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13 07:56:34瀏覽3827|回應3|推薦7 | |
民主政治運作的基石除了「自由」跟「法治」以外,還有西方啟蒙時代以來所強調的「理性」。沒有「理性」空有自由跟法治,民主就只是一間沒有粱柱的房子,隨便一個地震就垮了。而理性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大眾的理性以及菁英的理性。 除了遠古希臘的城邦民主以外,人類歷史上的民主政治說穿了都是「菁英民主」,也就說社會上有一小撮以「政治」為職業的政治菁英,他們才是民主政治主要的參與者,一般民眾只是從那些政治菁英中替自己挑選合適的代理人跟統治者。因此在大眾理性上,一般大眾必須要懂得「授權代理」的必要性跟「慎選」合適的代理人與統治者;另一方面菁英理性要懂得「君子之爭」及「權力謙抑」,也就是黨派再怎麼競爭都必須為了人民利益合作,以及要懂得自己只是人民委託的代理人而不是權力的擁有者。 在前述原則下,成熟的民主政治或許運作未必完美,但是透過歐美先進國家過去實踐的結果,民主政治確實是人類較理想的生活方式,然而網路資訊革命卻改變了一切。 過去主張菁英民主的主要論點之一就是「資訊成本」或者所謂「交易成本」的問題,因為一般人對於公共政策缺乏足夠資訊,若要每個人做出完美決策的成本太高,所以人民必須委託專業的政治菁英來代理制訂公共政策以降低交易成本(資訊成本)。但是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訊息揭露變得廉價、快速、氾濫,以前需要等待幾十年後政府解密的資料,現在靠網路駭客可能在決策當下就連同秘密討論內容散佈全球。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新生代的社會運動者開始倡議「大眾民主」,類似唐鳳等人所推動的政府2.0,把一切政府訊息在網路上透明化並且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任意、即時的參與政府決策、表達個人意見。因此現在所有的政府機關不只要有民意信箱還要有「臉書」,以前民意信箱可以7天內回覆,現在臉書要在1天內回覆,再加上太陽花運動時網路社群媒體所展現的動員能力,網路科技看似正徹底顛覆傳統菁英民主政治。 然而隨著網路的發達,訊息蒐集、傳播及複製的成本大幅降低,所有的知識產業卻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過去新聞媒體可以花幾萬元在製作一條有品質的新聞然後從訂閱讀者身上獲得數十萬甚至百萬以上的收益,但是現在媒體花同樣錢製作一條新聞,大家卻可以透過網路免費閱讀跟分享,使得媒體除了依賴廣告收入,再也無法靠讀者訂閱來維持媒體本身的運作,媒體業如此,出版業也是如此,電影跟音樂產業更是如此。這種發展趨勢的後果之一就是媒體內容的弱智跟貧乏,因為缺乏足夠的資金,知識產業只好以最低成本的方式維持生存,所以報紙新聞抄ptt、電視新聞抄行車記錄器、出版社找網路紅人出書,都是用最低的成本來營利的作法。因為知識產業的弱智跟貧乏,使得整個社會的思考跟著弱化跟貧乏,所以才會有一流高中的老師跟學生堅持慰安婦都是自願的這種荒誕無稽的觀點。 第二個後果就是知識產業與財團及政治團體的勾結,把知識產業作為洗腦工具。為了獲得廣告跟贊助經費,許多出版業把政治意識形態包裝成學術研究書籍出版,有的把健康產品當作醫藥新知書籍發售,以前是拿書籍做為論述的依據,現在是為了論述需要可以出版需要的書籍,長期在這種知識氛圍下成長的年輕人已經無法分別什麼是洗腦什麼是真實。 在知識產業的弱智跟貧乏以後,再加上從菁英民主變為大眾民主而大眾理性又因為知識產業而弱智跟膚淺後,能在現在民主政治脫穎而出的政治人物就必然是「表演型」的政治小丑。我很難用「政治素人」稱呼這些小丑型的政治人物,因為他們也許不是職業政治人物,但絕對不是從來沒有接觸過政治的「素人」。說穿了,無論是柯文哲還是川普,他們不是今天才參與政治,而是以前他們都是被社會主流視為政治邊緣人,因為他們講話張狂、邏輯不通、脫離現實,所以不會有人把他們說話當真,但是因為現在社會的集體弱智,年經人把他們的張狂當作「真」把「邏輯不通跟脫離現實」當作「打破現在體制」,以前的邊緣人竟然成為現在的紅人。 這讓我想起一個人,他本身是個沒什麼天分的美術系學生,學畫不成只好入伍混飯吃,但是當軍人也當的窩窩囊囊,沒真正上戰場,卻因接觸到敵人的芥子氣而因傷退伍。退伍後幹什麼工作都不成,因此對社會心懷憤恨而加入當時一個小眾的激進社運團體,卻因為有表演天賦和慾望,意外成為團體的對外代表人。他的表演誇張而怪誕,原本社會都把他當成許純美還是柯賜海之類笑話人物,但是隨著他在中下階層越來越受歡迎,這個人竟然一路當上國會議員跟政黨領導人,最後當上總理並且掀起人類歷史目前最血腥、殘忍跟死傷人數最多的世界大戰,這個人就是希特勒,如果仔細對照 1940年代的德國跟現在的世界,你就會理解為什麼現在大家都愛素人,未來我們又會走向什麼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