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鄭國興衰的歷史殷鑑
2017/05/10 22:15:03瀏覽2939|回應4|推薦84

  鄭國興衰的歷史殷鑑--
(兼論小國在夾縫中的處境難為)

當我們在現況中左右為難時,也許可以從歷史經驗中去找答案。個人如此,國家也如此。春秋戰國時代一位小國政治家"子產"的經驗告訴我們,小國在大國環伺下,無論向哪邊完全靠攏,都是非常不智的做法!

子產被史家稱"春秋宰相第一人",子產生存的年代已是鄭國後期,是鄭國夕照前的最後一道霞光。我們先看看鄭國是怎麼起落的?鄭國自鄭桓公起的公元前806年,到公元前375年的鄭康公,維持了四百多年。

鄭國大興於周室東遷之際,
莊公(公元前743年~前701年)時代曾叱咜一時,挾天子以令諸侯,侵奪許國,干涉宋、衛、魯等國,還助齊國趕走入侵的北狄。鄭莊公行事縝密,深謀遠慮,強在政治智慧高明。情勢不利時,遇事堅忍。人情有所不能忍者,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毫無所懼。鄭莊公之時的鄭國儼然是春秋初年的第一大國。

春秋七霸︰鄭、齊、楚、晉、秦、吳、越,最早時鄭國是排在第一位的。周桓王曾率五國聯軍討伐鄭國莊公,仍然慘敗!到六個大國互相爭鋒的時代,鄭國這個只有30萬人口的國家仍是一個經濟上的強權,也是春秋時代進出口貿易最發達的國家。但畢竟後來人少腹地漸小,一個小國夾在大國中間,而且晉、楚這兩個國家還成天打仗,鄭國這個小國還能怎麼發展經濟振興國力?

國要強盛,人才是絕對不可或缺的。春秋時代風雲人物輩出,例如齊國上大夫晏嬰、齊國下卿管仲、齊國兵學家孫武、吳國大夫伍子胥、秦國法學家商鞅,秦國政治家百里奚。尤其以秦國而言,春秋之初只是個被稱為"犬戎"的小國,以當時史家眼光看,甚至只能算是個野蠻部落,後來卻成了中華大一統的起始,從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就是個走強之始。

秦擅用天下賢士才是復國強兵的主因,商鞅、呂不韋來自衛國。張儀、范雎來自魏國。百里奚、李斯來自楚國。蹇叔來自宋國。秦的名將輩出,例如司馬錯,為秦國取得漢中、巴蜀等地。王翦破楚軍、征百越。蒙恬破齊,又北征匈奴。白起以"遠交近攻"的策略破韓、魏,滅趙。王贲則是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戰國10大軍事人物中,鄭國沒出過一個知名軍事人才!

到鄭文公(公元前672年-前628年)時仍有個個優秀政治家燭之伍,以後鄭國的國際舞台就只能看子產了。孔子逃離宋國到鄭國,卻被嘲諷"喪家之犬",這時子產已逝,否則孔子肯定會受禮遇,此後鄭國無才可用。孔子著春秋對各國諸侯都有褒貶,唯對鄭國只留下個"鄭聲淫"的評語。春秋列國分爭,恃強凌弱,這時鄭國善政最少,淫風卻頗負盛名。史家對"鄭聲淫"的解釋不少都指向詩或樂,但《白虎通·禮樂》紀錄了這段話:「孔子曰:鄭聲淫何?鄭國民人山居谷浴,男女錯雜,為鄭聲以相誘悅懌,故邪僻,聲皆淫色之聲也。」

子產的先見之明,很多人不能理解。公元前565年鄭國入侵蔡國,俘虜了蔡國司馬公子燮,鄭國人都很高興,只有子產不隨聲附和,子產說:「小國沒有文治卻有了武功,沒有比這更大的禍患了」!後來造成楚國藉"鄭國入侵蔡國"之事討伐鄭國。鄭國的太子要去晉國前,還須先詢楚國朝允,子產搭了帳篷不築壇,太子覺得不妥。子產認為,太鋪張會招惹大國以後要求更多進貢,將會是小國的禍患。

