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同溫層的規模效應,兼談反送中
2019/09/30 10:04:29瀏覽1788|回應33|推薦8

“同溫層效應”是一種心理學上的概念:指大部分人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與自己立場相同的言論,並與之互動,而不是花更多的時間,去傾聽跟了解與自己不同的,或是對立的言論的傾向。

促成同溫層效應的理由並不難理解。在同溫層裡,彼此看到、聽到的多是與自己相同或是相似的想法與言論,從而可以自我肯證(self-confirming bias)。誰也不喜歡被他人質疑、批判、否定。

問題是,同溫層效應的結果可能導致認知偏誤;或者導致認知不諧(cognitive dissonance)。

當年,在89民運中,民主派人士士氣高昂,似乎認為天下人都支持民主運動。所以,如果中共膽敢阻擋或鎮壓民主運動,其統治必然難以持久。我記得,嚴家其先生就在六四事件後預言中共不久會垮台。

但是,中共至今仍然強力統治著中國大陸,而且,正在為他們能帶動中國崛起而自豪。嚴家其的預言似乎並不準確。為什麼呢?

簡單的答案是:中國大陸的人心並不那麼傾向要民主化。即使民主有其優點,也可以慢慢來,不必急於一時。更進一步說,民主化對許多人來說,甚至是危險的事物,或者與許多負面事物連結在一起。從而,多數人並不會為了追求民主化而願意繼續奮起對抗現有統治勢力。

回到同溫層這個議題。天安門廣場上的民主運動參加者,見到廣場上那麼多人(最多時約近百萬)都主張要民主,他們可能樂觀認為,民主化是個沛之莫然能禦的力量。誰要阻擋都將被這個力量沖垮。樂觀也讓他們更願意積極行動。不但如此,而且當他們中的代表有機會與中共中央的首腦人物直接面對面時,他們還表現出一種傲慢姿態。這都可能與他們主觀認為的支持力量大到無可抵擋有關。(也許也有幾分說大人則藐之的意思。這是另外的因素。兩者未必互斥。)

一百萬人的集會活動,人數多不多?如果是兩百萬人呢?當人處身在這樣的群體中時,彼此互相濡染,產生出來的共識,大家會不會認為天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呢?我估計是會,而且是強烈地如此相信。

但是,再想一想,以一百萬人相對於幾億人,哪一邊會更有自信?兩邊各自都是同溫層,但是,所產生的自信程度還是不同。或者,更重要的是對既成信念更難以改變。由此,匯聚而成的行動力量當然也不同。

大陸學者金觀濤提出過一種所謂“超穩定結構”的概念。他具體是指涉傳統中國社會,認為傳統中國社會是個超穩定結構。具體的解釋是說,當這個結構(的某部分)因故被破壞時,會有很強大的力量(來自結構的其他部分的力量)去恢復既有結構。

傳統中國社會為什麼是一個超穩定結構?我以為同溫層的規模效應是部分影響因素。如果有任何一種力量,改變了傳統結構的某一部分,但是,它都會面對著一個更廣泛的舊結構部分對被改變了的部分起到復原作用。

這當然不完全是同溫層的效果,而更應該說是結構的功能互補的作用。但是,同溫層在基本價值、利益、觀點上的共識仍然是這種復原作用的重要基礎。

中國大陸之大,造就一個舉世無匹的巨大同溫層。也因此形成了超穩定結構。這也就意味著,要改變這個結構格外困難。

晚近的反送中運動,在香港這一邊來說,規模之大,也是歷來所無。也反映出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相當規模的同溫層。藉著彼此互相支持,這個同溫層會持續保持其力度與熱度。

但是,反送中其實在價值上與中國大陸的顯性主流價值是扞格的,所以會發生摩擦。這是兩種價值體系的對撞。很難輕易善了。而更重要的可能是兩者的規模差異。雖然香港方面的共識很強,規模不小。但是,遇到中國大陸秉持主流價值的同溫層,卻變成小巫見大巫。兩者如果以實力相拼,結果如何不難預料。

