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都災難現在才開始
2010/11/29 00:17:15瀏覽5800|回應4|推薦12

當藍綠還在為各自的勝利而高興時,有識之士們卻深知選後才是災難的開始,而這個災難就是始於馬政府錯誤的行政區重劃政策以及低落到近乎失能的國會立法效率。這兩項因素將使得新五都市長發現他們面臨的是一場台灣自治史上最大的災難,現在勝選的高興卻是最大的諷刺。

行政區重劃的政策目標是對的,因為台灣幅員不大,實在沒有必要設置這麼多地方政府。況且隨著幾十年來的都市發展,六十年前劃定的行政區界早已無法反映目前的人口分佈跟社經發展,例如板橋市人口55萬卻只是縣轄市,而嘉義市人口不過27萬卻是省轄市,國民在兩者享有的政治權利跟行政資源完全不合乎公平原則,當然應該有所調整。

但是如此迫切且立意良善的政策,卻被馬政府荒唐的執行作法搞得面目全非。讓地方政府自行提案的結果,把行政區「重劃」搞成了「各縣市拼升格」,每各縣市長都把升格當成「競租」,希望既保有原有的權位又能藉升格獲取更多的行政資源,於是三都變成五都,明年還會多一個桃園變六都,行政重劃變成了最大的笑話。更可惡的是,不知是否政治上的「葉爾欽效應」考量,原本就該合併的北縣北市,竟然在前縣長周錫瑋跟北縣立委的運作下變成單獨升格,不但大幅增加行政資源的浪費,更嚴重削弱了未來北市跟新北市的競爭力。

北縣跟北市本來就已經是緊密結合的都會區生活圈,而且因為過去長期的資源不均,導致台北縣的發展遠落後於台北市,更因此產生許多都市治理的問題。首先是跨區就讀情形嚴重,造成台北市必須承受額外的國民中小學乃至高中的教育支出以涵納眾多北縣跨區到北市就讀的學生,也因此造成北縣的公立學校投資不足教學品質偏低的問題。再者,淡水河跟基隆河都位於整個台北都會區範圍內,卻因為分屬兩各地方政府管轄而導致管理上的推諉卸責,且因計畫預算無法彼此配合讓花費大筆金錢投資的污水處理系統效果有限。

都市空間利用更是嚴重的問題。台北市全市僅有50%的面積是都市計畫用地,其他全部是山坡地或保護區無法開發利用。而這50%的都市計畫用地中又有將近一半24.8%是機關學校用地,也就是台北市真正可供使用的土地只有四分之一,這也說明為何台北地價如此之高,居住環境如此擁擠。此外,台北市也是少數國際都市裡在交通上最不國際的。台北市沒有主要國際際機場沒有任何港口,僅靠高速公路跟鐵路連結位於鄰近縣市的國際機場跟港口。這種結果造成了財政收支上的嚴重不公,因為國際貿易的收入由台北市享有,但是交通運輸以及環境衝擊的成本卻由其他縣市承擔。而且對於台北市來說有限的土地也限制了都市的機能,例如缺乏大型的都市公園供綠肺跟防災之用,以及大型的滯洪池來抵擋暖化跟洪水的威脅,這些都只能靠台北縣提供。

然而北縣北市單獨升格的結果讓上述問題都更加無解。如果是縣市合併,上述問題都可由單一的市長跟市政府統籌規劃,但未來卻必須要北市跟新北市長彼此協調,在彼此都有選舉的壓力之下,兩位市長會不會放棄本位主義而真正從整體考量兩市發展的利益,我認為毫無可能。再者,若依目前統籌分配款按人口分配的原則,升格跟合併其實都不影響未來兩市人民所享有的資源,但是北縣單獨升格卻讓原本只要一套的行政體系變成兩套,等於北縣人民還要多納稅來養一個其實並無必要的市長、市政府、市議會,這些多餘的支出讓北縣的升格毫無意義。

除了新北市的錯誤升格,新北市和其他三都還要共同面對兩個升格問題:鄉鎮市重劃跟鄉鎮市人事問題。馬政府當初光為了拼政績,倉促之下就訂出了升格的時間,卻沒有在升格之前完成配套的立法工作,所以當四都市長就職之後,將會發現他們面臨無法可以執行的窘境。未來的新北市有29個行政區,台南市37個,高雄市38個,而台北市卻只有12個,如果不能在升格前就決定如何調整,請問新任市長要如何面對這些舊有鄉鎮市的管理跟人事問題?又如何決定未來的建設經費分配?要針對未來的新行政區還是按照目前的鄉鎮市分配?未來各行政區調整的原則到底是什麼?人口數還是歷史地理環境?如果中央到現在都還沒有確定的執行計畫,請問未來四都市長要怎麼施政?會不會四都新預算都編列開始執行了,行政院才公布新計畫然後要地方全部重來?

