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31 23:07:40瀏覽3056|回應11|推薦13 | |
2008年的3月19日晚上,當開票結果大勢底定,馬英九以兩百多萬票狂勝對手謝長廷時,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在電話那頭嘆息了。 我問老友是不是因為綠營輸得難看而傷感,因為他從高中起就一直是黨外的堅定支持者,更是台獨的忠實擁護者。 他又嘆了口氣,「我不是為了民進黨嘆氣,而是為了台灣的前途嘆息。」 「怎麼說?」我好奇的問。 他說,「陳水扁的冒進害死了台獨,我怕馬英九的狂勝將來會害死了兩岸。」 「為什麼?」陳水扁的冒進害死台獨,我懂,但是馬英九的狂勝跟兩岸有什麼關係? 「因為贏得太多,會讓馬英九跟國民黨以為自己真的得到這麼多選民的支持,忘記了國民黨在過去的八年,無論是在政黨的體質上還是國家認同的路線上,都沒有真正反省調整跟改變。黨產問題依舊,黨內派系傾輒依舊,到底兩岸未來是統還是獨也依舊語焉不詳。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在掌握多數執政優勢之後更不可能去解決。」他頓了頓,「在誤以為擁有多數民意支持之下,一定會在兩岸政策上超車,一旦執政政績不佳,更會把籌碼一股腦壓在兩岸議題,最後一旦因為兩岸意外的摩擦,或是選舉的失利,整個兩岸發展將會難以為繼,甚至可能被視為在選票毒藥而廢棄。但另一方面,因為已經在兩岸政策上超車,後繼者也喪失了跟對岸討價還價的籌碼,這不是害死兩岸是什麼?」他憂心的說。 其實對於我跟老友這一代人來說,我們是在威權體制最後餘威下成長的,所以對於國民黨的惡感絕對比其他政黨都多。而且我們沒有父祖輩的戰後創傷,所以對於台灣的認同是非常俗世的,就是共同生活的土地跟國家。我們對於統一沒有憧憬,因為對於對岸那片陌生的大地沒有感情。對於獨立也沒有熱切的渴望,因為現在的處境雖不滿意,但也沒有必要為了獨立的一時爽快而打得血流成河。唯一令我們關心的,反而是對於民主的渴望。我們衷心希望台灣步上歐美先進民主國家的道路,真正建立起關心人民福祉,照顧人民利益的民主政府。 然而20年之後,台灣的民主發展卻讓我們深深懷疑到底台灣現在實踐的是民主還是反民主。 一場五都選舉,升格整併的議題不見了,空頭支票隨便開,反正沒人在乎政策議題。兩黨算計的是2012的大選,天王在乎的是勢力的灘頭堡,過氣政客則在乎是否還有翻身的機會。 施明德講得好,可以當完縣長去當行政院長然後又回來選市長? 或許我們可以更深刻的問,難道台灣都沒有人材了嗎?為什麼老是這些藍綠天王選遍各種大小選舉,為什麼每逢選舉都是這些過氣政治人物在那裡下指導棋?難道台灣民主化20年的代價是從威權變成更退步的封建社會嗎? 更可怕的是政壇上俯拾可見的「家天下」現象,父親母親毫無遮掩的把「地盤」交給子女,然後要選民買單,彷彿政治變成一種「事業」,可以被繼承,甚至專屬於某一家族。 但高學歷留學海外的政治菁英也沒帶給我們多少希望。在他們的眼裡,選票只是數字,選民只是板塊。在選舉時不是去回應人民的需要,而是去收割人民的支持。每逢選舉就是搞催票,搞恐嚇,如果選民不投他們,未來政治就會如何。但是選後,這些含淚投下的選票又被他們當成支持的依據,可以繼續遂行他們一人一黨之私的利益。 或許可以這麼說,經過二十年民主化之後,我們只是「貌似民主」,我們可以選舉各個層級的決策者跟民意代表,但實際上我們有的選擇卻比極權多不了多少,只是多了可以不投票的自由。也許在經歷了五都選舉之後,我們應該集體反省一個問題,民主對於台灣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真正的人民作主,還是政黨跟政治人物分贓的舞台?也唯有當人民力量覺醒,唾棄這些過氣政治人物干政、家天下政治、少數政客選遍各種選舉、以動員恐嚇操縱選舉的民主醜態,台灣才有真正民主的一天。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