當然,香港方面得到了較多西方的奧援,甚至與西方的關心者形成同溫層。但是,恐怕仍然難與中國大陸相匹敵。

其實,我當然希望中國大陸能形成一種包容態度,願意以較寬鬆的方式來連結香港,允許香港較多的自主空間,而不要太去聲稱對香港的主權。但是,這顯然並不容易。即使中國大陸的統治高層有這種雅量,卻未必能形成這種政策。

事實上,早在胡耀邦主政的時期,胡就想要包容、甚至接納中國內部的民主化聲浪。但是,顯然中共內部有另外一種更有力的觀念同溫層,拒絕了這種路線。最後,胡因而早逝,也留下六四這個悲劇事件。

近代以來,中國內部並不乏民主化的聲音。但是,相對於主流聲音,後者所形成的同溫層力量遠遠大於前者。嘗試追求民主化的結果,總是悲劇收場。民運人士柴玲曾經悲觀表示:「其實我們期待的就是流血...只有廣場血流成河的時候,全中國的人才能真正擦亮眼睛。」這話顯示,她看出改變大眾觀念的困難度極高,所以,不流血不足以改變大家。

但是,血雖然流了,大眾改變了嗎?大家恐怕是變得更不問政治,而不是更傾向民主。

這表示改變的難度甚至超過柴玲的悲觀預期。也可以說是比悲觀更悲觀。

所以,流血並不是改變的有效途徑。事實上,近代中國人為了改變,流的血可多了。但是,民主化至今並沒有明確的進境。

我以為,要找到異議雙方彼此真正的共同思想基礎。從這裡再出發,才有可能達成有意義的改變。衝突產生的激盪,在面對中國這個龐大的保守同溫層時,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我不是說抗爭毫無積極意義。但是,如果只是抗爭,只是在言辭上激烈對立,產生的效果很可能不及在有某些基本共識的基礎上的對話。

總之,我一如既往,並不認為中共的作為總是出於惡意,也不認為抗爭是唯一應該採取的改變做法。抗爭者對對方的包容性理解還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過激的抗爭雖然有激起大家關注的效果,卻同時也會產生反面的效果--激起更強烈的保守抵制。

想到中國大陸是如此龐大的一個同溫層,想通過促進理解的對話來試圖改變對方,一點也不容易。但是,我以為這才是真正有效改變的途徑。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29772702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六四是中國政治思潮分水嶺(二)-張博樹
2019/10/01 12:55

BBC:您把習近平上任後的中國政府稱作是一種「新極權」,您認為當下對異見的打壓跟「六四」事件的歷史有關係?

張博樹:這種關係肯定是存在的。「六四」的基本點是當政者用強力形式來阻止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打壓民間的呼聲,而這些呼聲在一個正常國家裏應該是常態。

1989年的時候我就在北京,當時胡耀邦去世,學生的口號非常簡單:希望給胡耀邦一個公正的歷史評價,同時希望增加新聞自由度——80年代的中國已經在討論出台新聞法,因此當時學生希望有更多的言論自由是完全正當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認為官員應該公開財產,這在80年代末的學生運動中就已經提出來了,但是到現在的政府都還做不到。

另外,當時一個很重要的口號是「反官倒」,反腐敗,學生運動演變成了全民運動,重要的共識就是中國要建成更公平、自由的社會,就必須推動中國政治改革,才能遏制腐敗。當然後來,它被鎮壓了。

而今天的習近平,他一方面在反貪腐,似乎是順應了社會要求——也應該承認他的反貪腐並非沒有成績,比如打出了徐才厚、周永康這樣的「大老虎」,這在胡溫時期和江澤民時期是不能想像的;但是,習近平的反貪腐仍然是運動式的反腐,是有選擇的反腐,而不是自由知識分子所希望的那種制度性的反腐,即通過改變國家政治結構、改變中國政治遊戲規則來遏制當政者的腐敗——這個問題他仍然是拒絕的。