子產去陳國參加結盟,回來復命告訴大夫們說:「陳國是將要滅亡的國家,不能結好。他們積聚糧食,修理城郭,卻不安撫百姓。他們的太子地位卑微,其他公子卻很奢侈,大夫們驕傲放縱,政事各行其是,誰也作不了主,在這種情況下處於大國之間,能夠不滅亡嗎?十年之內陳國就會滅亡,八年多後,陳國就真的被楚國滅了。

子產支持「鄉校」,亦即社會輿論監督。官員聽到鄉校裏的批評意見,很是惱怒!
子產說︰「民怨像大河一樣,修築堤壩可以阻擋一陣,一旦決口,不知要傷害多少人,那時候搶救也來不及了。不如開出一些小渠道,因勢利導,就把鄉校裏的議論當作藥來吃吧」!

子產首開中國最早的全國農業普查。他採取的具體措施︰
一是釐清混亂的土地所有權狀況,重新劃分全國田地和溝渠。那些非法侵佔的土地,或者充公,或者歸還所有者。在這個過程中,子產承認了新興地主的土地所有權,並向他們徵收賦稅,以增加國防開支。
二是把農民組織起來,若干家為一個互助單位合作生產,並共用一口井等等。但這些措施也觸犯了很多舊已佔有者的利益。
(不過這個方法;正如同民國四十年代時台灣實施的「三七五減租」,又造就了另一批新地主,後任的治理者兩方都招怨!新的城市規畫建設案將層層受阻。)

公元前536年,子產把刑法鑄在鼎上,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這樣使得鄭國有了法律,人們做事便有了準則,促使全國上下有法可依,維護了國家秩序。以後無論貴族或平民都依法可循。叔相批評子產︰「老百姓棄禮法而就律法,即使針尖大的利害衝突也會力爭,官司愈來愈多,賄賂執法者的事就會出現,鄭國恐怕要因此葬送了!」在那個教育不普及的時代,叔相此說有實務上的考量。到後來的楚漢相爭時,劉邦只以三條誡律就安定民情。

春秋戰國到強秦之前的時代,男女性事與情愛方面的狂放程度,即使現代人仍難想像。先是齊國僖公的兩個女兒文姜、宣姜姐妹搞亂倫,而後是陳國公主息夫人侍奉了三國國君。到鄭國的"夏姬"可謂震爍古今"奇女子"!中國千古間再難得見風流韻事之狂能如"夏姬"者。

出生於鄭國的夏姬,沒出嫁時就跟自己的哥哥亂倫,不到三年哥哥就死了。又先後七次嫁到異國為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夏姬對春秋局勢的影響可謂翻天覆地!最後一任相好的楚國人"巫臣",還因為她全家被抄家滅族。巫臣是個研製兵器的天才,吳國的"吳鉤"被近代史家評為古代單兵三大最優秀的兵器之首。巫臣帶夏姬逃到吳國,使本是蠻荒小邦的吳國,一下子成了戰國時代的一等軍事強國,也因此拉開了此後"吳越爭霸戰"的序幕。


吳國的"吳鉤"被近代史家評為;古代單兵三大最優秀的兵器之首。

夾困在北晉南楚的鄭國,與晉國簽了盟約,轉頭又與楚國簽訂盟約。鄭國以為遠在南北的兩國應該不會知道,沒想到消息很快就傳開,反而引起兩大諸侯國的憤怒,征伐更甚!鄭國兩面挨槌,處境之慘,近代連黎巴嫩都難以此做比。晉楚互攻都要借道鄭國,如入無人之境,兩邊的戰爭補給都要求鄭國提供,鄭國的女人無條件供與部隊狎樂,儒家文以載道常拿鄭國做為負面教材,但鄭國女人可也真冤!鄭國男人保護不了她們,不委曲求全又能怎樣?她們只求苟活而已。

