 大吟釀 龍。 後來開了一瓶神奈川的Tensei "Song of the Sea" 千峰天青 純米大吟醸。超愛它們裝清酒的這些錫製酒器,保溫(冷)的效果很好。 只有兩種餐可以選,$150的Hideaki Omakase和$200的Yamato Omakase。其實只差了一兩道菜,最後兩個人都點Hideaki Omakase。這是送的前菜:山藥鮟鱇魚肝。 前菜:鯷魚茄子。 刺身:前面是Medai鯧魚,後面是Akami鮪魚前背。 Tai鯛魚,蘆筍,和醃洋蔥。 Maine Lobster緬因州龍蝦。下面的小黃瓜很有梗。其實也就是一般的醃小黃瓜,不過我吃的時候就覺得刀工有點眼熟。後來看到Jackson Yu快刀在切黄瓜,最後一整條黃瓜切而不斷,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這跟本就是北方菜裡的蓑衣黄瓜。Jackson Yu是北京人,想來這個蓑衣黄瓜的刀工對他來說也是易如反掌。 再來是十貫壽司:Aji竹荚鱼,Chutoro鮪魚中腹,Umimasu海鱒魚。 Karei鰈魚,Kinmedia金目鯛,Aji竹荚魚。 Otoro鮪魚大腹,Kamasu香梭魚,Kanpachi鰤鱼。當然Otoro還是我的最愛囉! Hokkaido Uni and House Cured Ikura:北海道海膽和自己醃的鲑鱼卵。那個北海道海膽入口既化,像在吃奶油,吃得超過癮的。 Lobster Tamago:這個玉子燒裡頭加了龍蝦和山藥泥。滋味雖好,不過口感其實比較像海綿蛋糕,而不像玉子燒。 Lobster Akadashi:龍蝦紅味噌湯。倒在那個小杯子裡喝。 最後的甜點Green Tea Chiffon Cake with Pomegranate Sauce:綠茶戚風蛋糕和石榴醬汁。 蠻會作生意的,那張生日卡最後收回去讓板前簽了名。 **不論是要轉方向盤還是要轉大人,用耐心等來的酒會更陳年** 地址:665 Townsend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7 延伸閱讀:一場都會的愛情故事,街坊合力拯救下來的「蒂凡尼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延伸閱讀: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 餃子時間Dumpling Time 全球米其林星光大道: 法國 延伸閱讀:傾聽季節的聲音【米其林一星】Cobéa 延伸閱讀:失根的蘭花【米其林一星】Sola 延伸閱讀:凡爾賽宮裡的英國人【米其林一星】Gordon Ramsay au Trianon 荷蘭 延伸閱讀:只送不賣的水晶蘋果和味覺潔癖【米其林二星】Bord’Eau 延伸閱讀:和二星說掰掰,彎腰是為了更華麗地轉身【米其林一星】RON Gastrobar 延伸閱讀:從荷蘭傳統醃鯡魚傾聽在地心跳的節奏【米其林一星】Bolenius 比利時 延伸閱讀:四代傳承,超過半世紀的家族星光榮耀【米其林二星】Comme chez Soi 延伸閱讀:吃,是一種生活態度【米其林一星】Le Monde est Petit 西班牙 延伸閱讀:凜然二星,近在咫尺【米其林二星】Ramón Freixa 延伸閱讀:暮光之城,星月難辨【米其林二星】Restaurante Santceloni 舊金山灣區 延伸閱讀:米其林餐廳的早餐【米其林一星】Luce 延伸閱讀:没有烤鴨只有炸鵪鶉的飲茶推車【米其林一星】State Bird Provisions 延伸閱讀:雙星並立,雛鳥離巢【米其林一星】The Progress 延伸閱讀:星光磨劍磨出來餐桌上的豐盈味蕾【米其林一星】Rich Table 延伸閱讀:盤子裡的卡拉OK和煙火【米其林一星】Commonwealth 延伸閱讀:威士忌滅火的傳奇故事【米其林一星】Boulevard 延伸閱讀:簡潔而爆發力十足的星光再登場【米其林一星】Octavia 延伸閱讀:從杏花樓到周先生的風流倜儻,今年舊金山最受矚目的中國菜【米其林一星】Mister Jius 延伸閱讀:三星主廚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米其林一星】In Situ 延伸閱讀:男人與女人的馬芬戰爭【米其林一星】Gary Danko 延伸閱讀:舊金山唯一的米其林泰國菜【米其林一星】Kin Khao 延伸閱讀:物超所值的細膩,「新築地」豐洲市場初體驗【米其林一星】和香Wako Japanese Restaurant 延伸閱讀:長了翅膀的「無菜單」江戸前鮨【米其林一星】Omakase 延伸閱讀:懷中攬石,箸裡窺星【米其林一星】和廚Wakuriya 延伸閱讀:酒鄉裡的米其林星星亮晶晶【米其林一星】Bouchon Bistro 延伸閱讀:米其林星光裡尋找媽媽的滷肉味【米其林一星】Redd 延伸閱讀:遙遠天邊的孤星【米其林一星】Terrapin Creek 芝加哥 延伸閱讀:芝加哥的新米其林指南和老將的新星星【米其林一星】Naha 拉斯維加斯 台灣 延伸閱讀:關於排骨酥和魷魚蒜的酒家菜記憶【米其林一星】 金蓬萊遵古台菜餐廳Golden Formosa Restaurant 香港 延伸閱讀:2.0版本的何洪記【米其林一星】 何洪記Ho Hung Kee 延伸閱讀:收集鄉愁的旅人【米其林一星】鼎泰豐Din Tai Fung 中國 延伸閱讀:看懂米其林二星的本幫菜【米其林二星】 雍福會The YongFoo Elite 灣區日式料理那裡吃: 延伸閱讀:物超所值的細膩,「新築地」豐洲市場初體驗【米其林一星】和香Wako Japanese Restaurant 延伸閱讀:長了翅膀的「無菜單」江戸前鮨【米其林一星】Omakase 延伸閱讀:懷中攬石,箸裡窺星【米其林一星】和廚Wakuriya 延伸閱讀:跨越鮨之味!非日裔聯手打造舊金山壽司新經典Akiko’s Restaurant 延伸閱讀:「公園號」老壽司店Ebisu 延伸閱讀:從十個座位起家,日本「拉麵大王」以白丸和赤丸征服世界 一風堂Ippudo 延伸閱讀:時尚與拉麵的完美結合 俺ん家Orenchi Beyond 延伸閱讀:老日本城裡的新拉麵 山田屋Ramen Yamadaya 延伸閱讀:拉麵地域性味覺的演化論 麵王Men Oh 延伸閱讀:藏身街坊間臥虎藏龍的拉麵小店Saiwaii Ramen 延伸閱讀:日裔足跡和大肉麵Santa Romen 延伸閱讀:讓祖克柏和肯伊·威斯特兩個歐吉桑高唱卡拉OK的居酒屋 山昌YamaSho 延伸閱讀:米其林名師調教出來的日式燒烤店Nojo 延伸閱讀:咖哩豬排的1人廚房13個座位Tani’s Kitchen 延伸閱讀:橫渡太平洋而來的日式熟食店Delica 延伸閱讀:走過百年三代,舊金山最受歡迎的麻糬小店一點也不「勉強」 勉強堂Benkyodo Company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