所以我們發現,今天習近平所實行的政策,在打壓知識分子要求民主改革的意義上,和當年「六四」鄧小平對學生運動和市民運動的鎮壓是一脈相承的。兩者都是為了繼續壟斷公權力,繼續強力維持黨的領導。而在自由知識分子看來,這種對權力的壟斷是造成今天中國所有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六四是中國政治思潮分水嶺(ㄧ)-張博樹
2019/10/01 12:47

在「六四」天安門事件26週年之際,今年60歲的中國憲政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張博樹在香港出版了新書《改變中國:六四以來的中國政治思潮》,就26年前發生的事件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兩地政治思潮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張博樹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網電話專訪時表示,「『六四』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的思想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遷」。

他還指出,當下的中國政治思想出現「高度分裂」,而且「深刻地折射出中國今天所面臨的某種轉型困境」。他還表示,「有責任為年輕一代提供政治思潮探討的視角」。

以下是有關BBC中文網(以下簡稱:BBC)對張博樹教授(以下簡稱:張博樹)電話專訪的內容。

BBC:您以「六四」為時間節點來研究中國的政治思潮,在您看來,天安門事件對中國政治思潮有什麼影響?

張博樹:在我理解中,「六四」天安門事件是當代中國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六四」前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十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從1978年開始到1989年——這段時間大體上中國人民在反思文革的巨大歷史傷痛,希望找到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現代化之路,並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同時80年代也是一個思想解放的十年。但「六四」當時的中國共產黨政府強行把學生對於推進政治改革和市民要求反腐敗的和平呼聲鎮壓下去了,這樣一件事情構成了重大的歷史轉折——它終止了前面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的勢頭。

「六四」以後,中國的經濟改革雖然在繼續——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後中國的市場改革還在延續80年代的邏輯,但是「六四」以後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是政治體制的改革不再做了,而且是在大踏步地後退。

可以說,六四改變了一代人命運。今天中國社會所最關注的,比如貪官腐敗問題、官民矛盾問題,這些說起來,其實都是和「六四」以後中國在政治發展和經濟發展上面產生巨大反差的背景之下出現的情況。

我之所以要從中國思想界的角度來談「六四」以後中國的變化,也是想凸顯這一問題:中國在這段時期的演變,特別是權貴資本主義的急劇發展,可以說是「六四」開槍的一個重大社會後果。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後果,官方是從來不允許民間進行深刻、自由的討論的。


羊点
2019/10/01 10:39
所以说来说去你还是做不到“文化自信”,这也是台湾的病根儿,盲目崇拜西方,就如盲目相信导航一样,哪怕前面是悬崖了,导航让你继续往前你还是继续往前走。(注:文化自信与盲目自大不是一回事儿)好了,我要过节去了,也祝你节日愉快!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9-10-01 13:32 回覆:

對於能力與成就的自信特別需要有客觀基礎,如果只是立基於主觀基礎上,恐怕難以經受嚴格考驗。當然,自信也可以是針對於自己的品德、潛能或意志力。情況又會有不同。

譬如,黑人為了建立種族外貌的自信,乾脆提倡“Black is beauty”。怕的是,即使叫得再大聲,恐怕連自己內心都不真這麼認為。當然,如果一群同溫層裡的人不斷這樣呼號,也許就真能比較自信。但是,能不能禁得起更嚴峻的現實挑戰,還需要再觀察。