經過幾次君位爭奪,到鄭襄公時(公元前前604年-前587年),鄭國已落實淪為彈丸小國。子產(歿於公元前522年)採取靈活外交策略,才使鄭國得以取得暫時喘息之機。公元前375年戰國時代,鄭國終於被韓國所滅。在韓即將滅鄭之際,鄭國再次內亂,鄭繻公殺其相子陽,而子陽之黨又殺繻公,這時根本不需要外國來伐;也會自己滅亡了。韓國原來是戰國時期最弱小的國家,國土面積最小,人口也最少。鄭康公去屯留會盟,韓軍卻攻進了新鄭,對鄭國官員禮遇並大加安撫,鄭國很快就被比他更弱小的韓國消化掉了。

小國處於偏遠之地,或可求得長久偏安。若地處軍事要衝;或經貿來往頻繁之地,難免頻受列強夾制侵凌,這是活在大國夾縫中之小國難以跳脫的宿命。如果再有劣政惡政出現,頹亡不遠!以古鑑今,就不難推估未來局勢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ESI15&aid=102409921

 回應文章

月光邊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25 18:53

可以麻煩季非大哥送我群書治要中的用人觀察面嗎?

貼到我的留言版好讓我保存

是對自己的提醒

我想您應該都已經做到

這是值得尊敬的崇拜

郁勝(PAESI15) 於 2017-05-28 23:52 回覆:
非傑非才,距之猶遠。獨善尚且偶有難處,僅能常思明理而已。

Sir Norton 黑幫哪裡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24 12:07
很好的文章,鑑今必借古,小臺的處境,風夜中舉蠋。
郁勝(PAESI15) 於 2017-05-28 23:46 回覆:
【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為謀,辨者不為使,勇者不為鬥。智者不為謀,則社稷危;辨者不為使,則使不通;勇者不為鬥,則邊境侵。】

身為一國領導,侮辱他的將士和大臣,導致的結果就是︰智者不為他謀劃策略,有辯才的人不為他出使外交,勇者不為他衝鋒陷陣。智者不出謀略,國家社會將陷入困境;有辯才的人不做外交,就無法與他國平起平坐;勇者不奮力向前,那麼國土就會受到侵犯。

月光邊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13 16:23

哇,看了鄭國興衰的歷史殷鑑

對治國之不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這不是月光所擅長的

謝謝大哥您的分享

人類為什麼不能好好生存呢?

如果沒有利益瓜分的問題

就簡單多了

月光之所以當基督徒在於耶和華是【行公義、好憐憫】的神微笑

我不敢期待世界為和平

人性很難有真正的公平公義天啊

郁勝(PAESI15) 於 2017-05-21 22:32 回覆:
公元前六百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編輯《群書治要》,其中就有很多的治國方法,到今天看來仍然適用。
其中有一句,很值得近年的台灣警惕︰
人君之大患也,莫大乎詳於小事,而略於大道;察於近物,而暗於遠數。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亡也。

對於當權者的用人,也有很實際的觀察面~

當他榮貴時,觀察他所提拔舉薦的是什麼樣的人?
當他富有時,觀察他所供養款待的是哪些人?
當他受到君主聽信時,觀察他言行是否一致?
當他閒居在家時,觀察他的嗜好是否正當合法?
當他親近君主時,觀察他的言談是否與正道相應?
當他困苦時,觀察他是否對非分之財有所不受?
當他處於卑賤時,觀察他是否對非義之事有所不為?
使他喜悅,考驗他能否保持操守;使他歡樂,檢驗他是否有邪念和僭越惡行?
使他發怒,檢驗他能否能節制心中怒氣?
使他恐懼,觀察他如何獨自應對而不害怕?
使他哀傷,檢驗他是否心存仁慈?
使他困苦,考驗他意志是否堅強?

fllf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11 21:32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上位者,真的要好好讀讀中國歷史,裡面有許多老祖宗的智慧。

郁勝(PAESI15) 於 2017-05-21 22:32 回覆:
公元前七百年的「春秋左傳」,就已經具備了很多祖先的寶貴經驗,在生活智慧上;比以後的有些宗教經典更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