因此,切勿為五都選舉結束而高興,國家領導人及中央官僚短淺的政策眼光已經讓這次行政區調整變成一次嚴重的政策風暴。而地方唯利是圖的政治人物跟選民,只看到好處而不看後果的競租行為,讓這場風暴加大了能量跟速度,如果朝野不能在五都市長就職前的短暫空窗期趕快立法彌補前述的疏失問題,一旦新任市長就職,就會是這場風暴的開始。屆時不僅馬政府的形象又將重傷,各級政府也將再度喪失人民的信任。天佑台灣!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ombie&aid=4645756

 回應文章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葉爾欽效應-----內涵先弄清楚再使用!!
2010/11/30 09:13

蘇聯沒垮台前----戈巴契夫是蘇共的總書記,是"密室政治"間接選舉的;但是,他推動的政治改革,在1991年直接民選的葉爾欽民意基礎就勝過了戈巴契夫!!     

軍事政變的軍隊不能,也不敢對抗人民直接授權葉爾欽,政變失敗,救出了戈巴契夫!!  

 若是,引用這個故事的元素----那麼,在台灣就不可能發生"葉爾欽效應"!!   

倘若當年是通過了馬英九鼓吹的"總統間接選舉方案",就可能會有"葉爾欽效應"

-----但是,李登輝直接民選總統廢省的措施是有遠見的----現在台灣的總統也是直選的,廢省後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地方直選首長的票數高過總統,發生所謂的"葉爾欽效應"

-----先前有個要學武松"打老虎"的縣長,像獃子喊出甚麼"葉爾欽效應"鼓動北縣的改制反對和台北市的合併-----你就不要跟著亂喊"葉爾欽效應"了!!


Tomas
Berserker(zombie) 於 2010-11-30 23:03 回覆:
也請您搞清楚,葉爾欽效應不是我講的,是學者蕭全政講的「究竟該不該合併,蕭全政從台灣對外經貿與台灣內部發展等層面分析。他說,台北市規模小,沒有腹地,有必要合併鄰近縣市進行整體規劃。但他也說,若從內部發展來看,新北北基合併後人口約686萬人,超過總人口1/4,形成獨大局面,有人擔憂「葉爾欽效應」。」(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11280017&pType0=aALL&pTypeSel=0),我懷疑您到底有沒有仔細閱讀在下的全文,我只是引述各種觀點,並沒有表示支持葉爾欽效應評論的意思,隨便就要我不要跟著亂喊,那您跟那些任意斷章取義的媒體有何兩樣?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有政府網站說明
2010/11/29 13:23
為何改變為五都的理由嗎?
Berserker(zombie) 於 2010-11-30 02:20 回覆:
Jacaranda, 沒什麼理由,就是地方政治人物結合立委向內政部審議委員會施壓的結果。馬英九原來的競選政見是三都十五縣,內政部也一直朝這個方向規劃。但是地方憂慮合併後會變成台北市主導,所以才在周錫瑋帶領之下向內政部施壓,最後審議委員會改成地方提案後由委員審查,才定案讓北縣單獨升格。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都有責任
2010/11/29 07:59
如果沒有民進黨塞弄
台灣不會有那ㄇ嚴重的地域情結  沒有那ㄇ嚴重的地域情結 就ㄅ會對行政區畫分有那ㄇ嚴重ㄉ反彈
試想你要把嘉義市降格 地方百姓會怎ㄇ想 民進黨會怎塞弄
再想 我依直認為板橋該升格 ㄎ是偏偏民進黨當家其間 在板橋蓋ㄌ一棟佰來億ㄉ縣府大樓
這ㄇ一蓋 怎 ㄎ能升格ㄌ
我ㄝ這ㄇ想 ㄅ要有ㄍ怪獸 縣治 應該把台北縣切割 看是分成2縣 還是 一部分畫入北市 ㄅ要有依ㄍ線ㄉ人口遠大於其他縣 造成資源分配難以兼顧 人口與面積的問題
可惜 在地域情結ㄉ操弄下 一切ㄉ公平都是ㄅ公平
Berserker(zombie) 於 2010-11-30 02:22 回覆:
謝謝您的意見,但是否請您下次留言不要用注音符號,這樣讓讀者閱讀十分困擾,感謝!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同意見
2010/11/29 02:05

有比五都更好的行政區劃,但是台北縣不與台北市合併是正確的決定,二區若合併,人口超過六百萬,南北發展更加不平衡,是典型的畸型發展。

更好的作法,我認為,台北市應與基隆市(港)合併,港市合一。

台北縣應與宜蘭縣合併設省。