我曾經在部落格貼文討論黑人智商的相關議題。黑白智商差異的議題現在是討論禁忌。如果聲稱黑人智商偏低,就是政治不正確,會受到各界的撻伐。但是,我以為,如果我自己是黑人,我乾脆自己出來承認:我們黑人的群體平均智商的確偏低。這樣做,當然首先是承認(可能的)事實。進一步,是在承認事實的基礎上尋找真正能改變現狀的途徑,譬如考慮優生學。如果避開這個問題,禁止大家討論,實際上對於改變黑人的地位沒有根本的幫助。黑人還是長久被歧視、被剝奪。只是問題隱而不顯。藏在大家心中,並在無形中體現在行動上。不討論或不承認並不能改變客觀事實,而且還會讓不利我群的狀態更得以延續。說得偏激些,把這個議題列為禁忌,甚至可能是白人的狡猾,既免於黑人的不滿,卻讓事實的不平等狀態得以持續。

當然,說這些只是做個類比。中國文明落後嗎?我認為是。而且,這種落後並非純屬偶然,也不是只在船堅砲利方面,而主要也不是因為西方文明更強調掠奪與投機。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似乎有急起直追之勢,但是,可以自滿了嗎?我認為最好不要。淺碟子才那麼容易就自滿。改革開放其實同時付出了不少代價。譬如貧富不均的問題、環境污染、缺乏自由民主的問題...等。稍有點成就就趾高氣昂,實在不必要也不妥。


羊点
2019/09/30 23:41
现在非常活跃的名气很大的金灿荣教授,网络诨名“政委”,风格独特,也在台湾政论节目中出现过,强大的自信心能令对手崩溃,当年就是运动的核心人物。另一位左派领军人物孔庆东教授,运动前期一直是学生运动核心领导人,他有个关于这个话题的访谈你不妨看看。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9-10-01 10:09 回覆:

”金燦榮教授認為其實所謂西方現代文明沒什麼了不起,說穿了就是地底石化能源的大機械產生的製造能力,其效能約是人力的成千上萬倍,整個社會被解放出的時間、精力就能用於更新機械的研發設計和文藝文化創作,所以製造業和重工業是國力之本,同時工業品和機械能夠大量出口,提供了國內人民不必出國就能賺取大量外國錢的重商主義機會,所以任何放棄工業工廠的國家不論金融遊戲或藝文創作、觀光服務做得再好,最終結局都會是衰弱。“

我聽過金教授的名字,但是不熟知其人。所以特別去查了一下資料。資料裡並沒有顯示他在八九民運中扮演什麼重要角色,我在當年也沒聽過媒體提到他。但是,他上述的一段話我是極不以為然的。如果中國人對所謂西方還是這樣的認識,中國人能往前走的路恐怕不遠。

對我來說。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境界,是中國思想家所不及的;而爾後西方的思想發展,更不是傳統中國文化所能及。(當然,這是我的主觀評價,你可以不同意)

我特別在意聖經新約裡關於愛的說法。我之前強調過。當然,Taiga就表示了他的不以為然。但是,我仍然是這麼認為的。我偏向無神論。也就是說,我並不把基督教的上帝視為神,而比較是一種精神象徵。而我特別獨鍾聖經中關於愛的主張。我偏向認為這種主張並不是單純猶太教的思想發展,而比較是猶太教與希臘偏向人本主義文化的特殊結合。總之,我認為這種結合是非凡的人類成就。


控制媒體的國家永遠無法走向自由民主
2019/09/30 23:00

89 年人民大學校園貼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宣言》

七、解除報禁、新聞自由,允許民辦報刊、電臺和電視臺。


羊点
2019/09/30 21:41
89年的时候我正在离北京不远的一个大城市里读中学,那场运动虽没有参与也算是全程近距离关注了。当时每天上课老师都会跟我们学生讨论时事,有的老师一上课把课本一扣说“国家大事人人关心”,然后就用半节课的时间讨论运动。那个年代没有网络,但是谣言和政治笑话一个接一个每天都有新的,比如那年有个台湾歌手潘安邦在春晚唱红了一首歌《跟着感觉走》,一个政治笑话就是“全国人民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跟着党中央走,党中央跟着邓小平走,邓小平跟着感觉走”。后来我根据这么大量的耳语断定,这场运动背后一定是有一组人在策划的,这些耳语的目的就是打击共产党的威信。


你大概不知道,之前的一年也就是88年有个价格改革,引起生活用品大幅上涨,社会上掀起抢购风。比如我家就是那一年买的第一台18寸彩电和收录机,当时买彩电收录机是要凭票买的不是你有钱就能买,没有票买价格很快就涨上去了。有的人怕涨价囤积了大量的油盐酱醋卫生纸在家里,所以88年这场涨价风已经引起社会的不满了,大家感觉自己手里的钱贬值了,这时候关于官倒的传说在广泛传播着,一场群众运动已经酝酿起来了。


胡耀邦这个人政治水平并不高,他在提高知识分子地位上做了不少工作,所以知识分子感激他。胡耀邦去世后,立刻有谣言出来说是邓小平在会议上拍桌子大骂胡,胡是当场气死的,然后一些知识分子和学生就上街悼念他了,有人冲击新华门。本来事情也未必能闹大,新中国政权已经成立40年了,文革最激烈的时候都全面内战了也没动摇了它,不巧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想当一个真正的一把手,试图利用群众运动把邓小平搞下去,所以当时的大量政治笑话和谣言都是针对邓小平的,最后他失败了。当时明显的中央有两个声音,搞的底下人无所适从。比如李鹏作为总理是反对运动的,但是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是大力支持运动的,呈现一种无政府状态。要不是有高层权力斗争,当时大量的经过革命时代的老共产党员还在位,以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力量,也就是一批学生闹闹而已,不会整个社会都乱套。有那么一段时间邓小平没露面,有谣言说邓小平已经死了,等到邓小平出面给运动定了性,撤了赵紫阳,结束了无政府状态,运动也就自然熄灯了。


以上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我没有去过广场,不过我知道6.4凌晨广场上没有发生流血事件,流血事件是在军队向广场推进的路上发生的。当时也有很多针对解放军的攻击性耳语,不过由于解放军的形象一直很高大,这些耳语的效果不大。当时普通百姓关心的还是反腐败,如果提到“民主”,也与你们的理解不同,他们说的“民主”是希望领导干部要听取群众的意见不能搞一言堂。我理解64运动本质上是文革的余脉,文革是一场全社会动员起来的群众运动,当时那些学生赶上了文革的尾巴,还有股子文革的闯劲。台湾社会把64运动理解为老百姓要求民主被共产党镇压,这是搞不清状况。格主知道当年闹事儿的学生现在都在哪儿吗?我可以告诉你,在体制内的,都已经是中高级官员或教授学者了,经商的也很多都发大财了,他们是最拥护现状的一批人,所以你只会看到王丹乌尔凯西这些人在台湾吃人血馒头,看到香港蠢人年年纪念64,但就是大陆没人提起,人们似乎都忘了。你要是遇上那批人可以问问,他们也就是抱怨一下当年被粗暴对待,他们认为毕竟自己是出于爱国心,但他们的现状都不错,想让他们搞台湾式的“民主”,他会让你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30 21:05
版主說:「如果你是之後看資料來了解89民運的性質,然後告訴我說我不了解真相…」

我相信版主也是透過電視、報紙的報導來了解「六四事件」的。假設羊點是透過「資料」來了解的。那麼你們兩人不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別,而是「半斤」與「八兩」之別。我不是說你們兩人都不對,而是說親身經歷的人都會產生「羅生門」現象了,何況你們的根據都是二手或三手的,談何「真相」呢!

下面我說的當然也不是「真相」,是我個人的「想像」。胡耀邦和趙紫陽都是鄧小平提拔的人,鄧小平的左手跟右手,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執行人。初期,實行「包產到戶」,把農地分給農民,這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等私營工商業慢慢發達後,有經營頭腦的人或肯苦幹的人比較容易聚歛財富,這時產生「腦體倒掛」現象,公、教這些本是「菁英」階層的人被比了下去,這時貪腐就容易孳生。所以,我覺得改革開放十年的89年六四事件的起因,以「反官倒」的可能性比較大。但秀才造反總得離「銅臭味」遠點,起義大旗寫上「民主、自由」會時髦好看些,已去世的胡耀邦就被抬了出來。其實,我覺得,胡耀邦執行的事情都是鄧小平授意的,鄧小平不讓「寬鬆、和諧」,胡耀邦能自己搞「寬鬆、和諧」嗎?「六四事件」鬧得這麼大,無法收拾,鄧小平遭受黨內質疑,下不了台,於是「棄車保帥」,犧牲總書記趙紫陽,所以趙紫陽始終內心不能平衡。(他的回憶錄內寫滿了他的委屈)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宣言
2019/09/30 18:12

89 年人民大學校園貼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宣言》

一、完全支持北京高校學生提出的7條建議,堅決支持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國民主運動。

二、即日起博士生全部罷課。

三、“集體領導、集體決策造成的失誤(李鵬語)應以集體辭職,來表示“集體負責”(李鵬語)的誠意。

四、強烈要求75歲以上黨政軍領導全部辭職。

五、反對暴力,保護人權,軍隊不應參加和干預國家事務。

六、中國共產黨活動經費不得由國庫負責。

七、解除報禁、新聞自由,允許民辦報刊、電臺和電視臺。

八、由社會各界人士成立廉政委員會,清查黨政領導層中腐敗現象,立案審查高幹子女親屬的非法經商活動,並將結果公佈於眾。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30 16:38
版主說:「簡單的答案是:中國大陸的人心並不那麼傾向要民主化。」

在現今的世界,所謂的「民主化」就是政治制度英、美化的意思。咱們舉一個實例:沙烏地阿拉伯從未被美國要求「民主化」,因為它產天量的石油,有用不完的錢,是美國軍火最大的買主。「民主」是普世價值,這麼好的制度,美國卻不要求它最忠誠的跟班小弟徹底實施,相反的,美國所要求的對象都是那些不友好或不太友好的國家。最好的東西不給最好朋友,卻給敵人,這是我看不懂的地方。

版主說:「我當然希望中國大陸能形成一種包容態度」

有些情況是不能「包容」的。舉個例子來講,假設現在是對日抗戰時期,請問版主你可以包容汪精衛的主張與行為嗎?他講的「曲線救國」也不無道理,正面打不贏,改打側面;我個人認為,你生在這個家,最好不要背叛這個家,你生在這個民族,最好不要背叛這個民族。民進黨反中、仇中已毫不掩飾,這不可能冀望「中」方包容。香港的暴動口號是「光復香港」,光復誰的香港,當然是英國的香港。這類的事情,最後解決的方式都是「實力對決」。民主美國的「南北戰爭」就是最佳例子。

羊点
2019/09/30 14:51

今天看到“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灣看建政70年的中國大陸”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4076189),今年是中國大陸建政70年,這70年可以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的30年期間,中國大陸一黨專政,實施鎖國政策,高層內部激烈鬥爭不斷,錯誤經濟政策使得原本脆弱的經濟更加搖搖欲墜,導致人民一窮二白。這段期間,中國大陸還與國際社會為敵,和鄰國也不和睦,多次爆發衝突;兩岸軍事則時有交火,台灣海峽更是全世界的火藥庫。

又是背景理解完全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并没有实行锁国政策,而是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封锁。新中国也没有什么错误的政策导致一穷二白,当时只是为了应对西方的威胁,将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重工业和军工行业了,日常生活必需品之外的都压抑,但你查看一下人均寿命、初生儿童成活率、儿童入学率这些数字,增长速度都是超过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新中国也没有与全世界为敌,只不过是台湾人理解的全世界就是美国与西方而已。新中国如果是与全世界为敌,也不可能在1971年在联合国“排我纳匪”,那可是联合国投票的结果。

我说台湾社会极其浅薄,还要加上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事实扭曲,认贼作父,没有污蔑吧?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